以品牌力量推動中國鞋業創造
中國鞋網05月19日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刻不容緩,要大力推動經濟進入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發展軌道。”——這是溫家寶總理于2010年3月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作出的明確指示。然而,對于鞋業來說,這一轉變,任重道遠。有目共睹的事實是,由于缺乏核心競爭力,中國鞋業難以實現規模與品牌實力的并行發展。為此,在此番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鞋業開始了以產品、渠道、市場的三力合圍為形式的探索,希冀以此來突破品牌發展瓶頸、實現品牌升級、贏得持續的競爭力。
無論是此前中國鞋企與歐盟等國的的貿易摩擦,還是國內經濟在世界金融危機中的堅挺表現,無論是“海外收購”漸成熱門,或是中國成奢侈品消費增長最快的國家,種種跡象表明,中國國內零售市場潛力巨大。面對新的發展契機,廣東、浙江、福建、成都等幾大鞋業生產基地的中國代表性鞋企迅速反應、主動作出戰略性調整,一系列正面、積極的探索舉措相繼出臺與施行,雖然未有立竿見影之效,但中國鞋業近兩年的轉型提升仍舊令人欣慰。
行業變革頻頻 高附加值板塊得到強化
“給我一個支點與足夠長的杠桿,我便能撬動整個地球”——隨著中國鞋企品牌意識的蘇醒與強化,“產品研發與渠道升級”支點的作用力逐步受到重視。最初的表象是一些鞋企開始縮減生產線、增加外購產品比例、逐步弱化生產功能,或者開始進行生產改革、力圖在制造環節節約生產成本以增加利潤,例如2008年奧康集團出臺了一些措施,加大了生產流程細節的管控力度,即便是在原材料上漲的情況下,其生產成本卻得到了有效地控制。
最直接最普遍的改革著陸點則主要集中于“微笑曲線”的兩大高附加值板塊——產品研發與渠道建設的投入。一方面,一些鞋企在東莞、意大利、西班牙、日韓等世界制鞋研發中心設立辦事處,廣泛搜集最新的時尚流行資訊。另一方面,與研發板塊相比,渠道轉型、升級、擴張的步伐似乎更顯得急促。擅長專賣連鎖模式的泉州、溫州鞋企意欲借勢百貨通路,以博得品牌形象的升位,從長期盤踞的三、四級市場向一、二級市場跳躍,打破銷售的地域局限,繼而為品牌國際化做好國內市場的鋪墊。東莞、深圳、廣州的代表性品牌,如百麗、星期六等,雖然已具備了與大部分百貨商場平等對話的籌碼,但仍舊積極尋找多元化的終端業態,嘗試開設街邊店、集成店,甚至進軍鞋城,以獲得更多的渠道話語權。以貼牌加工和外銷業務為主的桐鄉女鞋、成都女鞋,近兩年多以抱團戰術展開對國內市場的品牌攻勢。
雙向匹配問題顯現 品牌渠道資源急需對接
一端是國內鞋企對渠道轉型升級的渴求,另一端則是國內渠道通路自身的發展瓶頸及其對本土鞋業品牌的知之甚少。當擴大內需成為政府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時,百貨、鞋城等零售業態的擴張與持續發展,也成為業內關注的熱點。首先,作為國內零售行業的重要據點,中國百貨行業正面臨著同質化競爭、差異化經營的發展瓶頸,如何在規模擴張與健康持續發展之間尋求平衡之道是困擾百貨業人士的主要問題;同時,作為品牌形象的最佳展示平臺,百貨商場應當如何發揮自身優勢,推動本土民族品牌的升級發展,這更是社會賦予百貨行業的歷史思考。
作為中國鞋業渠道的重要一環,零售連鎖鞋城對促進中國鞋業市場繁榮、優化鞋業渠道結構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4月30日“國美銳動”首家店落戶北京,一定程度上也預示著零售鞋城這一鞋業終端業態巨大的發展前景。但是,目前全國零售鞋城仍然無法擺脫“小、多、散、亂”的經營格局,在中國鞋業積極變革、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下,零售連鎖鞋城應當如何做大做強,真正成為“百貨—專賣—鞋城”三足鼎立的業態格局的頂梁柱之一?
品牌與渠道對接失衡的問題,在2009年8月于溫州舉行的“名品進名店對接展會”上,第一次被“無情”地放大。許多百貨通路人士在參觀過了溫州、泉州等鞋企的品牌展廳后,發出了“原來變化這么大”的感嘆,“民族品牌可以成為百貨商場實現差異化個性經營、優勢互補的重要元素”——這樣的聲音在展會現場并不“單調”;部分連鎖鞋城也尋找到了經營模式的改革突破口,例如削減中間環節、實現廠商聯營等;更重要的則是品牌商真正認識到了“為什么商場難進”的深層原因,那絕不止是公關費與扣點,更是產品研發、形象包裝、宣傳推廣等一系列品牌營銷水平的差距問題。
各方努力 共促中國鞋業發展
辦法總是會比問題多,中國鞋業正是在不斷克服問題、不斷探索的過程中得到快速發展。作為目前國內唯一一個大型的成品鞋專業精品展,“第98屆中國鞋業?皮具商品博覽會暨‘名品名店’對接展會”積極響應中央提出的調整結構呼聲,著重于“微笑曲線”中高附加值的“研發”和“銷售”環節,順應品牌與渠道的對接需求,為中外鞋業皮具等名品以及全國重點大型百貨商場和鞋業連鎖鞋城等名店,架設互通橋梁,促進行業交流,探討鞋業發展之道,加快鞋業的轉型升級。
如果說“品牌與渠道的對接失衡問題”是國內鞋業品牌商與渠道商內部通過平等交流、互通有無便能夠消化解決的,那么“產品研發設計”這一長期備受詬病的薄弱環節卻必須獲得“外腦”的協力。我們不得不承認,中國鞋業憑借強大的制造優勢在世界制鞋領域占據主導地位,卻被批模仿盛行、創新不足而無法擁有國際性的品牌話語權。事實上,在本屆展會上,承辦方創辦的“鞋與設計”主題沙龍活動、新季鞋品流行時尚發布秀等,都是在為國內外設計師們提供切磋平臺,為企業提供交流機會。通過這些系列活動,對于有效促進中國鞋業設計師水平的提升和品牌設計能力的改善,解決中國鞋業產品創新薄弱的基礎性問題,切實促進中國鞋業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
早日實現品牌升級、產業轉型是整個中國鞋業的集體愿望,從“第98屆中國鞋業?皮具商品博覽會暨‘名品名店’對接展會”上,我們欣喜地看到中國鞋行業人士正在通過各種形式與努力,打破中國鞋業“研發信息不對等、渠道通路不平衡、市場競爭無序性”的產業格局,促使“品牌與渠道真正實現互通有無、合作共贏”,推進“國內外鞋業品牌文化得到廣泛交流、傳播”,我們衷心地希望中國鞋業產業能夠早日實現轉型升級、朝品牌化、國際化方向大步邁進。
- 上一篇:談產品創新是企業最好的品牌傳播
- 下一篇:2萬多雙愛心童鞋,一路向西 溫暖進西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