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心是成就企業創造品牌的源動力
中國鞋網05月08日訊,前些天,一位朋友在品牌推廣方面遇到困擾,問筆者能否支招。筆者在替其簡單分析了在品牌塑造方面存在的問題后,得到了朋友認可,隨后朋友問筆者能否幫他們策劃一下。筆者見其對做品牌的投入舉棋不定,于是說“其實這是個決心問題”。
當這句話從鍵盤上敲出來后,筆者袁修梁對著這幾個字也是沉思良久。望著這幾個字,筆者想到從業來所近距離接觸的許多企業,想到這些企業的不同命運,想到營銷江湖中的一些人一些事,想到一些形而上的道理。世上的事情往往“事不同而理同”,誠如斯言。
記得許多年前,在筆者還在備受應試教育摧殘的時候,有兩句經常背誦的哲理名言印象深刻——“有志者事竟成,百萬秦川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碑敃r年少,只能體會這兩句話中的豪氣,卻并不能用人生經歷來與之共鳴!
再后來,筆者袁修梁嘗試到了人生中第一次深刻的失敗,在克服這個失敗的漫長過程中也收獲了人生中第一個屬于自己的道理,那個時候總算是懂得了一點這兩句話的含意。到后來,筆者愛上讀史,在歷史的故事中也一再看到這個道理在上演。劉備“五易其主,四失妻子”,半生顛沛而不失其志,曾國藩“屢敗屢戰”而最終成中興之臣!
而筆者袁修梁在服務眾多企業的過程中,在近距離接觸形形色色企業時,發現這個道理也隱藏在企業背后。決心決定勝負,決心決定能否創造杰出的品牌。一家企業創品牌的決心大小覺得這家企業品牌所能達到的高度。
沒有創建杰出品牌決心的企業,品牌其實不過是賺錢的一種幌子。這類企業往往有一個現象,那就是自己的人不用自己的產品。做服裝品牌的不穿自己做的服裝,做化妝品的不用自己的化妝品,做手機的不用自己的手機。也許有人解釋說,那是因為自己品牌的定位不是針對自己這種階層。而實際上,在各類托辭背后,是企業人對自身品牌的不信任與不屑!
沒有創建品牌決心的企業,品牌只不過是市場擴張與阻力時的一種投機。這類企業,在遇到發展機遇的時候畏首畏腳,將品牌推廣視為浪費企業利潤,直到錯過機遇時才患得患失!
而綜觀各類行業的標桿性品牌,都可以看見這些企業在創建品牌時的決心。蒙牛在創業之初,拿出大部分的資金先做市場。海爾砸冰箱,華為的冬天,皇明太陽能用黃鳴自己的名字諧音做品牌名稱。在這類企業創建品牌的動作背后,能讓人看到企業人愛護品牌聲譽的決心,能讓人看到創辦者為了建立品牌而破釜沉舟的決心!
所以說,從古人到今人,從個人到品牌,決心是成就品牌的源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