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鞋戰場烽火再起 品牌巨頭逐鹿中國市場

運動鞋戰場烽火再起 品牌巨頭逐鹿中國市場
中國鞋網03月20日訊,香港上市公司李寧有限公司在近日公布2009年全年業績報告。上市以來的5年中,公司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并在2009年實現國內銷售額超越阿迪達斯,位列全行業第二。在中國市場的爭奪當中,李寧成功地坐上了僅次于耐克的“第二把交椅”。
在眾多的時尚休閑品牌當中,體育運動用品依然是中國消費市場增長最快的一塊領域。雖然2008年時,耐克和阿迪達斯聯合占據了中國33.7%的市場份額,但是一些實力強勁的國內品牌通過積極擴張銷售終端、優化營銷組合等戰略,以優質的產品和合理的價格獲得消費者的青睞,快速提高了市場份額。根據市場營銷公司Frost&Sullivan的統計,李寧目前所占市場份額為11.1%,其次是安踏體育用品,占據8.6%。李寧、安踏、特步國際控股公司和361°國際公司上半年營業額和凈盈利增長都達到了20~40%,三個品牌的門店都超過了6000家。但在與國外知名品牌的競爭較量中,品牌效應還是不夠突出,一般來說國外品牌價格都偏貴,運動鞋的價格大多在500~800人民幣,而國內的品牌運動鞋則是在200到400元的范圍內。由此可見,國內體育運動品牌的市場上升空間還是很大的,特別是在運動鞋方面,關鍵是要提升品牌的價值,逐漸擴大其影響力,這樣才能以強大的品牌力量與國外品牌抗衡。
經過幾年的發展,中國的運動鞋市場顯現出良好的態勢,體現為:以耐克和阿迪達斯為主的國外品牌位居前列,李寧、安踏等則處于高中端,而其他中小品牌幾乎囊括了所有中低檔。整個市場充滿了各種面向不同消費群體的品牌產品,好一派欣欣向榮景象。雖然國內品牌暫時還無法占據市場的主導地位,但它們正迅速地向著這個目標逼近。據調查,中國的體育人口年齡結構呈現出兩頭高、中間低的“馬鞍形”,16~25歲的和65歲以上的體育人口數量占的比重最大。這一數據顯示,這部分消費群體將是運動鞋市場的主力軍,也反映出中國運動鞋市場無限巨大的潛力。但由于消費者的購買力不同,消費心理差距,消費偏好各異等因素,也為國內品牌運動鞋的企業提出了難題。鞋企只有從消費者角度出發,學會如何尋找市場、把握機遇,才能在群雄爭霸的鞋行業異軍突起,甚至搶下國外品牌龍頭老大的市場地位。
對于每一個企業來說,消費者都是一個龐大、復雜的群體,因而沒有任何一個產品能滿足所有消費者的需要,也沒有任何一個企業能滿足整體市場的全部需求,在運動鞋市場亦是如此。因此,鞋企必須通過市場細分來找到自己的目標消費者,運動鞋的細分市場很廣闊,單從球類運動就可以劃出好多分支。鞋企應該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細分市場,與其他品牌區分開來,并制定出一套與當下市場環境相適應的市場定位,有針對性地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細分產品和服務,逐漸實現既定的目標和利潤,使品牌形象在消費者心中根深蒂固,從而獲得市場的支持和青睞。同時,增強科技創新和研發力度,加快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以差異化的品牌戰略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以強大的核心競爭力循序漸進地占領細分市場。
除此之外,銷售終端的建設和營銷策略的實施對于專注運動鞋領域的鞋企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鞋企應該根據企業的發展現狀、整體戰略等事項,進行合理地渠道網絡布局,可以在一、二級城市設點來提升品牌知名度,在三、四級城市增強銷售能力,提高盈利水平。當然還要與經銷商、代理商、員工等利益關系者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注重渠道的維護。也要關注營銷策略的應用,可以針對品牌的特點選擇與之貼合度較高的體育賽事、運動明星等相關方面結合,通過電視、網絡等媒體的宣傳和推廣,擴大品牌的市場聲譽,并利用促銷手段激發消費者的潛在需求,吸引消費者購買產品,不斷提升品牌的市場占有率,進一步夯實品牌的市場基礎。
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中國運動鞋市場,鞋企只有根據不同層次的消費群體進行定位,挖掘出自己的市場,并堅持不懈地以市場為導向發展品牌,才能成為頂尖的運動鞋品牌!(文章來源:中國鞋網,轉載請注明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