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鴨子上架竟年賺千萬!
中國鞋網03月17日訊,在福建、江浙一帶都有煲鴨湯、吃鹵鴨的習慣,永安市的林珠平在做倒賣肉食的生意中發現,南方所使用的鴨子很大一部分并不產自本地,而是來自北方。他看到有利可圖,于是在2005年開始從北方引進種鴨,進行北鴨南養,誰知接下來,這些遠方來的“客人”,把他折騰到了心力憔悴的地步。
2007年2月6日,養鴨大戶林珠平家里來了一位貴客。永安市委書記江興祿的突然到訪林珠平顯得很不自然,然而意外的好消息又讓他很是興奮,他申請的肉鴨加工場址已經正式通過審批,而且還得到了銀行的貼息貸款,用于他擴大鴨子的養殖和加工規模,一個普通的鴨子養殖戶為什么會得到市里這么重視呢?
永安市委書記 江興祿:“他讓老百姓農民實實在在嘗到了養一只鴨子在40天左右能賺到1元到1.5元錢,從這幾年情況看應該說老百姓得到了實惠,養鴨子嘗到了甜頭。”
林珠平養的鴨子在當地人看來不是一般的鴨子,是他2005年從河南省引進的一個新品種,這些是鴨,每年向農民提供500萬只鴨苗,靠這些鴨子林珠,他說:已經賺了一千多萬元,當地人看紅了眼,每天都有人到他這養鴨場看個究竟,可是2005年林珠平從河南省引進鴨子的時候,當初并沒有人看好,原因是當地從來沒人養過。
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林珠平兄弟幾人做販賣鴨肉雞肉生意,2005年春節前,他在河南省一家肉鴨養殖場采購鴨肉的時候,發現了一種在福建省永安市從未見過的鴨子,叫櫻桃谷鴨,這種鴨子生長期只有40天,相對永安本地的番鴨、麻鴨,生長周期縮短了一個月,這使他產生了把這種鴨子引種到永安大量繁殖,替代當地土鴨的想法,可是他的這一想法引起了永安市有關部門的擔心。
永安市畜牧水產局高級獸醫師 吳景央:“這個品種原來我們這面也沒養過,對它的生活習性也不太了解,因為我們南方比較潮濕,一般都在北方飼養的。”
永安市委書記 江興祿:“這種鴨子從北方到南方能適應嗎?這是第一個疑問,再一個料肉比過程當中能這么節省嗎?”
養鴨子林珠平沒有經驗,但是經濟帳他算的清楚,永安市每天大約要吃掉4000多只鴨子,50%的鴨子是來自北方,這中間巨大的市場商機終于讓林珠平決定背水一戰,2005年3月16日,林珠平不顧別人的反對,執意從河南省引進了6000多只產品鴨,一個月后果然不出人們所料,他剛剛引進的鴨子就病了。
林珠平:“地下養殖鴨子的羽毛很臟很亂,第二個鴨子的皮膚會長疤,40天出欄后會有疤痕。”
永安市畜牧水產局高級獸醫師 吳景央:“因為北方比較干燥,我們南方比較潮濕,我們如果這樣高密度飼養的話,,他說:想發財就去萬通商聯找優質禮品供貨商!,地面比較潮濕,鴨子容易得病。”
這種鴨子主要長在我國的北方,南方地面濕氣大直接養在地上的鴨子很不適應,皮膚容易得病,這是林珠平最初沒想到的,繼續養下去氣候問題解決不了,不養了吧在朋友面前丟了面子,林珠平有些騎虎難下。
鴨子身上結疤痕,直接影響鴨子的品質,鴨毛的價格也會大打折扣,就在林珠平急得束手無策的時候,他忽然想到以前販賣海鮮干品的時候,為了防止受潮,往往涼曬在用涼席搭起的架子上,這讓他受些啟發,他照著樣子用毛竹給鴨子搭起了架子。
林珠平:“這就是網床,它是用當地的毛竹搭起來的,鋪成一片片的,離地面60到80公分的地方,通分而且透氣,對整個飼養起到關鍵的作用。”
林珠平把這些北方的鴨子全部趕上架子,雖然習慣生活在地上的鴨子還有些不適應網床上的生活,但是鴨子從出生到出欄不再與地面接觸,環境變得通風干燥,鴨子的病情逐漸好轉,就這樣林珠平巧妙的利用網床養殖的辦法解決了北鴨南養的關鍵問題。
林珠平:“你看這鴨子多健康多漂亮,多干燥,多漂亮,這鴨子又干凈又不會生病,因為在網床上改變了那種傳統的養殖模式。”
解決了養殖中的技術問題,林珠平開始利用引進的種鴨大量繁育產品鴨,按照市場價格每斤鴨子賣到7、9元錢,去掉成本費每只鴨子有1、5元的利潤,可是林珠平不甘心把這些活鴨子就這樣賣掉了,2005年6月,他與幾個朋友合伙建了鴨肉加工廠,加工成半成品的鴨肉利潤又增加了兩倍多。生產鴨產品,牽扯到產品的質量、銷售問題,攤子鋪大了林珠平有些顧不過來,那么多的鴨子誰來管呢?
這個叫上官克新的農民很早就有養鴨子的想法,林珠平主動找到他幫建了網床,賒欠了一萬只鴨苗,鴨子出欄后林珠平全部回收,一個月后,上官克新就見到了效益。
養殖戶 上官克新:“平均一只可以賺1、5到2元,如果一年養10來萬只那就賺10萬元錢。”
記者:“你一年養多少?”
養殖戶 上官克新:“我這一批一萬多。”
記者:“你一年出多少批?
養殖戶 上官克新:“一年差不多10來批。”
上官克新養北方鴨子的事很多人都在看結果,見到了效益大家都很感興趣,林珠平借著這個機會和幾百戶農民簽訂了供銷合同,鴨子原料有了保障,林珠平一門心思做他的鴨肉加工生意。
林珠平做了十幾年的鴨肉貿易生意,朋友多路子廣,但是他的鴨產品一般人不賣,而是專門供應那些以前和他一起做貿易的老朋友。
經銷商 林水平:“他們廠里對我們有很大的照顧,幾乎等于我們有優先權,可以先拉到貨,一大部分可以先拉到我們這,別人訂不到的貨我們有辦法拉到這貨。”
雖然林珠平鴨產品價格并不比市場上的低,但是到他這采購的那些老朋友們卻省去了北方采購的費用,大家的關系也就越走越近。
朋友的相互關照林珠平的生意也越做越好,2005年下半年他已經與800多農戶簽訂了養殖供銷合同,建立了30多個養殖基地,實實在在的效益和輻射功能不但打消了當地政府的顧慮,而且還把林珠平的養鴨場扶持為當地的龍頭企業,就在林珠平加快發展的時侯,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了,2005年8月16日,一場百年不遇的洪水襲卷了永安市,僅僅是兩個多小時給永安市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對林珠平的打擊也是致命的。
林珠平:“總共才兩個鐘頭,水滿金山,整個廠沒掉,全部沖的一塌糊涂,鴨子飛的到處都是,這邊抓幾只撿回來,那邊抓幾只撿回來,都不一樣,那心情無法形容。”
一萬多平米的網床全部被摧毀,種鴨場的鴨子所剩無幾,這場洪水讓林珠平和股東損失了500多萬元,一夜之間林珠平幾乎又回到了起點,這場殘酷的自然災害給林珠平最大的打擊,還不只是自己遭受的經濟損失,那些與他簽訂了養殖合同的農戶也是這場洪水的受害者,他心里明白這事不能就這樣完了。
林珠平:“沒有退路,沒有選擇了,只有往前進邁步再往前走。”
記者:“為什么?”
林珠平:“因為牽涉到這么多農民的效益問題,牽涉到很多東西,牽涉到社會問題,投資很多錢,不但我們投資了養殖戶也投資了,養殖基地也投資了。”
帶動農戶養鴨子本來是件好事,沒想到一場洪水讓那么多人因為這鴨子而遭受了經濟損失,重新再建養鴨場需要上百萬元的資金,林珠平實在是拿不出那么多錢,正在他走投無路的時候,他一直關照的那些做貿易的朋友們鼎力相助,很快幫助他湊足了啟動資金,林珠平的企業起死回生。
經銷商 于少春:“既然做生意就得合作,我們就以朋友關系來講,朋友關系就得互相幫忙互相體諒。”
在與這些客戶來往中,林珠平逐漸篩選出一些會經營重情誼的大客戶,在生意中建立朋友關系,林珠平的弟弟專門為他們提供一些便利條件,通過減少中間環節提升客戶的利潤空間,為此林珠平與這些朋友的關系變得更加牢固。
林珠平的弟弟 林珍水:“手里抓了大約幾十個象樣的大的客戶。”
記者:“這些客戶都分布在什么地方?”
林珠平的弟弟 林珍水:“分布在長江以南,主要在長江以南。”
林珠平從農戶那收購回來的鴨子全部進行加工分解,形成鴨翅、鴨腳、鴨頭、鴨舌等40多個品種,每天屠宰2萬只鴨子,每個月的純利潤50多萬,產品占領了福建、廣州、浙江市場。
林珠平的弟弟 林珍水:“這個行業就是價格波動的比較厲害,產品價格波動的厲害,但是我們這塊穩住長江以南,江南的老客戶,我們的產品把好質量關,價格相對穩定。”
林珠平:“有這么一大推的客戶,減輕了企業銷售這塊的困難,人家企業是考慮銷售,我們企業是不考慮銷售,現在還是怎么樣抓住生產為主。”
就在林珠平開足馬力加班加點忙著生產的時候,2005年9月,禽流感爆發了,林珠平的鴨子加工場又一次面臨生死抉擇。
林珠平的弟弟 林珍水:“禽流感疫情產品賣不出去,每天農民手上收的鴨子放在庫里面,一年多的產品銷售的量基本沒有達到20—30%,今天收20萬才賣7萬元,資金轉都轉不過來。”
因為禽流感疫情,價值一千多萬元的鴨產品全部積壓,而農民們養大出欄的鴨子還得照常回收,加工車間也停不下來,銷售基本為零,資金只出不入,林珠平有些支撐不住了。
林珠平的弟弟 林珍水:“農民的鴨子他一交馬上就給他結帳,農民的錢不能拖欠,工人的錢不能拖欠,天天都要吵這錢。”
林珠平:“不做是不行的,就是趕鴨子上架,逼上梁山,你非得做不行,因為帶動方方面面的影響面非常大。”
就在所有股東情緒即將崩潰的時候,2006年7月禽流感疫情解除了,但是大家的心情并沒有因此而輕松,因為受疫情影響,庫存的400多噸產品短時間內也銷售不出去,為了資金能夠快速回籠,林珠平和弟弟迅速與以前得到了他們關照過的朋友們取得了聯系。
經銷商 于少春:“像禽流感的時候鴨產品是比較難銷的,林老板也會叫我們搞一些什么活動,搞一些特價我們慢慢把這貨促銷掉,賺多賺少自己能做得到的,既然是朋友就要相互幫忙,合作十多年了。”
因為以前得到過林珠平的關照,現在聽說林珠平遇到了難事,一下來了幾十個客商幫助他銷售積壓在庫里的鴨產品。
林珠平的弟弟 林珍水:“包括武漢的、長沙的、成都的,貴陽的老客戶,一個人拉一點貨回去,一個多月之內就把這貨全部拉走。”
記者:“一天出多少貨?”
林珠平的弟弟 林珍水:“一天出100多噸。”
記者:“一個多月資金回來多少?”
林珠平的弟弟 林珍水:“回來一千多萬,緩和了企業的壓力。”
林珠平利用朋友關系不但穩定了鴨子的銷路,還規避了市場風險。2007年林珠平的鴨子加工廠每年的屠宰量達到了600萬只,鴨子的養殖和加工全部實現訂單生產,林珠平在鴨子身上也得到了豐厚的回報。
- 上一篇:劉庚明:艱辛創業荒山披綠 古道熱腸見義勇為
- 下一篇:“神秘鞋王”再當首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