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出口將呈現前高后低走勢
中國鞋網1月23日訊,2009年,中國進出口總額22073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3.9%,其中出口下降16%,進口下降11.2%。凈出口對全年經濟增長負拉動約3個百分點。
不過,2009年12月當月,出口出人意料的出現了17.7%的同比增長,遠遠高出此前經濟學家們預計的5%。
這一突如其來高增長是否只是2008年同期低基數的反映,回升勢頭是否能持續?
1月21日,對外經貿大學中美經貿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都認為,今年的出口或將呈現前高后低的走勢,不能被上半年可能出現的超預期反彈所迷惑。
而正在編制中的外貿“十二五”規劃,具體的進出口額增速目標還未確定,討論中的增速區間集中在10%-15%。張燕生指出,“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是“十二五”期間外貿的關鍵詞之一,這意味著速度和規模并不是最重要的。
今年出口關鍵看下半年
《21世紀》:2009年12月的出口出現了17.7%的大幅回升,即便對比未受金融危機影響的2007年12月,2009年12月的出口仍然維持了14.3%的較高增速。什么原因導致了這樣一種反彈?
周世儉:去年12月出口的增長超出了很多市場人士預計的5%,但我仍然判斷這屬于恢復性增長。因為美國的經濟在2009年的三季度開始復蘇,歐盟和日本在四季度出現復蘇,中國的出口會有一個相應的好轉。
另一個因素是去年12月出口的貨1月才能到美國,這應該是圣誕節后補充庫存的需求。這一輪補庫存的需求較強烈,與此前幾個月小單、短單為主的訂單結構有關系。去年秋季廣交會上,中短期訂單占比超過90%,這個情況在往年的圣誕節采購中不存在。
《21世紀》:這種反彈能否延續?2010年出口能否恢復到2008年的水平?此前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判斷中國的出口要恢復到2008年的水平需要2-3年。
周世儉:可以預料的是今年上半年的出口會有一個賬面上的高增速,但是這主要因為2009年同期的基數低,去年曾經出現過單月30%左右的出口跌幅。
現在一個普遍預計是今年整個世界經濟下半年將不如上半年,這主要考慮到各國的刺激經濟政策將陸續退出,現在的全球經濟復蘇是政府驅動型的復蘇,不是自主修復型的復蘇。所以中國全年的出口要謹慎樂觀,預計下半年中國出口增長的幅度不及上半年,全年出口增長10%-15%已經不錯,估計恢復不到2008年的出口水平。
所以今年的出口形勢關鍵看下半年。
張燕生:2010年的出口形勢與外需的變動有很大關系,估計今年的外需會是一個前高后低走勢。人們預計美國的經濟增長將從2009年下降2.6%逆轉為增長2.6%,現在的核心問題是反彈能否持續。美國經濟的反彈缺乏實體經濟支撐,雖然說爬出泥潭,但是能否恢復到比較穩健的增長?我持懷疑態度。中國的出口面臨著幾大問題,外需疲軟、貿易保護主義、出口成本顯著上升,受這些因素的共同影響,出口想要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很困難。
出口高增長不復返
《21世紀》:外貿作為中國經濟曾經的最大驅動力之一,2009年對經濟增長卻是負拉動,傳統的GDP構成格局會否就此發生變化?
周世儉:中國的經濟要靠三駕馬車拉動,缺一不可。2009年出口前所未有的弱勢,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拉動,但是投資“堆出來”的GDP不會是一個常態,這種臨時的刺激措施不可持續。可以預見,2010年投資對經濟增長貢獻的下降部分,將要依靠出口來彌補。預計出口對GDP的拉動在2010-2012年間都將在1個百分點左右。
張燕生:出口開始恢復,對GDP的貢獻率肯定會上升。
從預測的角度來說,出口高增長的蜜月期已經過去,對GDP的貢獻率與危機前相比會存在差距。另外,中國自身也面臨調整,投資環境也在變化,過去那些在全球范圍內尋求低成本的外資是不是還會像過去那么多?如果今后出口導向型、成本驅動型的外資沒有過去那么多,那么出口在今后比較長的時間都會呈現減速的情況。
在外需減速、貿易保護主義上升、國內成本調整這三大因素作用下,期望出口繼續保持高增速反而是不正常的,如果出口出現高增速我們就需要反思經濟是不是出現新的問題。
《21世紀》:貿易保護主義是2009年外貿的關鍵詞之一,預計今年的貿易摩擦形勢如何?
周世儉:今年貿易保護主義肯定會加劇。歷次經濟危機后,都會有兩到三年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期,2008年-2009年的全球經濟低迷,意味著2010年-2012年將是貿易保護主義泛濫的時期。
還需要注意的是,近期西方經濟雖然在復蘇,失業率卻沒有下降。反傾銷成立與否關鍵在于是否對進口國的產業造成損害,而工人的失業率是其中一個重要評價指標。
今年貿易摩擦可能還是集中在汽車零部件、鋼材、建筑材料、紡織服裝等熱點領域。
張燕生:今年的貿易摩擦預計會比較厲害。當歐美的失業率都高達10%時,歐美國內壓力會很大。2009年美國提交到國會的報告中就認為,美國國內如此高的失業和赤字是因為中國在政策上鼓勵了出口,未鼓勵進口,所以美國要求人民幣升值,以及發起更多“雙反”、特保調查。
轉變外貿增長方式不是保份額
《21世紀》:“十二五”規劃中外貿進出口的增速指標明確了嗎?有消息說外貿“十二五”規劃中,提到了國際市場占有率將提升至10%,比2009年的9%增長1個百分點。
周世儉:“十二五”規劃的關鍵詞是結構調整,具體的增速目標還沒有確定,目前討論得比較多的出口增速區間是在10%-15%。考慮到全球經濟發展的波動,這個增速區間已經不低。2008年中國出口在全球市場占有率是8.86%,2009年是9%,“十二五”如果確定是10%,這1個點的增長絕對不算保守,一個點涉及的貿易量已經相當大。
張燕生:“十二五”的增速預期還在測算。估計商務部估算的“十二五”期間外貿增速會在10%左右,15%都會偏高。
如果“十二五”規劃提到中國在全球的市場占有率還要上升,我們必須明確目標是什么。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擴大內需,這可以看作是國家戰略的調整,而內需帶動的正是進口。第二個是轉變外貿增長方式。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意味著速度和規模并不是最重要的,而保份額實際上還是在保增長,這不是一個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的政策,所以要轉變外貿增長方式不應該是一個保份額的政策,而應該是一個提高增長效率、提高競爭力的政策。
從這個角度來講,“十二五”期間要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應該要重視進口,調整增長方式。這意味著中國貿易方式、貿易結構、貿易市場的格局都需要進行調整。
這場危機總不能白經歷一場吧?我們有許多需要總結、提升的東西,這些東西不是份額的問題。
保份額是在保增長背景下提出的,“十二五”我們的目標究竟是什么?在試圖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的背景下還試圖繼續提高份額?倘若如此,可預見,在歐美失業率仍然偏高的背景下,他們與中國打貿易戰的動機實在太強了。
《21世紀》:“保份額、調結構、促平衡”,是全國商務工作會議上敲定的2010年外貿關鍵詞,調結構的落點會在哪里?
張燕生:觀測2009年的月度數據可以發現,加工貿易隨著全球經濟回暖在逐月回升,但是民營中小企業占比較高的一般貿易卻沒有出現這個走勢。一般貿易的逐月跌幅仍然很大,沒有隨外需的回暖出現明顯改觀。這意味著從事一般貿易的民營中小企業的全球化、市場化以及走出危機的能力比加工貿易企業明顯要弱。畢竟加工貿易企業納入了跨國公司的全球生產體系,對全球經濟回暖的敏感性要強于一般貿易。
所以,今年在調結構時,要考慮把扶持的重點放在從事一般貿易的民營中小企業身上。
- 上一篇:中國皮革專業市場的引領者
- 下一篇:以高質量黨建引領皮革行業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