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電動工具人才不愁“嫁”
上周日,2009年中國電動工具技術論壇在金華職業技術學院舉行。來自全國電動工具生產力促進中心、上海電動工具研究所等單位的專家為與會代表作了專題講座。此次論壇傳遞出這樣一個信息:隨著全球電動工具行業進入調整期,企業越來越注重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為此紛紛加大了人才儲備力度,電動工具人才行情看漲。
7份簡歷換來5次面試機會
祁振華是金職院機電工程學院機械制造與自動化(電動工具)專業的學生。上月26日,他參加了浙江省2010屆高校畢業生高職綜合類專場招聘會。他總共投了7份簡歷,接到5個面試通知。在如今大學生就業難的背景下,這樣的命中率無疑是讓人深受鼓舞的。祁振華說:“主要是現在電動工具企業招聘多,我們去應聘一般都會有收獲。”
目前,祁振華已經面試了3家企業。“選擇企業,我主要看企業規模、發展歷史以及個人成長空間。”至于待遇,他沒有太多要求。“剛開始,能在當地生存就行了,先踏踏實實地干起來,等我能力提高了,待遇自然也會高起來。”
談到學生的就業問題,金職院機電工程學院機械制造與自動化(電動工具)專業主任戴欣平顯得自信滿滿。“我們這個專業是全國唯一培養電動工具專門人才的專業。”戴欣平說,以前他們這個專業涵蓋的范圍比較寬泛,就業目標不明確。自從2007年轉到電動工具方向后,明確了人才培養的目標,就是為了滿足廣大電動工具企業的人才需求,服務電動工具產業發展。這些畢業生因為專業對口、崗位適應能力強而受到企業的青睞。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幾十家企業到學校招人。前不久,三鋒工具制造有限公司在學校舉行專場招聘,與50余名學生達成初步就業意向。
電動工具行業迎來用人高峰
據業內人士介紹,我國是世界電動工具的生產大國和外貿出口大國,全世界每年所需要的大量電動工具,80%以上都是我國生產和出口的。金華又是國內電動工具制造的產業集群地,涌現了華豐、金磐、皇冠等一大批優秀的電動工具企業。因此,我市對電動工具人才的吸納能力是很強的。
在金融危機中,外向型特征十分明顯的電動工具行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很多電動工具企業認識到,像以前那樣為國外廠商貼牌生產終究不是長遠之計,必須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打造自己的品牌,才能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而這些,都需要人才的支持。近段時間,電動工具企業紛紛加緊對人才的儲備,用人高峰開始顯現。
戴欣平告訴記者,目前電動工具企業招聘量非常大,很多企業一招就是五六十人,畢業生供不應求。在招聘會上,有些崗位出現無人問津的情況。“因為畢業生的就業機會多了,選擇余地就大了。如果崗位沒有發展潛力,他們就不愿意去”。
據了解,電動工具企業招聘的崗位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是產品制造,如數控加工、工藝編制等。這類崗位相對低端,操作性強,但技能要求比一般操作工崗位高,不少應屆生都從這類崗位起步。二是產品設計,如外觀設計、整機設計等。這類崗位的招聘條件很高,要求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懂得電動工具的結構原理、會應用相關軟件,還要有一定的設計經驗。一般應屆生只能擔任設計助理,經過一兩年的鍛煉以后才能獨立設計。三是產品檢測,如品質管理、檢測員等。這類崗位需要一定的知識面和實踐能力,但要求不是非常高,因此面向應屆生招聘較多。
核心崗位年薪可達幾十萬元
金美電動工具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吳葉波告訴記者,今年企業之間的人才競爭更加激烈,整個行業的工資水平都提高了。“2009年四五月份,我們公司遭遇了最低谷。7月初,我們高薪吸引了不少技術、管理類人才,這些人才為公司走出低谷發揮了很大作用。”
據了解,在效益下滑的情況下,金美電動工具有限公司給核心崗位員工開出的年薪反而大幅提高,有的管理人才年薪從2008年的20萬元提高到2009年的35萬元。“現在我們產品的檔次提高了,更需要有知識、有水平的人才。而要留住這樣的人才,企業提供的工資就要體現出他的價值。”吳葉波說。
幾十萬元的年薪固然誘人,但要達到這樣的水平并非一日之功。戴欣平告訴記者,他們專業應屆生的起薪不會太高,如果在金華工作,月薪大概為1000~1500元。但三五年之后,就分出層次來了。有些人稀里糊涂混日子,工作了好幾年,可能還是一個基層操作工,每個月拿2000多元的工資。但有些人學習能力強,而且態度認真、要求上進,發展路徑就完全不同了。比如從事產品制造的,可能晉升到組長、車間主任;從事產品檢測的,可能晉升到品質主管;從事產品設計的,可能晉升到技術部長、總工程師。
據了解,很多電動工具企業希望走出“貼牌”的困局,以產品研發創新為核心,走自主品牌之路,因此成熟的設計人才炙手可熱。現在很多企業高薪挖人,挖的就是這樣的人才。有人說,在電動工具行業從事產品設計,發展空間最大。不過畢業生還是需要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來選擇發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