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鞋業代理國外品牌增多
中國鞋網11月20日訊,福建鞋業代理外國品牌的現象最近明顯增多;外商嚴格向中國出口技術產品的做法也開始松動。
我國提振經濟的措施陸續出臺后,嗅覺靈敏的國外企業已經聞風而動,通過各種渠道染指中國市場。正如業內人士所言,全球經濟危機發生之后,許多洋品牌一改過去高高在上的姿態,開始變得好接觸起來。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原來許多外商對我國進行高端技術產品封鎖,現在這種做法開始松動,國內廠家到國際市場更容易采購到物美價廉的高端技術產品。
代理國外品牌增多
筆者了解到,金融危機爆發后,福建鞋類產業正在悄然發生變化。晉江億樺有限公司負責人說,隨著鞋類企業加大產業升級和拓展國際市場力度,順勢代理更多外國品牌的現象明顯增多,“這是因為國外品牌現在自降身價,變得更好接觸”。晉江億樺以前只是從事鞋樣設計研發,最近簽約代理了英國百年牛仔品牌“Lee Coop-er”。而泉州聯泰有限公司過去主要為一些國際品牌做硫化鞋貼牌生產,如今取得了美國時尚運動品牌“SKECH-ERS”在國內的經營權。
目前閩企代理國外品牌業務主要有三種運營模式:依托自有制鞋工廠經營多個國外品牌;自創品牌與代理品牌同時運營;產業鏈上游企業往下游延伸拓展空間。美國“花花公子”和美國“迪斯尼運動”、法國“鱷魚恤”、意大利“袋鼠”、英國“圣弗萊”以及“流氓兔”、“奧特曼”系列等兒童群體所熟悉的卡通形象品牌,近期均已被泉州鞋類企業獲得代理生產或銷售權,涉及的歐美品牌總共有近20個。
福建鞋業協會人士告訴筆者,閩企代理國外品牌的目的,并不僅僅是為了賺取眼前的代理利潤,更主要的是想從與國際優秀品牌的合作中積累運營經驗。
“除了品牌輸送,外商嚴守技術產品的做法也開始松動。”省進出口商會人士說,省內27家紡織服裝、鞋類企業,年初到德、意、日采購了6000萬美元設備,其中多數是過去無法采購到的先進設備。金融危機令發達國家設備制造商訂單減少,閩企因此可以用較優惠的價格買到先進的技術設備。
“外商之所以愿意這樣做,主要受經濟低迷影響。”省內外貿人士認為,我們的外貿企業借機引進高附加值商品、品牌、技術、管理以及人才,實現企業的轉型升級,也可以通過引進高端商品,通過學習模仿提升自己產品的知識含量。
比如,今年豐田在日本關停了3條生產線,近萬名一線技術人才失業。他們中的不少人,對于國內企業而言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