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縣打造鞋業基地 促進經濟發展
中國鞋網10月29日訊, 紅紅火火的建筑工地,滿負荷生產的鞋業車間,繁忙的新生產線…… 今年前9個月,溫縣制鞋企業累計總產量8000多萬雙,總產值達6.5億元,同比增長22%。昔日聞名全國的“涼鞋之鄉”正在為早日打造成全國最有影響力的經濟適用鞋生產基地而緊鑼密鼓地忙碌著。
產業鏈條化。制鞋業是溫縣的傳統產業,塑料涼鞋、勞保鞋、解放等曾享譽全國。近年來,該縣通過堅持不懈地發展、調整、升級,已逐步形成了以涼鞋、皮鞋、旅游鞋、勞保鞋等門類齊全、銷售網絡穩固的鞋業產業鏈。該縣制鞋行業現有從業人員2萬余人,生產量每天達1.5萬雙,鞋業品種有解放鞋、電絕緣鞋、布鞋、雪地靴、塑料涼鞋、EVA涼鞋、EVA棉鞋、吹氣發泡鞋等10余種,幾乎涵蓋了低端市場所有的品類,企業有50多家。同時,該縣還出現了一些相對分工細化的專業村,如朱溝村的軋膠、段溝村的制底等。
經營規模化。近年來,溫縣積極引導制從創新花色品種和多種工藝結合入手,研發出不同性能的新產品,不斷做優制鞋業,制鞋產業品類有20余種,幾乎涵蓋了制鞋業的所有品類,產量近1億雙。為使經濟適用鞋基地不斷發展壯大,2007年以來,該縣累計投資1.2億元建成了鞋業園區,目前已入駐3家企業,10條生產線加緊開工,并新上吹氣機、繡花機、合布機等鞋業配套設備200余臺,有力地促進了制鞋業的發展。
市場國際化。焦作市紅棉鞋業有限公司自去年年底拿下首批國外訂單并如期交貨后,因鞋業產品質量過硬,對方今年1月份又續簽了第二批供貨合同,產品呈現出供不應求的局面,單月出口創匯15萬美元。今年年初以來,面對金融危機,溫縣鞋業企業紛紛轉變觀念,創新鞋業花色品種、嚴把產品質量關,力拓國外市場,使得國外訂單紛至沓來,并走出了往日鞋業產品檔次低、附加值少的“沼澤地”。目前,該縣鞋業企業不僅實現了以創業促產業、保就業,而且遠航鞋業公司、紅棉鞋業公司、天狼鞋業公司等外貿出口形勢喜人,產品遠銷美國、德國、俄羅斯等十幾個國家。
為強力實施“工業強縣”的戰略目標,加速溫縣工業經濟崛起,早日把溫縣打造成全國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實用鞋生產基地”,該縣縣委書記魏曰高指出,制鞋企業要真正解放思想,繼續加大人才引進,不斷創新發展理念,改變溫縣經濟實用鞋行業企業散、規模小、效益低的局面;同時,要充分發揮集聚區優勢,加大對制鞋行業的政策傾斜,集全縣之力,使制鞋業煥發出新的生命力,真正將溫縣打造成為全國最有影響力的“經濟適用鞋生產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