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家皮革企業聯手自救
中國鞋網10月21日訊,10月初,省環保部門對泉州區域內的近百家皮革生產企業進行了一場突擊檢查,檢查結果顯示,多家龍頭企業污水排放超標,晉江安東工業區的8家企業則無一通過環評,按照9月底泉州市全市環保工作會議的精神,這些未通過環評的企業,將有可能遭遇關停。
黑色黃金周
相比之前已經在環保上下了不少工夫,僅僅接受行政處罰就可過關的龍頭企業,剛剛搬至安東的8家皮革企業所面臨的,則是一場生死劫。
10月16日,記者找到泉州一龍頭企業負責人時,該負責人一個勁地搖頭。因為急著趕去環保部門送材料,原本約好的采訪只能在他的車上進行。
剛剛過去的這十天,對這位負責人來說,難言輕松。10月初,在福建省一主要領導親自帶隊下,省環保廳對泉州轄區內的所有皮革企業進行了一場突擊檢查。
在此之前,對于類似的檢查,上述負責人已經歷過不少。作為泉州市皮革企業的龍頭企業,在此之前,為讓自己的企業達標,他的企業已在環保上花費了不少力氣,僅在安東工業區,他的企業就投入了2000多萬元用于污水處理廠的建設。
因為有了之前的經驗,該負責人原本以為這次檢查又可輕松過關,但10月7日的檢查結果卻大出他的意料。檢測結果顯示,在皮革企業最常見的鉻超標一項中,他的企業輕松過關,但在另一指標氨氮上,卻栽了個跟頭。
對這個檢查結果,他頗為委屈。他告訴記者,因為企業剛從晉江市區搬至安東工業區,污水處理設備正處調試期間,氨氮超標正是調試期間污水處理結果尚不穩定所致。
但按照9月21日福建省舉行的環境保護委員會全體會員會議和全省設區、市環保局局長會議的要求,福建省將收緊對皮革業的環保監控,對未達標現象將進行重罰。
這也意味著,這家企業有可能遭受行政處罰,該企業負責人心里清楚,對于一個正在沖刺資本市場的企業而言,遭遇行政處罰意味著上市時間至少得推至3年之后。
據了解,在10月初的那次突擊檢查中,與上述企業有著相同遭遇的企業不在少數,興業、錦興等眾多龍頭企業同樣身陷其中,按照規定,這些企業都有可能遭遇行政處罰。
相比這些因之前已經在環保上下了不少工夫,僅僅接受行政處罰就可過關的龍頭企業,剛剛搬至安東的8家皮革企業所面臨的,則是一場生死劫。在9月29日泉州市召開的全市環保工作會議上,泉州方面已經明確提出,凡未經環評審批的皮革企業一律不得上馬,已開工、投產的堅決關停。
這一規定恰好擊中了國泰、國源等8家皮革企業的命門。記者獲得的一份《關于協調辦理安東皮革安置生產加工區環評等相關手續的請示》(下稱《請示》)顯示,根據晉江方面的要求,這8家企業都在今年6月30日之前將水污染工序搬至安東工業區,但因為安東工業區的區域環評遲遲未能辦理,這8家企業的環評手續也就無從說起。而根據省市兩級環保部門的規定,這8家未經環評手續的企業,將面臨被關停的命運。
皮革業難邁的坎
黃金周期間的突擊檢查后,省市各級政府對皮革業的整治工作將進入細化階段。目前到底要怎么做,我們心里都沒底,只能是等待。
“我的心里從沒有像現在這般沒底過。”10月15日,永健皮革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慶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永健皮革原本是晉江市區內的一家皮革企業,因其地處晉江中心城區,也就不可避免地成為歷次針對皮革環保風暴的重點“關照”對象。
在陳慶豐的記憶里,晉江針對皮革的第一次環保風暴應是在2005年,當時,泉州市環保局提出了晉江市區三類污染企業限期搬遷的要求,永健皮革正是環保部門所要求搬遷的企業之一。
2006年,泉州市政府制定了《泉州市近海水域環境污染專項整治實施方案》,晉江也在當年正式啟動“退二進三”戰略。據晉江經濟發展局一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晉江對主城區“退二進三”的部署,位于青陽的9家皮革企業將悉數搬至安東工業區。
“晉江針對皮革行業的整治正是從2006年開始動真格。”陳慶豐回憶,2005年以后,官方幾乎一年一個政策,對皮革行業的“敲打”就未曾斷過。
雖然成為被“關照”對象已經是“家常便飯”,但陳慶豐的心里從沒有像現在這般沒底過。“以往最多也就是泉州市一級收緊政策,這次是省里面要做的,我們現在還把不準方向。”從之前幾次會議傳回來的消息來看,這次皮革行業的坎可能沒那么容易邁過。
9月21日,福建省舉行了環境保護委員會全體會員會議和全省設區、市環保局局長會議,福建省省長黃小晶指出,對這些環境污染企業必須采取措施進行淘汰,并將采取問責制,對沒有完成任務的要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
這次會后,9月29日,泉州市召開的全市環保工作會議上,泉州市決定,泉港區普安制革集控區從此關停轉產,凡未經環評審批的一律不得上馬,已開工、投產的堅決關停。而在10月14日召開的泉州市委(擴大)會上,晉江市有關領導亦指出,將創造條件逐步淘汰制革業。
這幾次會議已對皮革行業的整體方向定調,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多數皮革企業老總認為,黃金周期間的突擊檢查后,省市各級政府對皮革業的整治工作將進入細化階段。“但目前到底要怎么做,我們心里都沒底,只能是等待。”泉州皮革協會會長、峰安皮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榮輝表示。
泉州皮企業主此時心中沒底并不難理解,10月19日,記者赴省環保廳欲就近期福建省針對皮革業的一系列整治行動進行采訪,省環保廳辦公室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針對皮革等污染行業的調研正在進行中,具體方案可能得等到年底才能出來。
皮企的自救
泉州皮革行業協會期待通過陳述皮革行業在整個泉州經濟中的重要性,以獲取生存空間。在上報的材料中,還附上了幾份鞋業等皮革下游相關產業行業協會的意見。
面對這場生死劫,泉州的皮革企業們顯然不愿坐以待斃。9月28日,泉州皮革行業協會在晉江召開“泉州市皮革行業環保自律承諾大會”,30多家泉州皮革協會會員單位當場簽下環保治理自律承諾書。
據泉州皮革行業協會內部一人士透露,早在9月28日之前,泉州皮革行業協會內部就曾召開多次會議,探討如何應對目前的環保風暴。28日的會議正是在經過多次探討之后作出的決定。
這也是泉州皮革行業自救的開始,隨后,這份由40多家企業負責人按過手印的自律承諾書,與《關于泉州市制革行業狀況與環保治理進展的報告》(下稱《報告》)一起被送到福建省經貿委。
記者獲得的《報告》顯示,泉州地區擁有從事皮革生產和加工的企業大約100家,年產值近200億元,上交各種稅收近10億元,就業人數達10多萬人。
顯然,泉州皮革行業協會期待通過陳述皮革行業在整個泉州經濟中的重要性,以獲取生存空間。為了更有力地證明自身的重要性,在上報的材料中,還附上了幾份鞋業等皮革下游相關產業行業協會的意見。
在以行業協會為平臺積極向有關部門反映情況的同時,安東工業區8家企業的抱團自救亦在進行中。在成文于10月9日的《請示》中,國源、國泰、富邦、富泰、源泰、振興、星暉、永健等8家企業以聯名的形式向環保部門上書。
在《請示》中,8家企業聯名表示,這8家企業在安東工業區的環評尚未通過,并非出于他們的主觀原因,主要是因為區域環評遲遲未能辦理而延誤所致。
在積極上書“公關”的同時,企業經營策略的調整則是另一種自救之策。永健皮革是此次牽扯其中的企業之一,按照晉江方面“退二進三”的進度安排,永健皮革早在今年6月30日前就需將水污染工序搬至安東工業區,“政府是叫搬到安東,但在那邊給我們安排的工業用地不多,所以我們現在就索性改做沒有污染的后道工序。”陳慶豐告訴記者,目前,永健皮革已經放棄水污染工序。
艱難的退出
從長遠來看,皮革行業退出晉江將是一個必然,皮革退出后,由此造成的產業鏈缺環問題,可以借鑒廣東獅嶺的經驗,通過一個專業市場來替代皮革制造業。
在此輪環保風暴下,泉州皮革企業的業主們已是人人自危,聯手自救的初衷也就不言而喻。
在上述被查出氨氮超標的企業報送的材料中,一紙懇請繼續留在安東工業區的材料夾在其中,這也是近段時間記者接觸的多名皮革企業業主的共同心聲。
不過,從9月底至今的歷次會上傳出的信息來看,官方對皮革行業的態度已經趨緊,部分企業將難逃被關停的命運。而從整個行業來講,正如晉江的官方材料所指,逐步淘汰已成官方的一個愿景。
如何淘汰卻是一個難題。陳榮輝認為,皮革行業產業鏈極長,上連化工,下有鞋服箱包,而作為泉州鞋業和箱包行業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在泉州產業經濟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這個行業的突變,將給下游鞋業和箱包產業帶來沖擊。
事實上,這也是官方為難之處。晉江經濟發展局一相關負責人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就曾表示,作為晉江產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事關下游產業的發展,而且還涉及數萬產業工人的去向,“這并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那么簡單,從現實情況來看,對皮革行業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并不可取。”
也正是基于這種現實,晉江方面才提出創造條件逐步淘汰皮革行業的設想。晉江經濟發展局相關負責人認為,雖然短期內皮革制造業不會在晉江消失,但從長遠來看,皮革行業退出晉江將是一個必然。皮革退出之后,由此造成的產業鏈缺環問題,可以借鑒廣東獅嶺的經驗,通過一個專業市場來替代皮革制造業。
該負責人認為,獅嶺有著“中國皮具之都”之稱,對皮革產品有著巨大的需求,但獅嶺自身并沒有發達的皮革產業,為彌補產業鏈不完整的劣勢,獅嶺投建了獅嶺(國際)皮具皮革城,專業市場建成后,通過成功的運作,迅速吸引了眾多皮革商家入駐,不但解決了產業鏈不完整的問題,還輻射至周邊地區。“一旦泉州擁有這樣一個成熟專業的市場,皮革制造業的退出時機也就成熟了。”
- 上一篇:赤湖皮革園遭遇環保風暴
- 下一篇:以高質量黨建引領皮革行業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