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皮革發展論壇披露行業走勢

全球經濟復蘇,皮革產品市場回暖
中國鞋網10月14日訊,日前,由中國皮革協會、中國皮革和制鞋工業研究院、國家皮革和制鞋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以及興業皮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福建省經濟貿易委員會支持協辦的“2009年中國皮革發展論壇”在福建舉行。
著名經濟學家、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會長保育鈞,國際皮業貿易協會主席、中國皮革協會理事長張淑華,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皮革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康奈集團董事長兼總裁鄭秀康,中國皮革和制鞋工業研究院院長楊承杰,中國香港皮業商會會長黃競亨,中國臺灣皮革協會會長楊正,興業皮革董事長吳華春,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者、國家制革技術研究推廣中心主任王全杰等來自全國的皮革、制鞋行業的專家學者、皮革材料供應商代表、區域渠道經銷商代表以及著名企業家共200多人齊聚一堂,共商我國皮革行業發展大計。
趨勢一
行業信心恢復
過去的一年,源于美國的金融危機對皮革業產生很大的沖擊,中國皮革行業如何共同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形勢是本次論壇討論的重點。與會各方分析了當前世界及中國宏觀經濟走勢,為皮革產業自身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等問題獻計獻策。主辦方稱,隨著我國政府各項刺激政策效果的逐步顯現,當前經濟運行出現積極變化,總體形勢企穩上升。今年上半年我國皮革行業也在動蕩中企穩向好,并有望在今年下半年逐步走向復蘇之路。
興業董事長吳華春在會上表示,金融危機全面爆發將近一年了,全球主要金融市場已大幅反彈,世界經濟正顯現趨穩、向好的跡象。在過去的這一年里,全行業團結一致,積極應對金融危機帶來的沖擊和挑戰,并富有成效。2009年上半年規模以上皮革、毛皮及皮制品企業總產值仍頑強地保持了增長態勢,產銷率為97.8%,依然保持在較高水平運行,銷售利潤率有所提高。
中國皮革協會理事長張淑華表示,去年行業在預測2009年的發展時是認為非常困難的,但是從1至7月甚至8月份的統計數字來看,整個皮革產業規模以上的企業,工業總產值仍然比上年同期在增長,同比和環比也在增長,說明這個產業在復蘇。但是,張淑華也強調,從進出口的數量來說,同比是在下降,不過環比還是在增長。
張淑華介紹,本月初剛在上海結束的中國國際皮革展、中國國際鞋類展及中國國際箱包、裘革服裝及服飾展上,中國皮革協會組織了很多的調研組,從調研后的總體分析來看,行業的信心非常足。特別是國外的皮業,他們的訂單都增加了,并且他們覺得是中國的市場給他們帶來了信心。而從國內的企業家來看,感覺他們也很有信心!氨緛砦覀兏杏X由于金融危機影響,參加展會的國內企業會少,但是沒想到國內參會的人反而還更多,就是比想象的還好!睆埵缛A認為,從上海的展會上可以看出,行業受影響的困難是暫時的,今后二三十年,仍然是皮革產業發展的大好時期。信心的來源主要是皮革豐富的產業鏈以及國內13億人口的鞋業市場。她認為,現在中國人每年平均消費鞋類還不到兩雙,而美國是五到七雙,所以廣闊的國內市場,將支撐皮革產業未來的發展。
中國臺灣皮革協會會長楊正在大陸投資了不少皮革廠。他說,對于大陸的皮革行業他已經觀察了很久。他認為,未來國內皮革行業只有注重環保才有繼續提升的可能!5000年前我們這個行業就已經存在了,那么5000年以后,我們這個行業還是存在的,不會沒有的!彼f,1000年以后,手機說不定就會被丟掉了,但是皮革不可能被丟掉。
趨勢二
強調綠色環保
在嚴峻的國際、國內形勢下,皮革產業正面臨綠色瓶頸,清潔生產、環保、生態、健康產品是皮革產品的必然選擇。因此,振興皮革行業,如何利用政策資金,調整結構,既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又確保行業實現較快發展,已是皮革行業面臨的緊迫任務。
“執法力度不嚴、行業環保意識不夠,廢棄物沒有得到綜合利用,造成認識誤區,將污染影響擴大化!敝袊じ飬f會理事長張淑華在會上表示,皮革行業應正確對待有關方面提出的高標準生產要求。
張淑華介紹,中國皮革協會在治理行業環保方面的正進行的項目。目前,中國皮革協會正決定在全國培育5-8個制革生產基地,并成立環保治理小組,協助皮革行業發展。她說,這個小組的任務就是要提高全行業的環保意識,這是一種美德,是一種社會責任,是為我們的地球付出的責任;另一個任務就是要讓整個的產業鏈積極動員起來,要讓外界認識到皮革產業是可以治理的,是可以做好的,這是要長期做下去的任務。
中國皮革和制鞋工業研究院院長楊承杰亦強調了環保方面的重要性。他認為,企業要有的社會責任感,作為一個企業或者一個行業,為社會提供的不僅是一張皮革、一雙皮鞋,還應該關心下一代,要為社會做一些其他的貢獻,而其中做好環保是一個關鍵的基石,有了這個基石皮革業才能夠繼續存在。
中國香港皮業商會會長黃競亨在如何更好促進行業環保的問題上,提出了可以有效整合行業資源、綜合治理的看法。他認為,每一種大、小環境,包括宇宙、地球,都有它獨特的生態圈,各個單元環環扣接,相互牽制影響,又互助互補,這種鏈接要是能保持平衡,并且加以有效推動,便能好好地讓圈子壯大持久。皮革行業的上下游與一些相關輔助行業也構成了一個生態圈,也就是供應鏈。整個圈子可涉及畜牧業、肉商、生皮供貨商、制革廠、革成品制造商,還有輔助的行業如機械設備、化工原料、技術開發與培訓、測檢機構等。這些行業連在一起整體看,便一環扣一環,互助互補,產生價值。如此的供應鏈,缺一不可,而且如果能夠嚴謹地運作,分別發揮作用,應可達多贏局面。黃競亨說,提高宰剝技術,可令原皮減少損傷,規格修改,可令皮形合理,減低損耗。低溫低鹽,令生皮的狀況更佳,制革廠易于處理,并切合環保原則。生皮供應的質量與價格,都跟畜牧業與肉食市場的現況息息相關,這種影響到制革業命脈的原材料,如果上游企業能看遠一點,多走一步,為整體著想,可為供求方帶來雙贏。
趨勢三
加強技術創新
在治理污染,提高環保方面,提升行業的技術創新是與會各方的共同觀點。中國皮革和制鞋工業研究院院長楊承杰在論壇中強調了技術創新的作用。他認為,企業像一個人,也要有一個靈魂,而科技創新就是企業的靈魂。楊承杰說,就當前皮革行業來講,提高競爭力,可以給企業帶來更多的價值或者利潤。另一方面,通過科技創新,可以使企業用更少的化工材料,排放更少的有毒有害物質,可以減少污水處理成本,這不但是經濟效益,同時還有社會效益。對于如何才能做到科技創新,楊承杰提到,一方面,企業需要不斷提高對科技創新的意識,加大投入科技創新的力度;另一方面,就是企業的科技人員,要有科技的意識和創新的能力。
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會長保育鈞認為,面對未來的國際競爭,皮革企業應在技術創新品牌建設上下工夫!盀槭裁凑f皮鞋就是意大利、英國的好,因為他們的技術好,同樣的皮鞋他們賣的是我們的價錢的十倍,這就是走技術創新的路子。所以中國的皮革產業不只要從低消耗低污染方面給予重視,更要打出自己的品牌,發展自己新的技術成果!彼f,“雖然現在大家公認中國是皮革制造業的大國,但還不是強國。這其中關鍵在于品牌與技術管理方面的差距,F在我們中國制的皮鞋品牌是不少了,一些溫州的品牌如奧康、康奈、紅蜻蜓,除了品牌還注重技術開發的路子,這是中國皮革行業應該借鑒的。比如,康奈公司的皮鞋可以拿到意大利、倫敦、巴黎高檔皮鞋里跟人家比賽,就是從意大利把專業的技術引到國內來,成立了鞋業研究所,現在有了一個很好的標準,這就是康奈之路,是中國皮革制造行業的創新品牌搞技術創新的發展之路!
中國香港皮業商會會長黃競亨特別提醒,在科技創新中還有一個環節行業切莫忽略,就是測檢認證機構。他介紹,行業的測檢認證機構現在甚至已榮登香港政府發展的六大產業支柱之一。隨著時代發展,消費者對產品的質量與安全性要求越來越高,革制品生產商對皮革的性能質量要求也相應嚴格,其物理和化學性質,也有規定的標準,許多時候出貨時便需附上測檢報告,于是各國都在香港以及國內開設了該國認可的測檢公司為業界服務。
中國皮革協會理事長張淑華透露了業內享有“皮革科技界的奧運會”美譽的“國際皮革工藝師和化學家協會聯合會(IULTCS)”將在北京召開的消息。這將是國際最具權威的皮革科學與技術學術會議首次在中國召開。張淑華介紹,國際上每兩年有一個國際皮革化學家及工藝師的學術會議,該會在國際皮革行業內處于權威地位。此次會議能在北京召開,是經過中國皮革協會七八年的努力爭取到的。
趨勢四
爭奪國際定價權
皮革國際產業聯盟與國際定價權一直制約中國從皮業大國向皮革強國轉變,由于企業家應對金融危機經濟振蕩經驗不足,引起國際大宗采購訂單風波,導致行業與國際供應商之間的商業信任也下降。與會各方認為,在國際貿易方面,存在行業與市場之間的商業信用危機,重建誠信的商業生態文明時不我待。
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會長保育鈞認為,中國的皮革產業要從大國走向強國,有個標準制定權很重要。他說,我們雖然是皮革大國,但是標準還是人家來定,出口都是按國外的標準執行。所以,國內皮革行業要在積極參與標準的制訂上加大重視。
康奈集團董事長鄭秀康亦認為,中國是皮革和制鞋的大國,但還不是皮革和制鞋的強國。大國的表現是企業眾多,數量巨大,但在國際上沒有話語權。強國的標志,是品牌領先,技術卓越,同時也擁有話語權。所以,改革開放三十年,盡管中國皮革和制鞋工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產量和市場份額均居世界各國前列,可是傳統的、高耗低效的“粗放型”發展,使我們的產業長期處于全球產業鏈的最低端。所以我們制革方面在世界上做得比較辛苦,我們從業人員比別人多,我們的成本比別人高,我們賺取的利潤卻比別人少得多,而且隨時都要面臨世界強國的技術和貿易壁壘?梢哉f,中國皮革和制鞋工業已經走到了轉型升級的風口浪尖。
關于國際市場話語權問題,中國皮革協會理事長張淑華認為,在經受金融危機的沖擊后,現在國際市場矛盾凸顯,由于過去產業的發展與國家利益的位置沒有擺正,所以行業對國際規則和話語權的認識較為薄弱,但這幾年國內行業已經開始認識到這方面的重要性。她說,價格的透明度是由市場決定的,但是貿易中的不公平是由于貿易規則不大透明,中國的話語權比較低,在某些場合吃虧了。
張淑華向記者介紹了目前中國協會正在爭取的工作。從去年開始,中國皮革協會成為國際皮革委員會的主席國。應我們的要求,國際皮業委員會的秘書處從英國搬遷到中國。國際皮業委員會的秘書處與這個組織有80年的歷史,但它從來沒有離開過歐洲!坝捎谥袊F在是生產大國,是貿易大國,所以它也就開始進入中國,這代表著我們參與國際規則判斷和我們的話語權已經邁開了第一步!睆埵缛A說。
張淑華提到,對貿易規則與國際話語權的爭取要有一個過程,不能急于求成。據介紹,在國際皮業協會有一個國際合同,從去年開始,他們就提出要修訂合同,但修訂后活動過程也需要1—2年的,急于取得定價權是不符合市場規律的。貿易價格是由市場規律決定的,國際貿易的規定是大家制定的,所以不能急于求成。
張淑華認為,爭取話語權要有步驟。第一,就是要制定國際準則,首先要對皮業產業進行自我約束,學習國際合同要規范地按照國家慣例,對于不合理的規范,可以提出修訂。第二,要制定倡導中國皮業企業的誠信規則。
張淑華介紹,在此次“國際化產業聯盟與國際定價權——中國皮革發展高端論壇”上,大家還有個倡議,即在行業聯盟中建立表彰制度,對于遵守好此規則的企業可以頒發榮譽證書,失信于合同的企業,將被聯盟“除名”。她說,倡議的目的在于借道德、法律的約束來提高產業的誠信,然后再將此做法放到國外宣傳品牌。
- 上一篇:辛集皮革業發展鑄造輝煌
- 下一篇:以高質量黨建引領皮革行業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