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企外銷轉內銷靠單打獨斗不行

資料圖片 (中國鞋網配圖)
【中國鞋網】鞋企轉內銷靠單打獨斗不行
主持人:東莞鞋業品牌聯盟成立,是基于怎樣的考慮?
張鴻:東莞是中國乃至世界的制鞋基地,多年來一直從事外銷加工,但是在研發、貿易等創造性環節中投入的不多,尤其在內銷通路的建設上很不完善。在這一點上,以溫州為代表的內銷鞋生產聚集地做得更好。自主品牌剛剛起步的東莞鞋業,在內銷過程中怎樣與溫州等地的內銷鞋分享國內市場,是我們一直在考慮的問題。這次外博會的成功召開,讓我們更多地了解了國內市場,借機形成了品牌聯盟這種新模式。
現在的鞋業內銷,依靠單打獨斗是不行的,因為一個品牌的形成,3~5年的時間內是很難完成的。而在品牌影響力不夠的情況下,想進商場,我們如何實現轉變和突破?區域鞋業品牌聯盟就是一種有效的方式,不僅可以依靠聯合的實力加強談判的話語權,而且實現了平臺對平臺的格局,避免了單一信息的不對稱。
主持人:簽下了超過一億元的訂單是聯盟成立的最初收獲,我們下一步會怎么進一步建設品牌聯盟?
張鴻:定調子,搭班子,制定游戲規則是十分必要的。品牌聯盟不僅要把東莞鞋推向國內,同樣要推向國外,所以制定一套完整的商業模式規劃是首先要做的事,我們計劃用2個月時間對來自全國的25家采購商的需求和100多家東莞的鞋業制造商的需求進行調研,從而獲得雙方對接的必要信息,制定框架。
目前我們已經計劃了一些活動,比如參加經貿局8月份在杭州舉行的名特優產品巡展,寧波展,還有10月份在長春歐亞集團舉行的展銷會。另外,就是開辦展銷會。每年都會有15個展覽會,專門進行東莞鞋業的銷售,爾后聯盟再與歐亞進行利益的分享。如果做好了,我們還準備在東北設立鞋業產業園,形成區域的優勢。
核心提示
外博會的成功召開,幫助東莞的制鞋企業成功敲開了內銷的大門。外博會上,莞鞋企與采購商對接的經歷,讓東莞的鞋企“開了竅”,隨后由華瑞·世界鞋業總部基地牽頭,33家東莞鞋企參與的東莞鞋業品牌聯盟成立。聯盟成立后幾日,便與采購商簽訂了超過一億元人民幣的大單,另外還有4500萬元的意向協議。
東莞鞋業區域品牌聯盟的成立,使東莞鞋業內銷有了新模式。日前,四位東莞鞋業品牌聯盟成員走進本報鞋業內銷論壇,就品牌聯盟的建設和日后所能夠起到的作用進行了深入探討。
出席嘉賓
區域品牌聯盟可以幫鞋企進商場“打關系”
主持人:在座的企業此前都曾涉足內銷,情況如何,品牌聯盟是否可以幫助企業進行品牌推廣?
王偉:貝家在進入國內市場后,已經交了六七年的學費。現在最大的收獲是品牌已經有一些影響力。多年的內銷探索表明,東莞的產品無論在質量上還是在款式上,都具有一定優勢。但是東莞鞋業在品牌推廣過程中,都沒有做廣告的習慣,如果有了品牌聯盟的協助,在高端產品的推廣方面可能就不會那么難。
王輝:目前優秀鞋業內銷不到2年,還屬于剛剛上路。目前有直營店20多家,加盟店70~80家,主要集中在長江以南。
做內銷,東莞的企業在設計和研發方面不是問題,最大的問題是弄不清什么樣的產品適合什么樣的人群,你的團隊能不能跟上,所以內銷是企業資源的有效組合,更是一個系統工程。但是如果鞋業聯盟的模式運作良好,對于企業內銷推廣會幫助很大,解決了渠道通路的問題。
王金陽:目前企業的產品定位比較高端,設店也都是選在上海等一線城市。通過內銷,我個人覺得我們東莞鞋還是很有競爭力的,品質、價格都有優勢,但品牌的影響力不夠,所以我們自己的銷售小姐有時都顯得信心不足。通過品牌聯盟,企業可以捆綁起來,以一種聯盟的形式進入商場可能不會那么困難。
主持人:剛才王總提到了以聯盟形式進商場可能不會那么困難,那么與商場的談判過程中會具有哪些優勢?
張鴻:通過區域品牌聯盟這種方式,企業可以形成合力,與商場在談判過程中就有了更多的話語權,進場費和扣點都會降下來。而另一方面,商場現在也在進行現代化的改革,需要多品牌、多品系產品來完善布局,在與百麗等強勢品牌的博弈中,他們更需要我們這種可以提供多品種,長產品線,多檔次的賣家來平衡目前格局,所以未來的市場空間會很大。
另外,鞋業品牌聯盟與一些商場的合作并非簡單意義上的買賣合作,我們更傾向于長期的戰略合作,無論對商場和聯盟本身,都是一種新模式。
王偉:對,商場會越來越關注自身的商品鏈有多長。現在商場產品還比較單一,但是品牌聯盟可以提供很多,從而使商場鞋類產品的選擇性增加。通過這種合作,我想東莞的品牌進商場就會容易很多。
王輝:其實品牌想進入商場,除了扣點這些問題外,甚至想和商場談都比較難。企業想和上海的一些商場談,連人都見不到。所以我們都說,進商場要靠“畢老爺”,也就是像趙本山小品中那樣搞關系。品牌聯盟或許可以成為這樣的“畢老爺”。
主持人:大家都認為區域品牌聯盟有意義,現在建設這個品牌聯盟還存在哪些問題?
張鴻:現在這個品牌聯盟中有33家企業,下一階段我們要擴大到50多家。目前最大問題,那就是這些品牌聯盟中的成員還“參差不齊”,有的有品牌,有的沒有品牌,既然是以整體形象展示,那么就需要一個標準,一個游戲規則,大家的資源需要整合。我們目前正在請專家幫助建立這樣的一個標準體系,只有大家都能保證符合這個標準,才能打造好品牌聯盟。
王偉:品牌聯盟的意義自然毋庸置疑,我所擔心的還是各個成員之間的配合和整體協作的問題。
小企業有“短平快”的優勢
主持人:剛才大家都對鞋業品牌聯盟的作用發表了看法,在座的企業都在內銷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請大家講講心得。
王偉:如果想做內銷,那么就一定要有一個專門的內銷團隊,而且要把這個團隊當成企業最重要的客戶。有時你可能要為了內銷的幾十雙鞋停掉外銷幾萬雙鞋訂單的生產線,而這個時候,你就要去衡量值不值得了。所以將內外銷分離是最有效的辦法。
王金陽:在內銷過程中,我們感受最深的一點是定位問題。例如我們的靴子定價在1600~1800元之間,普通的鞋子定價在600~800元,在上海的銷售情況非常不錯,進去兩個月就開始贏利,但是除了在上海外,在其他的一線城市,比如寧波、無錫,銷售情況就不樂觀了。所以我們之后,要調整產品在其他城市的定價等環節,適應市場。
我們的另一個感受是供貨期很重要。其實現在商場中鞋店賺錢就是新品剛上柜的那兩個月,如果別的品牌新品上市了而你的沒上市,就沒有機會了。
王輝:東莞的鞋業都是從OEM到ODM,最后到自有品牌的。而此前進行內銷的企業,都是拿出局部產品來摸索。但是如果想用外銷的團隊來做內銷, 99%會失敗,因為內銷與外銷的區別太大,不僅需要產品的生產線更長,而且需要產品的組合等等。
對于我們優秀鞋業而言,在內銷過程中盡量做到短平快。大品牌現在都在實行反季上新,其實這樣的做法還是有弊端的,因為季節不到,有很長一段時間是賣不了貨的。而我們則不一樣,一定是擇機上市,比如現在有一些品牌已經開始有秋鞋上架,但我們現在還在做涼鞋,而且一個店的庫存可以做到1000雙以下,這就是我們的優勢。所以在做內銷時,產品和營銷團隊都要獨立起來,突出小企業“短平快”的特點。

張鴻:東莞世界鞋業總部基地副總經理

王偉:東莞樟木頭貝家鞋業總經理

王金陽:金進鞋業副總經理

王輝:東莞優秀鞋業副總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