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萬元到上千萬 看張玉卿如戲人生
【中國鞋網】受訪人簡介張玉卿,1961年生于杭州。高中畢業后在杭州無線電元件廠做技術工作,之后調入杭州日化廠擔任副科長。1987年干個體,1994年成立中亞制衣有限公司。現擔任杭州中亞制衣有限公司總經理,杭州市服裝協會常務理事,上城區政協委員。
一個屬牛的女人,憑著一股牛一樣的韌性和干勁,經營著一個叫做“野牛”的品牌。在她白手起家的時候,懷里僅僅揣著兩千元的家當,生意最艱難時甚至一個月都沒有開張。可現如今她已經擁有了一家占地3000多平方米,雇用員工300多人的制衣公司,并雄心勃勃地計劃著進一步擴大事業的新藍圖:將繡花、印染、成衣配套成龍,走集團化的發展道路。 (相關新聞:精彩!十六個小故事啟發創業思路(圖))
這個女人有著一個嫵媚的名字———張玉卿。
其實一沖眼,我們很難將張玉卿和所謂的“女強人”聯系起來,她五官端正,身材瘦削,眼睛彎彎的如同兩輪上弦月,不笑時也自然帶著三分笑意,只有沙啞的聲音顯出幾分滄桑的痕跡。雖然管理著一家頗具規模的服裝公司,張玉卿穿得卻很質樸,當攝影記者提出要為她拍照時,她才換了一件更見精神的黑色上衣。
我們的采訪不時被來自全國各地的催貨電話所打斷,一接起電話,她的聲音就立刻變得短促、干練、魄力十足,邊說邊打著有力的手勢。而這,才是我們所要真正認識的張玉卿,她就像是某個好萊塢電影中的女主角,鏡頭一換,立刻進入角色。于是,她也和好萊塢電影中的女主角一樣,最終露出了勝利的笑容。
第一幕:自砸飯碗
時間:1987年6月
地點:深圳
那一年,張玉卿26歲,剛剛從無線電元件廠調進日化公司擔任副科長不久,正享受著初為人妻、初為人母的喜悅。對于大多數女人來說,也許生活就將如此平靜地延續下去,然而,一次普通的出差卻將張玉卿的命運軌道扭向了另一個方向。那時,她跟隨經理一起到深圳進行銷售活動,并憑著自己的能力在短短幾天內為公司賺回了5萬多元的利潤。回來后,一些同事對她的業績視而不見,背地里還給她扣上了一頂“奢侈浪費”的帽子———僅僅因為在深圳時,她為了趕時間多辦幾件事,每天坐一角錢的中巴,而沒有去擠當時兩分錢一趟的公交車。對此,張玉卿感到迷惑、委屈甚至憤怒。想到自己懷里還揣著三毛八分錢的舊手帕,而深圳人每天已經開始使用五毛錢的餐巾紙,她終于坐不住了,向經理遞交了停薪留職的報告,毅然放棄了舒適的崗位,在新聲路市場里租了一個攤位做起了小打小鬧的生意。對于她的決定,父母反對,公司惋惜,經理甚至三顧茅廬希望她再做考慮,但倔強的性格讓張玉卿沒有回頭。而今,她坐在自己寬敞明亮的辦公室里,回首那段歲月,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那個環境太壓抑了,再呆下去我沒有辦法做好任何事情。”
第二幕:站到廣州
時間:1989年4月
地點:南下的火車
八十年代末的綠皮火車,潮濕悶熱而且擁擠不堪,每一節車廂都像是春運高峰,被塞得滿滿當當的,甚至連硬座下都躺著疲憊的旅客。這樣的火車,那些年她每隔幾天就得坐一回,到廣州去進衣服。
雖然已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張玉卿卻穿著厚厚的棉衣,明明是又困又累,卻不敢和以前一樣,為省臥鋪錢,躺到硬座下面閉會兒眼睛。因為此時她的腰間正用長筒絲襪密密麻麻地綁著三四百張十元的紙幣,稍微動一動就會露餡,這使得她的神經必須每一秒鐘都緊繃著。
之所以會落入這樣尷尬的境地,是由于一天前她的丈夫在廣州發現了一批新穎的面料,而供貨方卻提出必須在48小時內拿到貨款,否則就把這些面料賣給別人。于是張玉卿連票都來不及買,就以這樣一種火速的方式帶了錢南下廣州,在長達兩天一夜的旅途中,她就一直堅持著站了過去,全身淋漓的汗水浸潤了每一張鈔票,使它們成了真正意義上的“血汗錢”。
這批面料拿到杭州做成成衣后,很快在武林門紅太陽夜市里被一搶而空,而張玉卿也賺到了她人生當中的第一個1萬元。
這一次的經歷,讓張玉卿意識到加工面料里有著比倒賣成衣更為豐厚的利潤。第二天,她就拿出九千元去買了一輛摩托車。有了現代化的交通工具,張玉卿開始轉戰浙北,自己購買面料加工成衣。
第三幕:一騎風塵
時間:1992年9月
地點:浙北
張玉卿騎著摩托在鄉間的小路上飛馳著,一路揚起的風塵使她到達目的地時已面目全非。目睹此景,面料廠的廠長分外感動,當下將她列為該廠最為重要的客戶。她顧不上休息,一拿到貨又立刻踏上了歸途,滿滿三大卷呢料壓得摩托車把手都翹了起來。
這個堅強不屈的女性就憑著這樣一股堅忍的精神,在杭州、臨安、嘉興、嘉善等地來回奔波,親自選購面料,并跑遍杭州、廣州、上海等地的市嘗商場,以女性的直覺把握當下最流行的服裝款式,然后委托服裝廠生產出價廉物美的產品。而她的1萬元也如同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到了1995年,她手里已經有了上百萬的資產,并在雄鎮樓租了一間廠房自己做起了服裝加工的生意。值得一提的是,對于市場,張玉卿不但有著一種非凡的敏銳,還具有一種超前意識,在成立中亞制衣有限公司之前,她就注冊了“野牛”的商標,從而成為杭州市個體戶注冊商標第一人。
第四幕:誠信為本
時間:1997年
地點:杭州
作為一個生意人,張玉卿自然有著生意人的精明和智慧,但她始終把誠信放在第一位。1997年,公司采用一種新的砂洗技術,能使全棉的布料變得手感更為柔軟舒適。然而由于缺乏經驗,這批衣服的尼龍襯里砂洗后全部脆裂,客戶們紛紛要求退貨。對此,張玉卿沒有為自己開脫,毅然扛下了這筆不小的損失,在客戶間贏得了極佳的口碑。之后,定單如同雪片般飛來。很快,中亞制衣在全國都建立起了自己的銷售網絡,北京、哈爾濱、福州、西安等各大城市批發一級市場內都能找到野牛服裝的身影。眼下,趁著杭派女裝在全國聲譽鵲起,中亞制衣也不失時機地轉向制作女裝,而張玉卿呢,她又創造了一個第一:“野牛”成為杭州第一個申報馳名商標的個體戶品牌。
第五幕:和樂融融
時間:2003年
地點:張玉卿家
雖然有著比一般女性更為堅韌的性格,更為忙碌的節奏,但張玉卿還是一個女人,一個母親。每年兒子過生日的時候,她都會和丈夫一起把兒子的好朋友叫到家里來,為他們燒一桌菜給兒子慶祝。盡管如此,一聊起自己懂事的兒子,她的神情里依然帶著些許的遺憾和歉疚:“太忙了,沒時間管啊,小時候全托在幼兒園,上了學又全托給老師……”提起兒子考進了杭高,她的眼睛要比平時更加明亮,可以看出,對張玉卿來說,她一生中最為驕傲的作品并不是她如火如荼的事業,而是她爭氣的兒子與和睦的家庭。作為中亞制衣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張玉卿的丈夫胡仁義總是默默地站在她的背后支持著她,并為她出謀劃策,是她一生中最為信賴的朋友和伴侶。
這就是張玉卿,一個活得如同電影一樣精彩的女人,一個有著凡人情感的女人,一個幸福著的女人。
張玉卿職場語錄
①如果真想做一番大事業,誠信才是立業之本。
②經營一家企業,關鍵在于管理,而管理的關鍵在于思路。
- 上一篇:兩千元貸款充滿辛酸的創業之路
- 下一篇:“神秘鞋王”再當首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