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培訓師的職業生涯
筆者給一個企業做企業培訓導師培訓。在做培訓導問游戲時,有一學員請教大家:什么是職業生涯。可是,相當部分學員回答很不令人滿意。
為什么我們變得如此難以回答。
有人說,這個過于專業,不好回答。
我不禁問,這很專業嗎?
作為旁觀者,我看到和聽到的,都令人驚訝。為什么呢?
因為作為職場人士,居然不知道何謂職業生涯?那么,敢肯定,很多人是不知道職業生涯規劃了?也就是說,當一個人不知道自己未來幾年,甚至是未來三年內將成為什么,我想,除了忙忙碌碌、盲盲目目、茫茫然然外,還有什么呢?包括這幾天企業培訓師,不排除有一部份人是領導安排來的,而不是自己想來的。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筆者就開始反思。一是我們從小到大,都是父母一手策劃的。包括老師提到自己的名字,到后來選擇自己大學要讀的專業。二是長期以來所謂的“鐵飯碗”思維,到大學畢業之后,任何職業發展都是組織一手安排,自己沒有任何選擇權,最后就懶得想自己職業生涯了。
正是這種思維和慣性,使得我們似乎忽略了平時我們最需要關注,但卻忽略的人生最重要的事情。
這是誰的悲哀:個人?企業?還是社會?
筆者不知道。但有一點,如果筆者不知道五年之后將能做什么,不知道能做好什么,我自認為是可悲的。
作為企業培訓師,有一門課是必修課,那就是《職業生涯規劃管理》。原因是首先懂得管理自己,才能更好的指導別人。否則,就是像大學上課,不知道大家需求是什么,照本宣科,甚至就是對牛彈琴了。只有知道你所培訓的對象將來想成為為什么,目前想要什么,才會更有針對性地滿足大家需求。對于學員而言,最大的需求就是他們將來想成為什么,目前正缺少什么,你將帶領他們怎樣去補缺。因為想要的才是最需要的,最需要的才能產生最大動力。
遺憾的是,我們并不知道或者知道的并不完全,因為相當部分人根本不了解什么是職業生涯?
教材上有很多標準答案,筆者觀點,職業生涯就是一個人已經走過和將要走過的職業軌跡。有的人,職業生涯是組織安排的;有的人,職業生涯是自己決定的。當然,組織能夠培養你,是你的幸運。遺憾的是,組織經常只會照顧少部分,而對于大多數人而言,職業生涯需要自己選擇,更需要依靠自身努力去實現。
筆者觀點,職業生涯規劃就是指一個人對已經走過的人生職業軌跡進行總結基礎上,并綜合分析現在條件,按照自己設定目標描繪未來職業軌跡,并在確定時間內逐步實現目標。
那么,如果你想成為優秀的職業培訓師,就是你未來職業目標。而這個目標需要結合自己現在實際情況,綜合評估基礎上做出決定。比如,如果讓筆者成為姚明那樣籃球巨星,恐怕是下輩子的事,因此,我不適合,更不可能成為籃球巨星,畢竟,我的身材條件和自身潛在素質決定了。
正如愛迪生說的:“天才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但是我認為,那1%的靈感,比99%的汗水更重要!”可是,學校老師只說前半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