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康集團:產學研結合造功能鞋
[中國鞋網]在一般人的眼里,做鞋的就是干粗活的,跟高科技實在難以搭上邊,而奧康集團在做鞋時,不但跟高科技搭上了邊,成立了全國首家鞋類企業綜合性科技研究院——奧康鞋類科技研究院,而且還研究出包括國內首款步行科技與人體工程完美結合的“氧循環呼吸”鞋、折疊高跟鞋、按摩減壓高跟鞋及首款瘦身計步鞋。
在奧康的終端市場,自主開發的功能鞋占到所有產品的1/3,今年一季度實現了“三個增長”:銷售增長20%左右;產量和利潤增長10%以上;終端網絡新增100余個。
奧康的科技促升級著實讓人刮目相看,從中,我們也可以發現科技的無處不在。
2007年申報專利50項
俗話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的行程是用腳一步一步丈量出來的,可見擁有一雙“良足”是多么的重要,而用之武裝的草鞋、布鞋早已蒙上灰塵淪為歷史的記憶。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奧康集團產學研結合造功能鞋,創出了鞋業發展的新天地。
近幾年,原材料和能源價格上漲、匯率下調、出口退稅的減少以及新勞動合同法的出臺……這些使得高成本低附加值的傳統企業面臨淘汰出局,鞋制造產業向資本密集和高技術過渡勢在必行。增加產品的科技含量,不僅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最舒適、最完美的產品,更重要的是企業在科技創新后,還可以加大申請專利的力度,這樣不僅可以有效防止“抄襲”,還可以改變目前市場上“款式雷同”局面,獨享一定的市場份額。
深悉這個道理后,奧康在科技創新戰役中擂響戰鼓。
2006年9月4日,奧康集團投資300多萬元,與浙江大學聯合完成的中國第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點技術創新項目——腳型測量儀正式研制成功。該機器的成功研發,預示著奧康集團總裁王振滔開設“不擺鞋的專賣店”的設想變為現實,為中國的制鞋行業帶來一場新的“數字化”產業革命,并將引領國內鞋類消費進入個性化定制的新時代。
隨后,奧康集團在鞋業科技創新方面四處出擊,先后跟陜西科技大學、中國皮革和制鞋工業研究院等聯合,采訪利用自身對市場前沿的研究,產學研結合走出一條自己科技創新之路。僅2007年一年,奧康集團申報的產品技術專利就多達50項,包括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等。而這些技術專利目前已經在奧康的2008奧運禮儀鞋、GPRS定位鞋、呼吸鞋、減震鞋、可伸縮高跟鞋等功能鞋上使用。
年投入研發資金約3000萬元
王振滔認為,科技創新正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焦點,勢必要提升到企業發展戰略的高度,科技創新必須更進一步。
今年5月23日,省科技廳、市科技局對國內首家鞋類企業綜合性科技研究院——奧康鞋類科技研究院正式授牌,它由奧康集團、中國皮革和制鞋工業研究院合作共建,為奧康集團產業升級和產品附加值提升探索出一條全新道路。
奧康鞋類科技研究院副院長徐建亮告訴記者,奧康鞋類科技研究院現有鞋類開發設計人員300多人,其中不乏從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家引進的設計大師,年投入研發資金約3000萬元。以科技產品研發為主要導向,涵蓋了新材料、新產品研究開發,新技術、新工藝推廣應用以及標準化工程、知識產權保護、時尚流行研究、產業發展規律研討等軟科學領域內容。
徐建亮說,鞋是用來穿的,就要追求穿得舒服。該公司的創新產品“墊腳系列”,將高新科技融入兩毫米的鞋墊當中,從而使鞋墊可以自動制冷或制熱,仿佛在用戶腳底安裝了一臺迷你的個人空調;另一項“舒適中底”技術,同樣將高科技融入鞋墊中,鞋墊弧度完全貼合人體腳底曲線,穿起來舒適自如,走路輕松省力,再也不會出現一天下來腳底骯臟難受,鞋墊蜷縮變形的現象了。
據了解,為實現技術突破,奧康集團曾先后投入2億多元引進30條國際一流生產流水線,在總部、東莞及意大利米蘭設立了三個鞋樣研發中心,瞄準鞋業最新時尚,開發新產品。
目前,奧康鞋類科技研究院已申請發明專利8項、新型專利31項、外觀設計24項,共計63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