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打的營盤和流水的兵
在部隊流傳著一句俗語,叫做“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除志愿兵時間較長一些外,一般的士兵,如果不提干的話,三年左右則須返回原藉,另謀職業。
筆者一概把企業當成軍隊、家庭、學校三者的集合體,那么,同樣企業也存在“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因為就像日本以終生雇傭制著稱的企業現在也不能保證一個人在一個企業待一輩子,況且,很多企業的壽命超過人的壽命的都不太多。
那么,怎么看“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呢?
如果把企業看作軍事上的“營盤”的話,這個部隊一是要有自己的宗旨、目標和使命感,為誰而戰?為何而戰?你的競爭對手是誰?企業永續經營的目的是什么?難道僅僅是為了賺錢嗎?有精神、價值觀層面的追求,把工作當成事業來干才能長久,才不會是個短命的企業,即營造自己的企業文化系統;二是企業要有規范的行為系統,譬如員工行為準則,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三大紀律,八項主義”,包括操作流程。所有新兵入伍,經過崗前訓練后(聯想集團叫“入模子”),即可進入崗位,行施一定的職責,負一定的責任,成為一名合格的團隊成員,為國家立功奉獻,創造價值。各種規范的東西形成文字,制度化,越來越嚴密、越完善、越成熟。三是武器裝備系統不斷升級,士兵不斷訓練,提高軍隊的戰斗力,不能一直使用“小米加步槍”,而對方也已使用“衛星定位系統”,怎么也打不過人家。裝備不斷更新,人員不斷培訓,從戰略、戰術到策略、到技能,從理論到實踐,快速提高,要不然跟在別人的屁股后面只能挨打,誰先進,誰跑得快,誰沾光,誰就能取得勝利。戰斗力是相當重要的。四有傳承,一撥兒兵來了,一撥兒兵走了,從文化、習慣、理念到行為、技術,吸取原有人的精華,棄其糟粕,只能一代比一代強,不能一代不如一代,只能新人倍出,更優秀更卓越。這樣營盤才能更穩固,到一定時期,戰略地位發生轉移,從農村到城市,實現質的飛躍。
把士兵比做企業員工的話,一個員工從出校門到踏入社會,走進企業,實現從一個“校園人”、“自然人”,向一個“企業人”的轉變,從理念、態度到技能、行為,經過一段時間的打造,成為一名“職業化的員工”或“職業軍人”。覺悟更高,素質更強,能力更出眾,逐漸能抵擋一面。隨著馬斯洛需求層次的變化,人的需求也在發生變化,從生存到安全到發展,逐步向自我價值實現邁進。員工在企業工作過一定時間或加薪、或升職、或跳槽、或自己創業當老板,一個人真的不可能在你的企業干一輩子,終會從“新兵蛋子”變成“老兵游子”。如果一個企業全是“老兵游子”,沒有“新兵蛋子”也不行,所以部隊每年都去接新兵,都去送老兵,始終保持一定合理的流動率。沒有新人進來,不流動的企業會成“一潭死水”,流動太頻繁則說明你的企業有問題,留不住人才。應把優秀的“提干”,或轉成“志愿兵”,再就不斷從高等院校吸收新鮮血液過來,整體水平不斷提升,真正實現“以人為本”,提高戰斗力,育人、留人、重用人。靠人才給企業創造價值打勝仗。因此,一方面注重培訓,一方面保持合理的流動率,把“兵”盤活,該升“將”的 “將”,該升“帥”的“帥”,能獨立帶領一支軍隊打勝仗,維持好一固若金湯的“鐵營盤”,使企業不斷走向輝煌。
最后,把我們的“營盤”做成“鋼制結構”,提高運行的品質和價值,激活它;把我們的兵煉成“精兵”,吸取和留下好的,淘汰放棄差的,增強戰斗力,使我們的隊伍戰無不勝,才可能打更多的勝仗,成為“常勝將軍”。若此,我們的企業(營盤)將更牢固,我們的隊伍將更強大,我們的明天將更美好。
- 上一篇:管理:執行的三個方面與三個層次
- 下一篇:企業怎么做培訓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