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617萬元! 寧波銀行邱少眾成浙江打工皇帝
【中國鞋網】不管是神秘的意外之財,還是個人的勞動所得,只要有關財富的話題總是如此令人著迷。
今天,A股上市公司的年報全部披露完畢,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被廣泛關注的高管薪酬也終于有了一個階段性結果。
那么在所有浙江上市公司高管薪酬體系中又有怎樣的話題內容呢?2008年誰是浙江收入最高的上市公司高管?誰又在金融危機下摘取了2008年“最慷慨老板”的桂冠?
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對浙江的100多家上市公司高管薪酬進行了調查。
2728萬元:雅戈爾問鼎高管總薪酬
記者在對選取的114家浙江上市公司董事長薪酬進行調查顯示,收入最高的屬雅戈爾李如成,年薪達到385.4萬元;晉億實業的董事長蔡永龍以248萬元次之,寧波銀行董事長陸華裕以161.1萬元年薪居第三位。
不過,李如成在對自己慷慨的同時,對手下的高管也是一點也不含糊。調查顯示,雅戈爾是我省上市公司中,2008年給高管發放工資最多的企業。
雅戈爾年報顯示,李如成的旗下,除了他自己,還有另外8位高管同樣2008年薪酬超過百萬元,其中雅戈爾去年年度薪資總支出更是高達2728.47萬元,排位記者調查的114家浙江上市公司薪酬支出總額之首。
作為浙江最“慷慨”的上市公司,雅戈爾是否實至名歸?
記者查看其業績,發現績效和薪酬實際上出現了失調。2008年雅戈爾薪資支出總額同比2007年增加了近240萬元;然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業績是不升反降的。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2008年雅戈爾在房地產業的資產遭遇大幅度縮水,2008年的凈利潤為15.83億元,同比前年下降了36%。
不過,其年報數據同時也顯示,雅戈爾去年收入前三位的高管薪酬,是從2007年的528.78萬元,降至376.54萬元,降幅達28.79%;在薪酬總額增長的同時,前三位高管的總收入卻出現大幅度下降,從某種程度上表明,金融危機下,真正享受“加薪”的,其實是中下層的職工。
617萬元:邱少眾拿下浙江第一高薪
雖然從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公布的薪酬來看,李如成的收入是最高的;但是如果對浙江上市公司中所有的高管收入進行對比,寧波銀行副行長邱少眾儼然成為一匹突圍而出的高收入“黑馬”。
他去年以617萬元的年薪輕松摘取了浙江上市公司高管收入的桂冠,而且金額之高,不僅令其直屬領導陸華裕只能“望塵莫及”,連排名緊隨其后的李如成,拿到的385.4萬元年薪與他相比,也只能是“望其項背”。
甚至,即使再算上當年的股權分紅,李如成和陸華裕的收入仍然遠低于邱少眾:根據他們年末持有的股權數以及公司的利潤分配方案,李如成的分紅收入還能增加35.7萬元;而陸華裕的年終分紅收入也不過140萬元左右。
邱到底是何許人,竟然能夠享受寧波銀行如此高的待遇?在寧波銀行高管普遍薪酬為100多萬的情況下,邱少眾的617萬年薪仍然顯得那么突兀。
“邱是我們引入的外籍金融人才,所以開出了高于董事長的年薪,但開出的高薪也是經過監管部門批準的!睂幉ㄣy行證券部相關人士向記者解釋。資料顯示,邱少眾系新加坡國籍,研究生學歷,經濟師,現任寧波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長。
除了邱少眾的高收入令他“鶴立雞群”之外,寧波銀行里,去年薪酬過百萬元的高管數量就多達10位,成為了浙江上市公司中,當之無愧的“百萬富翁密度最高”公司。
同時,記者不完全統計的114家浙江上市公司中,收入過百萬元的高管總額有31位,占比27%。
19位董事長去年白干活?
面對金融危機的沖擊,在業績突圍壓力下,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去年給自己開出了“零年薪”,而更令人記憶深刻的還是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在2009年做出的一個驚人決定:愿用1元來作為他2009年一年的報酬。
當金融危機下,越來越多的高管試圖通過自降薪酬來激勵員工斗志,同時也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高風亮節”,浙江,又有多少老板有著這樣“不圖回報”的氣節?
除去那些在2008年依然維持收入過百萬元的“幸福”高管們,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的114家浙江上市公司中,同時還有19位董事長去年的薪酬一欄顯示為“空白”,這意味著他們2008年他們從上市公司領取的是“零薪酬”。
這其中包括維科精華的董事長何承命、上風高科董事長何劍峰,以及包括臥龍地產董事長陳建成等,都在薪水一欄中出現了空白。
當然,除了薪水一欄為空,還有一些高管則只是象征性地從上市公司領取薪水,如東南網架董事長郭明明去年的年薪為10萬元;如天邦股份董事長吳天星為8.28元;而新湖中寶的董事長鄒麗華,從新湖中寶中領取的一年薪酬甚至低到只有1萬元,平均下來月薪只有800多元而已。
在沒有實際的經濟利益驅動情況下,一年操勞,難道他們全憑著滿腔的熱忱?
對上述這些上市公司的董事長“零薪酬”問題,浙商研究會戰略顧問胡小平分析認為,顯示為空欄,不一定就代表著這些高管去年就沒有收入;“其中不少是雙重兼職的,如除了擔任上市公司高管,同時還擔任集團公司的高管,他們的薪酬就可能從集團中領取,因此上市公司就不再重復領薪。”胡指出,另一方面,通常上市公司的高管同時還持有高比例的公司股權,分紅也是一筆可觀的收入,不領取薪酬也并不意味著“零收入”。
同時,記者也從新湖中寶高管處得到確認,鄒麗華的1萬元年薪,并非意味著年薪只有1萬,不過是她薪酬的主要部分是從新湖集團領取而已,具體數額因為不是上市公司,對方并未透露。
高管降薪成主旋律
從美國總統奧巴馬的限薪令,到國內針對金融國有企業高管的“限薪令”擬出臺,降薪,正在成為金融危機下高管薪酬的主旋律。
記者對浙江上市公司的調查數據同樣也顯示,有超過一半上市公司的高管2008年薪資對比2007年出現了明顯下降;如宜科科技,統計數據顯示,其最高前三名高級管理人員報酬總額為79.29萬元,對比2007年的總額132.3萬元,降幅高達40%。
調查中,記者還發現,除了一些上市公司高管沒有從上市公司領取工資,一些上市公司薪酬支出總額增長的背后,也還有著一些高管自動降薪,而同時一線員工收入卻增長的實例。
上述提到的雅戈爾并非個案,天馬股份董秘馬全法也告訴記者,在去年天馬股份利潤翻番的情況下,根據原本天馬制定的激勵規則,高管的薪酬應該出現大比例增幅才是;但是對比2007年,實際上除了董事長馬興法象征性增加了5萬元收入外,2008年天馬股份的幾位高管收入都維持了2007年水平。
“我認為高管的收入還是應該與業績激勵相掛鉤的;但是考慮到金融危機還沒有見底,加薪不太合適。”天馬股份董秘馬全法告訴記者,雖然高管沒有加薪,但是一線技術員工去年的普遍加薪幅度都在10%~15%,“越是金融危機,一線技術員工的隊伍越是應該穩定。”馬透露逆市給一線員工加薪的意義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