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營銷:讓“孔子”跳街舞
許多白酒企業和專家都非常關注白酒的“下一代”問題,即如何去吸引80后、90后這些現實和未來消費人群。如果白酒從此以后,僅能吸引35歲以上的消費者,要不了幾十年,白酒企業就會關張大吉。很多專家和企業想到了從文化和口感上去迎合年輕消費者,但成功者少,特別是在夜場,白酒根本入不了年輕人的法眼。本人認為原因只有一點,我們的白酒太“老土”了。
傳統白酒與80后、90后不般配
白酒作為一個行業性的品牌定位,雖然身披著世界六大蒸餾酒之一以及中國古典文化的背景,甚至是中國的象征,但卻正在與京劇一樣走向另類“非主流”。我們稍年長的人都看不慣90后的“非主流”形象:穿著混搭的衣服、黑眼圈、亂亂的各色頭發、多到叫人目炫的配飾,拍出來又經過PS的相片讓人分不出男女。嘻哈、惡搞、張揚自我、不受約束是他們特有的時代風采。
想象一下未來的消費者會是什么樣,白酒真的要與時俱進了,因為我們不敢想——我們連80后都抓不住。脫離了農村生活的都市年輕人,他們是世界的孩子,他們是第一批徹底接受國際化的中國人,他們大多數都有英文名字,他們離開網絡就無法呼吸,他們喜歡聽英文歌曲、瀏覽國外網站。他們追求高品質生活、注重衣著細節和有品味的時尚消費。抽煙可以讓所有小男人感覺自己像個男人,喝啤酒可以讓所有年輕人感覺自己有活力,而去酒吧與朋友玩到HIGH的時候,他們喜歡用整桶的啤酒或是紅酒加雪碧加冰塊來盡情宣泄。遇到心動的女孩,當然要破費些,讓酒保給玩些花樣——在藍色火焰的酒塔映照下,男人覺得有面子,女孩感覺到了無比的浪漫與溫情,而這一切是白酒都來不及辦到的。另外,我們還要明白,酒吧不是中國制造,而是徹底的外來消費項目,我們進入酒吧、慢搖吧、迪廳這樣的夜場就是要抱著進入國際市場的原則思想,才能去吸引中國本出生并成長起來的“國際人”。
看韓劇我們會發現幾乎每個韓劇里面都有帥哥靚女在路邊的臨時性食棚內喝韓國燒酒,要么是排潛抑郁,要么是與戀人說心里話,那啤酒瓶大小,青綠色的燒酒瓶子已經成為韓國的飲食文化代表,以至于我們到丹東樂購去購物總會容易的買到這種包裝極其簡單的燒酒。但飲過之后不免失望,好似白酒兌了溫水,喝著并不舒服。可是反而以為自己跟不上人家的韓潮,想著哪天也和一漂亮女生在韓國的路邊對飲才能找到劇中人的感覺。
村姑樣的白酒不屬于夜場
說白酒沒文化這不對,我們的白酒有文化,只是這種文化代表著傳統、守舊、跟不上時代。五糧液算是名牌了吧,賣的也很貴,超市中動輒成百上千的酒有的是,大大的紙盒,給人感覺包裝可能比酒還貴。再看那些簡包裝的各類小品牌白酒,他們很容易讓80后的人想起小時候回姥姥家走進的鄉鎮供銷社,那些包裝貼處處張揚著上個世紀的風格。很“老中國”,老中國也就罷了,可偏又沒能及時配上如同韓劇那樣的文化宣傳,就完全淡出了年輕人的視線。
如果年輕人一起聚會,把啤酒換成白酒,那肯定讓80%的年輕人感到不舒服,心直口快的一準說“你爸也要來嗎?都什么年代了還喝這個。”我們白酒營銷上和同行比口感、比純糧釀造比了很多年了,結果當然是質量越來越高、客戶越來越老、利潤越來越少。
許多白酒企業和專家都非常關注白酒的“下一代”問題,即如何去吸引80后、90后這些現實和未來消費人群。如果白酒從此以后,僅能吸引35歲以上的消費者,要不了幾十年,白酒企業就會關張大吉。很多專家和企業想到了從文化和口感上去迎合年輕消費者,但成功者少,特別是在夜場,白酒根本入不了年輕人的法眼。本人認為原因只有一點,我們的白酒太“老土”了。
傳統白酒與80后、90后不般配
白酒作為一個行業性的品牌定位,雖然身披著世界六大蒸餾酒之一以及中國古典文化的背景,甚至是中國的象征,但卻正在與京劇一樣走向另類“非主流”。我們稍年長的人都看不慣90后的“非主流”形象:穿著混搭的衣服、黑眼圈、亂亂的各色頭發、多到叫人目炫的配飾,拍出來又經過PS的相片讓人分不出男女。嘻哈、惡搞、張揚自我、不受約束是他們特有的時代風采。
想象一下未來的消費者會是什么樣,白酒真的要與時俱進了,因為我們不敢想——我們連80后都抓不住。脫離了農村生活的都市年輕人,他們是世界的孩子,他們是第一批徹底接受國際化的中國人,他們大多數都有英文名字,他們離開網絡就無法呼吸,他們喜歡聽英文歌曲、瀏覽國外網站。他們追求高品質生活、注重衣著細節和有品味的時尚消費。抽煙可以讓所有小男人感覺自己像個男人,喝啤酒可以讓所有年輕人感覺自己有活力,而去酒吧與朋友玩到HIGH的時候,他們喜歡用整桶的啤酒或是紅酒加雪碧加冰塊來盡情宣泄。遇到心動的女孩,當然要破費些,讓酒保給玩些花樣——在藍色火焰的酒塔映照下,男人覺得有面子,女孩感覺到了無比的浪漫與溫情,而這一切是白酒都來不及辦到的。另外,我們還要明白,酒吧不是中國制造,而是徹底的外來消費項目,我們進入酒吧、慢搖吧、迪廳這樣的夜場就是要抱著進入國際市場的原則思想,才能去吸引中國本出生并成長起來的“國際人”。
看韓劇我們會發現幾乎每個韓劇里面都有帥哥靚女在路邊的臨時性食棚內喝韓國燒酒,要么是排潛抑郁,要么是與戀人說心里話,那啤酒瓶大小,青綠色的燒酒瓶子已經成為韓國的飲食文化代表,以至于我們到丹東樂購去購物總會容易的買到這種包裝極其簡單的燒酒。但飲過之后不免失望,好似白酒兌了溫水,喝著并不舒服。可是反而以為自己跟不上人家的韓潮,想著哪天也和一漂亮女生在韓國的路邊對飲才能找到劇中人的感覺。
村姑樣的白酒不屬于夜場
說白酒沒文化這不對,我們的白酒有文化,只是這種文化代表著傳統、守舊、跟不上時代。五糧液算是名牌了吧,賣的也很貴,超市中動輒成百上千的酒有的是,大大的紙盒,給人感覺包裝可能比酒還貴。再看那些簡包裝的各類小品牌白酒,他們很容易讓80后的人想起小時候回姥姥家走進的鄉鎮供銷社,那些包裝貼處處張揚著上個世紀的風格。很“老中國”,老中國也就罷了,可偏又沒能及時配上如同韓劇那樣的文化宣傳,就完全淡出了年輕人的視線。
如果年輕人一起聚會,把啤酒換成白酒,那肯定讓80%的年輕人感到不舒服,心直口快的一準說“你爸也要來嗎?都什么年代了還喝這個。”我們白酒營銷上和同行比口感、比純糧釀造比了很多年了,結果當然是質量越來越高、客戶越來越老、利潤越來越少。
營銷:只有掌控終端才能獲取最后的勝出,可是我們傳統白酒企業人離一線太遠了,除非發生投訴事件,一般是很難快速了解市場變化的,我們可以沒有自己的專賣店,但是市場不可一日無自己的業務員,每天都要把市場上競品的信息和自身的銷量信息反饋回來才算貼近市場。但這還遠遠不夠,想要國際化,想要得到年輕人的青睞,我們不可缺少IT系統,要有專業的業務代表坐鎮經銷商,每日反饋信息,這年頭快消品不玩速度,不縮短周轉期,就永遠也沒有競爭力。所以白酒未來的營銷方向必須走進數字信息領域,再根據信息分析隨時推出適合的營銷手段和公關活動。
跟隨現代的“傳統”不會老土
傳統的白酒符號是現成的宣傳資本,但還不夠。如果要吸引年輕人還真得拿出讓孔夫子跳街舞的勁頭。所以話說到這兒,白酒的市場大著呢。讓說論語的“孔子”去對付真正的外國消費者以彰顯國粹,讓跳街舞的“孔子”走下神壇去與年輕人互動,最終解決白酒的年輕化消費問題,或許還能順帶手改革了中國的教育體制。
- 上一篇:視頻營銷“玩火”不“燒身 ”
- 下一篇:2萬多雙愛心童鞋,一路向西 溫暖進西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