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鞋業盯上中國內需 福建鞋企代理國外品牌增多
【中國鞋網】福建鞋業代理外國品牌的現象最近明顯增多;外商嚴格向中國出口技術產品的做法也開始松動
我國提振經濟的措施陸續出臺后,嗅覺靈敏的國外企業已經聞風而動,通過各種渠道染指中國市場。近日,記者調查發現,福建鞋業最近代理外國品牌的現象就明顯增多。
正如業內人士所言,全球經濟危機發生之后,許多洋品牌一改過去高高在上的姿態,開始變得好接觸起來。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原來許多外商對我國進行高端技術產品封鎖,現在這種做法開始松動,國內廠家到國際市場更容易采購到物美價廉的高端技術產品。
代理國外品牌增多
記者了解到,金融危機爆發后,福建鞋類產業正在悄然發生變化。晉江億樺有限公司負責人說,隨著鞋類企業加大產業升級和拓展國際市場力度,順勢代理更多外國品牌的現象明顯增多,“這是因為國外品牌現在自降身價,變得更好接觸”。晉江億樺以前只是從事鞋樣設計研發,最近簽約代理了英國百年牛仔品牌“LeeCoop-er”。而泉州聯泰有限公司過去主要為一些國際品牌做硫化鞋貼牌生產,如今取得了美國時尚運動品牌“SKECH-ERS”在國內的經營權。
目前閩企代理國外品牌業務主要有三種運營模式:依托自有制鞋工廠經營多個國外品牌;自創品牌與代理品牌同時運營;產業鏈上游企業往下游延伸拓展空間。美國“花花公子”和美國“迪斯尼運動”、法國“鱷魚恤(0.41,0.00,0.00%)”、意大利“袋鼠”、英國“圣弗萊”以及“流氓兔”、“奧特曼”系列等兒童群體所熟悉的卡通形象品牌,近期均已被泉州鞋類企業獲得代理生產或銷售權,涉及的歐美品牌總共有近20個。
福建鞋業協會人士告訴記者,閩企代理國外品牌的目的,并不僅僅是為了賺取眼前的代理利潤,更主要的是想從與國際優秀品牌的合作中積累運營經驗。
高技術產品更易買
“除了品牌輸送,外商嚴守技術產品的做法也開始松動。”省進出口商會人士說,省內27家紡織服裝、鞋類企業,年初到德、意、日采購了6000萬美元設備,其中多數是過去無法采購到的先進設備。金融危機令發達國家設備制造商訂單減少,閩企因此可以用較優惠的價格買到先進的技術設備。
“外商之所以愿意這樣做,主要受經濟低迷影響。”省內外貿人士認為,我們的外貿企業借機引進高附加值商品、品牌、技術、管理以及人才,實現企業的轉型升級,也可以通過引進高端商品,通過學習模仿提升自己產品的知識含量。
比如,今年豐田在日本關停了3條生產線,近萬名一線技術人才失業。他們中的不少人,對于國內企業而言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國內網商成人之美
對于外商盯上眼下中國大力度擴內需的心思,國內許多精明的網商看在眼里,紛紛利用自身的渠道優勢,以成全這些外商。如前不久阿里巴巴(8.42,0.26,3.19%)日本站“日本進口”項目正式運營,其目的就是幫助網上日本賣家尋找中國買家,已經有近十萬種日本商品掛在了平臺上。“日本進口”項目的做法也顛覆了傳統進口模式,任何個人都可以像在淘寶網購物一樣向日本廠家買東西。
比如各種寶寶奶粉、咖啡機、數碼相機等,不僅接受大訂單,而且接受小量訂單。
比如,記者看到森永奶粉等一般是20罐發一單。
此前中小企業采購國外商品時,除了缺乏可靠的渠道資源之外,直接進口國外商品貿易也面臨著沒有進口權、供應商信譽難以評估以及語言障礙等問題。個人采購同樣面臨著缺乏進口權的問題,最多只能通過郵寄等方式一次采購少數幾件商品。
阿里巴巴日本站首席運營官孫炯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說,阿里巴巴日本站提供了一系列針對上述障礙的方案,比如對網上的日本供應商進行信譽評估,通過第三方的渠道解決中小企業進口權問題,“一鍵式導入翻譯”讓語言交流通暢等。所有日本站的商家都是日本的廠家或貿易商。
□相關新聞
上半年外貿負增長幾成定局
記者昨日從福州海關獲悉,我省一季度外貿進出口總值達157.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9.2%,其中出口108.3億美元,進口49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13.5%和29.5%。
省外經貿廳有關負責人認為,雖然3月比2月的外貿數據環比上漲,但一兩個月的數據變化不足以體現外貿趨勢,今年上半年外貿負增長將不可避免。
從剛結束的廣交會一期交易來看,外貿訂單下降了兩成,昨日已有消息稱,出口退稅率可能繼續上調。中國商務部部長助理魯建華日前表示,由于外需疲弱,紡織業形勢依然嚴峻,商務部與相關部門正在進行調研,將根據情況決定下一步政策措施。據悉,目前中國紡織品的出口退稅率只有16%,而增值稅稅率是17%,根據國際慣例出口商品應該是零稅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