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奇招”凸顯心靈迷茫
經濟危機下的2009年就業形勢更加嚴峻,不少大學應屆畢業生為了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想盡了一切方法,他們使出渾身解數,一些求職“奇招”也應運而生。
多數招聘單位都有這樣的印象:向來斯文、內秀的大學生們,一到招聘場,顯得無比“生猛”。一位應聘者道出心聲:求職市場僧多粥少。“飯碗”和“面子”相比,前者更重要。
為求職畢業生出盡“奇招”
今年求職競爭顯得比往年更加激烈和殘酷。很多高校中滋生“面試狂熱族”,一些與求職有關的“新名詞”狂熱流傳,如“面霸”——任何面試機會都不放過的應聘者;“巨無霸”——被拒絕面試或無面試機會的應聘者……
眼下,又有了一個更新的名詞誕生,叫“辛拉面”——辛辛苦苦拉來面試機會。
某財經大學經濟系畢業生小華就是典型的“辛拉面”。雖然先前所投遞的簡歷,沒有任何回音,但小華仍然不依不饒,一家家挨門自薦,試圖與工作人員磨“嘴皮子”,獲得面試機會,雖然結果并不樂觀,小華卻說:“重要的是為自己爭取機會。”
在畢業生中,像小華這些原本沒有得到面試機會而毛遂自薦前去面試的“辛拉面”們不在少數,他們的口號是“將面試進行到底”。
如果說“辛拉面”是個“面子活”,“團銷”求職則是一個新怪招。
所謂“團銷”實為“集體求職”,通常是由一個寢室的室友、來自一個地方的“老鄉”或以前在打工時遇見的“同事”等組成的應聘團體,在面對用人單位時聲稱“要留一起留,要走一起走”,以聲勢取勝。
最近一群應屆畢業生為“推銷”自己,更出“奇招”,他們在淘寶網上開店拍賣自己,價格從1500-3000元不等,試圖通過這種另類的方式,使自己早日就業。
壓力大易得“心靈感冒”
以上這些“求職奇招”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目前大學應屆畢業生的求職心切和形勢嚴峻。高校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難免遭遇挫折,心生困惑、迷茫與失落,對這種“心靈感冒”現象不可漠視,須正確面對。
顯然,由于競爭激烈、就業矛盾突出,不少高校畢業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有一部分畢業生心理準備不足,在就業過程中出現了種種心理偏差。這些負面情緒嚴重影響畢業生對自我的正確評價,從而成為阻礙他們就業的不利因素,進而影響到畢業生的情緒。事實上,焦慮、苦悶、迷茫等負面情緒如果長時間難以改善,會對高校畢業生身心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如:不愿主動與人交流,或者常難以自控大發脾氣,或者食欲不振,睡眠過少精神萎靡,甚至出現強迫思維。要從求職挫折的心理情境中解脫,應及時向專業心理咨詢師尋求幫助。
當然,就業是人生大事,因此每個畢業生都應該謹慎對待。同時,也不應該給自己施加太大的精神壓力,否則會適得其反,事倍功半。在此,特別要提醒高校畢業生,求職時以下五種心態要努力避免。
盲目自信:有的畢業生擇業胃口吊得很高,到頭來往往會由于自視甚高,對自己的不足和困難估計不足而在擇業中受挫。
自卑畏怯:自卑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競爭勇氣,缺乏自信心,一旦中途受到挫折,缺乏承受能力,會使之前的努力付之東流。
急功近利:為了暫時的功利寧可拋棄專業興趣和長遠的職業規劃,這種功利心理可能會換來一些眼前利益,但從長遠發展看并非明智的選擇。
患得患失:職業的選擇往往也是對機遇的一種把握。當斷不斷、患得患失,這也是導致許多畢業生陷入擇業誤區的一種心理障礙。
依賴心理:具體表現為兩種傾向,一種是依賴大多數的從眾心理,缺乏獨立的見解,沒有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作出切合實際的選擇;另一種是依賴政策,依賴他人的傾向,在擇業過程中不主動出擊、積極競爭,持消極觀望態度。
總之,高校畢業生求職時保持良好的心態,以一顆平常心面對挑戰和挫折,這才是一種健康的求職心態。
- 上一篇:求職中應避免的幾種錯誤心理
- 下一篇:去大公司好還是小公司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