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牛皮業打造國產優質黃牛原料皮供應新模式
【中國鞋網】多年來,由于中國黃牛養殖一直呈分散狀態,并沒有形成產業化的規模和模式。再加上中國制革業快速發展的初期,催生了大量從事黃牛皮購銷的皮販商。由于皮販各自為政,收購量有限,導致制革廠在生產時,不得不把不同品質的原料皮摻雜在一起。這樣一來,同一工藝、同一批次出來的產品,質量千差萬別,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現在,也因此給以美國、歐洲、南美和遠東地區的進口牛皮帶來了巨大的機會。高價大量進口牛原料皮,曾一直是中國許多大型牛皮制革廠的無奈選擇,經過近三十年的摸索和不斷改進,今天,中牛(魯牛)皮業終于脫穎而出,在國產黃牛原料皮購銷中,成功地創出了標準化、規范化、數字化供應的新模式,深受中國制革業歡迎。
伴隨中國制革業一起成長中牛(魯牛)皮業的前身,是河南柘城皮革集團有限公司。直到現在,該公司都專注于國產黃牛原料皮的采購、初加工和銷售。早在1984年,公司就開始了國產黃牛皮生皮的購銷業務,至今已整整26年。到1992年,中牛(魯牛)已經形成了規模經營。2000年,該公司實現了一次大飛躍,年購銷優質黃牛原料皮突破150萬張,開始在國內制革業中聲譽雀起。緊接著,當時的柘城皮革集團因應國內制革業的形勢發展變化和新的需求,于2001年開始做制革的前期加工,把大部分采購來的黃牛生皮加工成藍濕革,一改過去只為制革業單純提供生皮的模式,轉向生皮和藍濕革并舉。這一舉措,迎合了中國制革業發展的新需求,在業內受到廣泛歡迎,該公司也因此緊緊抓住市場脈搏,再次獲得了飛速發展。到2005年時,中牛年購銷國產優質黃牛皮突破180萬張,每個月為制革業提供的優質黃牛皮藍濕革超過7萬張,超出生皮一倍還多。為了確保生皮的質量,他們還特別在河南省和山東省這兩大國產優質黃牛皮主產區建設了兩個大型冷庫,其中,河南冷庫的庫容量為10萬張牛皮,山東冷庫的庫容量為20萬張牛皮。為了滿足客戶對牛皮藍濕革日益增長的需求,他們還分別在河南柘城和山東濱州各建了一家黃牛皮藍濕革加工廠,河南叫中牛皮業,山東叫魯牛皮業。在這2家制革廠里,傳統的初級制革加工廠臟、亂、差、累的現象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機械化、科學規范和整潔,需要大量人工和高強度勞動的程序,都被科學合理的設計和機械化所代替。一些專家參觀后認為,這里完全可以作為中國制革廠現代化的樣板。
另外,該公司還在浙江海寧租賃了一家工廠,以備制革旺季來臨,對藍濕革需求量更大時,進行市場調節。發展到今天,該公司河南工廠每天的投皮量達到50噸,山東工廠的投皮量達到80噸,每天出產優質黃牛皮藍濕革穩定在3,000張~5,000張。為了更好地滿足廣東和福建這兩大制革區對優質黃牛皮藍濕革的需求,該公司還特地在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設立了一個大型藍濕革倉庫,并確保每天各種規格的優質黃牛皮藍濕革常備貨量穩定在10萬張以上,以保證對一些大客戶的穩定供應。標準規范專業細分突出優勢今天,不管是中牛還是魯牛,黃牛皮藍濕革的生產加工,都按照嚴格的標準化和規范化來操作,專業化細分正成為他們獨特的優勢。從生皮投鼓前,就按照產地、季節、公母、毛色、張幅或重量厚薄或大小等進行認真地分類。首先按不同產地路份分,大皮公母皮分開,厚薄分開;中小牛皮以面積大小每5平方尺為一個規格。把每一種類皮共分成六七個規格。每個規格的皮,按照最終用途,如鞋面革、包袋革、沙發革等,選用不同的工藝,從灰皮片皮到加工成藍濕革后的剖層削勻,又根據皮面質量和本身品質,嚴格地分成四五個等級。每一種規格的皮和藍濕革加工工藝,目前都達到了標準化和量化操作的水平,有些只是根據特別的要求做一些簡單微調,幾乎打破了過去“看皮做皮”的傳統,操作工只需嚴格按操作指南操作,幾乎是看單做皮,照方抓藥。
由于細分得很專業,工藝穩定,只是不同季節有小的調整,操作人員只需按照工藝單操作規程嚴格執行即可,技術人員也只需監督操作人員是否按操作規定執行,甚至不用時不時地打開鼓門,觀察化料是否完全滲透。由于量化、標準化、規范化到位,比如,根據不同的毛色,在浸灰堿時,一般黑毛和花色毛的皮張,毛根較難去除,為了使每張皮完全去除毛根,工廠都會嚴格要求每張黑毛和花色毛黃牛皮,在浸灰堿工序中增加手工凈面程序,以保證產品質量絕對達標。由于操作人員必須按照嚴格的流程操作,這些操作指南都以文字形式交給每一名操作工,如何投皮、加料方式、出鼓方法、搭馬方式等,都有嚴格的要求。所以,每一產地,季節不同,每批同一規格的皮子,加工成藍濕革后,都會色調一致、松緊度一致、品質一致,完全解決了過去下游制革廠家總是由于所購買的原料皮品質不穩而頭痛的問題。
根據生皮的嚴格分類及生產成藍濕革后的嚴格等級細分,幾乎達到倉庫的每一張藍濕革,在產地、季節、路分、公母、規格、等級、用途及生皮采購時間、藍濕革加工時間、批次等方面,都有一個數據庫——數字量化身份資料,被存入到公司的資料庫中。如果哪一批皮料有問題,公司可以從電腦中把資料調出來,所有信息一目了然,甚至該批皮每一個工序是由哪個人操作的,都十分清楚,因此很便于題查找和解決。為了這一套標準化流程的設定,該公司還專門花高價請專家設計了流程軟件管理系統。經過詳細的分類分級之后,在該公司的倉庫里,用各地黃牛原皮生產出來的不同規格、厚度、等級、用途的藍濕革,分門別類排列整齊。就像原料皮超市一樣,客戶一到現場,不用費心挑選,一眼就能看到哪些是自己所需要的,十分方便。前兩年,該公司一直稱這種模式為國產優質黃牛皮藍濕革的超式化營銷模式。
規模經營是細分的前提前面提到,中國黃牛養殖業十分分散,過去生產質量不穩定,同一批產品同一工藝,由于原料皮差異性較大,導致質量耗損較大的問題,困擾了中國制革業幾十年。要想做到現在中牛(魯牛)皮業這樣的專業細分,沒有較大的規模是很難想象的。而中牛(魯牛)皮業能有今天,是經過二十多年的積累和摸索出來的。據了解,為了保證充分的貨源補給,公司除了在山東、河南、河北、安徽、寧夏等全國各優質黃牛皮主產區設了一百多個固定收購點外,還有經過正規技師輪訓后的專業熟練采購員三百多名,他們分散在全國各地,及時采購各地新鮮、優質的黃牛皮,盡快送回公司冷庫保藏。如此龐大的采購隊伍,是國內任何其它一家原皮經銷商難以具備的,也是國外進口皮革經銷商們難以想象的。
同時,不管是冷庫內的生皮,還是倉庫內的藍濕革,如此龐大的常年穩定的庫存量,所積壓或沉淀的資金動輒就達數千萬元,甚至上億元,這不是一般原皮商,乃至制革商所能承受得了的。而中牛(魯牛)皮業則通過近三十年的積累,如今終于達到了這個高度,這種優勢目前在國內難有匹敵者。因為這是資金和專業人才高度集中的結果,也是長期堅持不懈累加的結果,這種模式難以復制。
服務提升附加值贏得眾多高端客戶群在采訪中,該公司范總坦言,現在我們做原料皮的,不在于你做得多大,做得多牛,關鍵是要為客戶著想,提升服務,增加客戶的附加值,這樣才能贏得客戶的信賴,才能進行長期合作。誠然,這么多年來,中牛(魯牛)皮業一直秉承提升服務水平,為客戶增加附加值著想的理念,一步步地提升和完善自己的經營水平,不管是達到今天的產品細分水平,還是盡量讓客戶減少資金占壓,加快周轉,讓客戶零庫存的經營理念,無不是從這一著眼點出發。
在采訪中,范總還提到一個細節,不少制革廠介紹,藍濕革加工成成品,一般都會有一定的縮尺現象,這個問題被范總牢牢地記在心里,后來藍濕革再量尺時,公司都會進行一定的放大,這樣一來,客戶購買中牛(魯牛)皮業的藍濕革,往往都會獲得較高而穩定的得革率,公司這樣做看似吃了虧,實際上卻贏得了眾多客戶,業績和效益反而進一步增長。目前,公司每年國產優質黃牛皮的購銷量都超過了200萬張。
我們知道,原料皮對于一家制革廠來說,幾乎占了生產資金的70%左右,由于制革生產周期長,原料皮積壓資金,一直是制革廠頭痛的問題。特別是現在制革廠大都屬于民營中小企業,融資不易,而中牛(魯牛)皮業推出這種原料皮超市,由于產品細分規范,供貨穩定,為下游制革企業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一方面,由于中國黃牛皮產地十分分散,單純的制革廠,不可能花如此大的力氣去全國各地采購原料皮。另一方面,也大大減輕了制革廠的資金占用和周轉壓力,可大幅度提高收益率。再加上中牛(魯牛)皮業所提供的超值服務和附加值,因而吸引了國內眾多大型制革企業與其合作,如福建信德、錦興、興業、源泰、恒泰、華聯;海寧蒙努、富邦、獸王、大眾、高橋;溫州二廠、圣雄、中信、巨龍、紅橋、瑞華;粵海制革、廣州嘉盛、上海富國、日資北洋、臺資泰慶、港資中港、韓資永昌等,都是他們長期而穩定的業務合作伙伴。
- 上一篇:皮革行業稅率調整將有所保留
- 下一篇:以高質量黨建引領皮革行業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