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女裝一條街借戲曲進行營銷
由杭州越劇院出品,以本市知名的武林路女裝街為題材,越劇音樂劇《女人街》日前完成排練,將于本月30日在紅星劇院首演,同時計劃在4月15日至21日進駐位于武林路的浙江省群藝館小劇場演出。這是改革開放30年來,為杭州人乃至全國時尚愛好者所熟悉的“女裝一條街”,第一次為戲曲界所取材。
事實上,真正的杭派女裝行業,目前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其實并不比戲曲里面的沖突遜色多少。但假如走進劇場,那些多年從事杭派服飾業的那些人們,也許,會第一次從陌生的舞臺上看見他們當年廝殺拼搏的身影。
看到
第一次看見那些從小學戲的女孩子們,在排練時完全忘記她們當年求學時的行當,她們有的學小生,有的學花旦,還有老生和小丑。《女人街》或許是新中國戲曲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時裝劇”,中國戲曲界的女演員們,第一次可以穿戴著她們生活中喜歡穿戴的服飾,第一次可以在莊嚴的舞臺上,招搖過市。
越劇也能時尚嗎?《女人街》說,也許吧。
這部由杭州市委宣傳部和杭州文廣集團聯合出品的越劇音樂劇,作為杭州市紀念改革開放30年的獻禮劇目,首次本土化制造了一部戲曲“時裝劇”。全劇以杭州武林路女裝街為創作藍本——武林路是享譽全國的“百城萬店無假貨”一條街,既是杭州改革開放成果的一個展示窗口,也是杭州創建品質生活的一個縮影。
生活在杭州的女性,武林路是她們生活中最熟悉的街景。杭州越劇院是一個女子越劇演出團體,除了舞美、燈光、創作班子、領導班子,和全國所有的女子越劇團一樣,核心部分都是女性。這些從小學戲,在老師們嚴厲苛責下的科班女性,第一次歡天喜地,可以拋卻髯口、皂靴、花黃、水袖等等戲曲程式里的元素,還原為生活中的自己,穿牛仔褲、高跟鞋、露肚皮眼的衣裳,在向來程式嚴謹的中國戲曲舞臺上招搖過市——在一次次的排練現場,女孩子們情緒高漲,在舞蹈指導金艷老師的指導下,穿上幾乎有8厘米高的高跟漆皮鞋,甩手臂,扭胯部,在電聲音樂的陪伴下唱響帶有越劇印跡的旋律。
很帶勁。
聽到
該劇的編劇余青峰是福建人,杭州對他來說,是故鄉的背面,故鄉山清水秀,唯獨缺乏時尚元素。這是一個異鄉人的創作的腳本。在描述這個戲的創作動機時,男人余青峰說,他是被武林路的時尚感覺所打動的,他甚至說,他能感覺到武林路上那些櫥窗背后塑膠模特靜靜站立時的感覺。
《女人街》是余編劇親自踩點踩來的。
在劇中,女主角相中了一所被廢棄的公廁,買下來后傾力打造成了“女人街”上的知名店面。事實上,這也是當初武林路改造工程遇到的真實案例,盤下這個“公廁”店面,確有其事,這家店,眼下正盤踞著武林路最中央的黃金地段。
余青峰在戲里面寫了一段很深情的獨白,大意是關于“女人街”里面某個櫥窗內的塑料模特的內心感慨,這也是來自于生活。在采風階段,余編劇和目前武林路上比較大牌的一家公司女老板,有過一段真情對白——
編劇問:為什么,我總覺那些沒生命的模特總是滿懷憂傷?
女老板說:感同身受。我每一次搬動她們的四肢,都很小心,因為我覺得她們會疼。
想到
《女人街》的主創人員野心有點大,他們不僅想打造一部屬于杭州的戲曲“時裝劇”,借這個時髦題材,他們甚至想設立出一部有關中國戲曲“現代戲”的模本。但從袁雪芬最初創演越劇“時裝劇”《祥林嫂》,中國戲曲想突破自身,可能不只是戲曲行頭上的百般變幻,《祥林嫂》突破的是越劇改良的核心,祥林嫂本人又沒什么時髦之處,照樣還不是衣衫襤褸。
- 上一篇:事件營銷的造勢與借勢
- 下一篇:2萬多雙愛心童鞋,一路向西 溫暖進西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