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鞋企提速海外擴張

尋海外代理商、設海外分公司,海外挖人組建銷售團隊……記者近日調查發現,不少福建品牌企業眼下正忙著大力擴張海外銷售網絡。對這些企業來說,金融危機似乎反成了擴大出口的難得良機。
“我們有品牌、成本優勢,擴張成本甚至比以前低”,匹克集團總經理許志華認為,擁有“品牌+海外渠道”后,才能在海外主導定價權。
招攬海外代理商
“看來要好好學英語了!”萬杰隆集團總裁許木杰昨日笑言:沒別的,因為萬杰隆已訂下廣交會的多個展位,自己將親自帶團隊參展。
“這是我們第一次參加廣交會。”許木杰坦言:但參展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訂單,而是為萬杰隆尋找海外代理商。
“公司希望將來的內外銷比例能各占一半。”許透露:盡管萬杰隆是一個內銷品牌,但目前已在十幾個國家完成了商標注冊,海外擴張的第一步主要是在這些國家尋找代理商。“公司現在的訂貨會,已升格為全球訂貨會,我們要求全球的品牌代理商參加。”
而相比萬杰隆,泉州的匹克集團走出去的步伐要快許多。匹克少帥許志華昨日向記者透露,公司自2005年開始海外擴張,主要是與代理商合作,現已在十幾個國家開上百家分店,銷售額占公司的二成左右。“我們現已是NBA多家球隊的合作伙伴,品牌在歐美市場也有了一定影響力,正考慮在海外設分公司,進一步擴建自己的銷售渠道。”
鋪設海外銷售網
事實上,正忙著鋪設全球銷售網的 “福建制造”,除上述兩家企業外,還能數出一個長長的名單:寰球鞋業在海外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辦事處、分公司;特步不僅在歐洲廣鋪網絡,日前在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也是動作頻頻;而手握數十億現金流的安踏老板丁志忠,更是擬通過收購一家國際前15名的運動品牌來加速海外市場的擴張步伐。
和一些國內企業直接到海外開分公司相比,對于如何建立和擴大海外的銷售渠道,目前多數“福建制造”,似乎更熱衷采取“尋代理商”模式。
“海外開分公司可繞開中間貿易商環節,提高企業利潤率;市場回饋信息迅速而準確,便于企業及時調整策略;再次,有利提高企業新產品研發的準確度和成功率。”相關人士說:不過雖然有上述諸多好處,但畢竟到海外設分公司費用龐大,一年動輒數百萬上千萬的開支,因此企業不宜冒進。
而在許木杰看來,只要找到“對口”的代理商,雖利潤低于設分公司直銷,但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迅速切入當地市場,“畢竟對于大多數中國出口企業來說,國外還是一個陌生的市場,同時也缺乏進入的渠道。”
圖謀海外定價權
讓這些“福建制造”意識到海外銷售渠道重要性的,恰恰是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
“相比其他企業,在海外擁有銷售網絡的企業,受此次危機的影響并不大,其抗危機能力要強得多。”許志華告訴記者:國內不少品牌企業,這幾年在國際上已積累了一定的美譽度,而且和國外品牌相比價格優勢仍很明顯,如再配上一定的海外銷售渠道,即可擁有一定的定價權。
“渠道主導定價權”,許一再向記者強調說,一個品牌即便在國內擁有一定知名度,但若其海外銷售還是停留在訂單層面,往往會被外國采購商大力壓價,導致好貨賣不出好價。“而擁有‘品牌+渠道’后,原本100元的一件衣服,就有望賣到2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