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鞋服業老板挑戰新課題

資源整合助力泉州企業進行產業升級(資料照片)
九大產業振興規劃細則正在陸續出臺,細心的人不難發現,在已經出臺的規劃中,“兼并”、“重組”這兩個并不陌生的字眼,開始頻頻被提上議程。事實上,泉州一些中小企業也面臨嚴重虧損甚至資不抵債的情況,中小企業要走出困境,地區產業要實現整體升級,并購重組也許將成為一種快速又有效的方式。
并購重組頻現大手筆
日前,新協志福建有限公司成功收購了泉州福邦輕工有限公司MD二次鞋底生產項目,這已是新協志在并購市場上的第二次出手。據了解,早在2007年,新協志就出手收購了成品鞋品牌阿迪王。隨著這次并購,新協志的產業鏈得以再次延伸。
實際上,泉州企業間并購與被并購的案例一直在上演。國家統計局泉州調查隊對全市81家企業集團的調查顯示,2007年泉州市有13家企業集團實施企業兼并重組,占16%。2008年的統計數字雖未出來,但是從幾大震撼業界的收購案中,我們也能感受到這股愈發強烈的并購熱潮。
時間溯流而上。2008年11月,晉江三力機車正著手收購重慶一家老牌國營機械廠,以此來向上游產業鏈延伸擴張,并依托重慶這個國內重要機械制造基地的技術和人才優勢,提升三力機車整體實力。
2008年9月,恒安國際發布公告稱,恒安集團斥資2.29億元,增持福建親親有限公司25%股份,占股達到51%,成為親親公司第一大股東,完成對親親食品集團的收購。
2008年1月,在新加坡上市的天宇化纖,全資收購具有世界五百強企業背景的青島中達化纖有限公司,成為中國最大的尼龍生產商。
除此之外,先創電子在廣東、廈門分別收購了2家企業。泉州嘉太中外名酒有限公司向永春順德堂食品有限公司注資1500萬元,并獲得順德堂的控股權,實現繼2003年收購春生堂之后,與泉州老字號名牌的第二次“聯姻”。福建晉江永和富華食品有限公司由印尼嗄路達公司股權并購、增資變更為中外合資經營企業。
金融危機降低并購成本
金融危機下,很多企業都停止了原本的擴張計劃,進入“過冬”的狀態。然而,恒安國際首席執行官許連捷卻發出了這樣的聲音:“當競爭對手全都畏首畏尾時,誰先行動,誰就能獲得先機。”
“目前,我們正積極尋找合適項目,每年的資本安排支出高達近10億元。”許連捷表示,金融危機為恒安的擴張提供了一個新的機遇,在其他公司出現資金緊張準備過冬之時,恒安可以較低價格接手競爭者的生產設備和項目,規模擴張和行業收購將是今年的“主題”。對于親親食品,恒安有信心在3-5年內將其打造為旗下第二家上市公司。
談及對福邦輕工MD二次鞋底生產項目的收購,新協志總經理蘇明烽稱,原本是想要自己投資二次MD鞋底,但是新投資需要耗費的巨額資金和人力,至少需要投入幾千萬元,而且回報期長。這時,已經相對成熟的福邦MD二次鞋底生產項目納入了新協志的視野。
從福邦公司來看,MD二次鞋底生產項目規模占福邦整個企業生產規模的2/5,由于支出偏高,而且沒有形成規模效應,投入產出之間難以成正比,也有意把這塊割掉。一個愿買,一個愿賣,兩家企業很快就達成了共識。這樣既實現了產能的有效利用,又避免了重復建設。
金融危機也使得企業并購成本大大降低,據了解,福建盼盼食品集團曾經準備收購一家企業,對方最初的開價是1.2億元,現在則只需3000多萬。盼盼董事長蔡文良稱,“企業通過并購、相互參股等行為,為企業尋找先進的管理模式和充足的資金支持,這對于被并構的企業來說,其實也是一個新的發展機遇。”
“企業發展到一定的規模,走向并購是一個必然的過程。”華僑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財務研究中心陳金龍教授稱,“并購的好處在于,對于并購方是企業實現快速擴張,做大做強的一種方式;對于被并購方,是企業重生、繼續生存和發展的一種方式。并購是一個實現雙贏的過程。”
泉州企業的并購熱潮不僅僅在國內上演,借著一些國外企業出現經營困難的時機,泉企也踏上了海外并購之路。據市外經局透露,去年多達數百家泉企到境外投資。業內人士分析稱,泉州不少企業具備了良好的品牌實力,“走出去”的能力已經越來越強。在當前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泉州企業可以把握價格低廉的機會,適時地進行海外并購。
并購繪就產業升級圖景
匹克中國有限公司這段時間正在忙著對上游超纖生產供應商進行整合,從現有的10多家供應商中,篩選出3家企業作為自己的深度戰略合作伙伴。對上游優質供應商的整合,匹克已經想了好幾年,但一直未能實現。原因在于,這些供應商大多都是給耐克、阿迪達斯作上游的,資源都被耐克和阿迪達斯壟斷,國內企業想與他們合作,幾乎不可能。
在匹克副總經理許志達的眼中,這個整合過程來之不易,契機就是正在波及全球的這場危機。隨著國際市場需求下降,這些上游供應商的訂單隨之大幅減少,給了國內企業一個切入的時機。許志達表示,在整合超纖供應商之后,匹克將借著這個時機,對鞋面、鞋底等供應商進行整合,以此形成以匹克為中心的高效產業鏈。
可以說,產業鏈的完整是泉州企業具有的優勢,然而,通過合作方式形成的產業鏈往往具有不穩定性,很多情況下只是一個松散型的聯盟。
“在國外需求下降、訂單減少的情況下,縱向并購將給泉州產業鏈發展帶來新的局面。”陳金龍教授這樣認為。泉州具有完整的產業鏈,但星羅棋布的制造工廠,卻讓同一生產環節內同質化競爭更為劇烈。“如果行業龍頭企業能夠對產業鏈內企業進行縱向整合,不僅對自身剝離生產環節,主攻研發、銷售有所幫助,還能進一步掌握產業鏈優勢,提高本企業甚至整個產業鏈的抗風險能力。”
“產業鏈整合是一個去偽存真、去劣存優的過程,產業結構不合理、缺少競爭優勢的企業將被迫出局,而強勢企業將變得越來越強大。經濟形勢好的時候,大家都想要單打獨斗,面臨困難的時候才會意識到聯盟的重要性,金融危機實際上為產業的整合提供了一個契機。接下來兩年,泉州企業間可能會掀起一股并購重組的熱潮。”陳金龍教授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