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職場顧問:一線城市IT行業人才需求驟降
金融危機下的就業形勢究竟如何成為大家都很關心的問題,就此問題,新浪財經對話了前程無憂首席職場顧問馮麗娟,她表示今年形勢不容樂觀,一線城市招聘崗位下跌很快。
馮麗娟剛剛拿到的節后第一周的職位發布數字(該數字也被認為是全年招聘的高峰值)顯示,雖然春節后的招聘高峰如期而至,但比去年同期大概跌了35%,其中一線城市中,北京、深圳和浙江企業跌幅最深。
從行業上來看,馮麗娟指出跌得比較兇的是半導體集成電路、貿易、物流和金融證券行業,基本上跟去年同期比都跌到一半以上。不過像網絡游戲,會計審計,生物醫藥工程,保險這些行業,大概比去年同期漲了10%到15%之間。另外,主要的崗位需求還是基本上偏向營銷類。
另外,對于今年普遍的薪資水平,馮麗娟告訴新浪財經,根據對其幾千個客戶的調查發現,今年的整體薪資會有6.2%的增長。不過由于企業生存比較困難,所以對于人才儲備會有所減少,大學生找工作難度更高一點。
而對于一些大學生在不景氣的時候選擇的“零工資”就業,馮麗娟認為是“不現實的”,首先現有的法律不允許無成本付出,其次從企業的角度來講,企業獲得的利益一定會跟員工付出的義務相對的,否則也很難管理。
以下是此次對話實錄。
新浪財經:馮總您好,我們知道最近一段時間找工作又進入了一個旺季,那么我們想問您一下,從今年目前的就業情況來說,和往年相比有什么樣的變化呢?
馮麗娟:好的,我想我們一直都期待看春節以后第一周職位的一個上升趨勢,因為它基本上反映了這一年當中的一個比較熱的招聘時間。春節后的第一周已經連續5-6年成為職位增長最快的一周,或者說是新增職位最多的一周。所以其實包括我們自己在這個行業,對這一周職位的一些變化,一些趨勢性的一些東西也是比較緊張的。
總體上來看我們覺得春節后的招聘高峰基本上是如期而至。從2月2號到2月8號的七天統計數量來看,基本上職位增長已經超過春節前的一倍。春節前一周我們發布職位是在四萬左右,上一周我們發布了八萬九千個職位。
但是不太好的消息是,今年比2008年春節后的第一周大概跌了35%,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不能算太樂觀。但是的確是企業應該說現在都在動,都是有一些招聘的變化。
我大致介紹一下我們了解的一個情況。從網站角度來講,我們看到招聘主要還是集中在北京、廣州、上海、深圳這樣的一線城市,大概他們的比重占到了44%。另外像江蘇,像黑龍江、廣西、重慶市這些大的一些城市,他們的職位增長也是比較可觀的。
但是我們看到在一線城市雖然占到的比重達到45%,但是跟去年同期比基本上還是跌得蠻快的,特別像北京。由于北京是跨國公司跟一些科技類企業的總部,基本上他們這邊的需求跌了,北京的職位只相當于08年同期的50%。包括在上海大家可能也知道,英特爾的分裝工廠都關閉了。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覺得大的一個趨勢來講,減少量還是蠻大的。
那么我們再來看一下行業吧,從行業角度來講,目前跌得比較兇的是半導體集成電路,也就是英特爾公司所在的行業。另外一個我們看到像貿易、物流行業,包括像金融證券這些行業跌幅都蠻大的,基本上他們跟去年同期比都跌到一半以上。
不過也有一些好的消息,我們看到像網絡游戲,會計審計,生物醫藥工程,保險這些行業,大概比去年同期漲了10%到15%之間,所以還是有一些希望。
那么我們基本上現在判斷下來就是說,一般來講經濟形勢不太好的話,像網絡游戲,影視、媒體這些基本上偏娛樂的行業需求反而更大一點。這是因為針對這一塊的消費會比較高一點,所以人才的增量會比較大一點。
那么我們看到像保險一些行業,我們現在預估它是換人,或者我們叫換血,現在企業包括像是會計審計的一些行業,崗位的增加還是比較少的,基本上還是屬于人員一些流動所帶來的空缺逐漸來增聘的。
跟節前的這一周相比,我們看到說建筑、工程、通訊、電信、家居裝璜增加還是蠻快的,大概有超了60%左右,基本上的一個情況是這樣。
從崗位需求角度,我們現在看到主要的需求還是基本上偏向營銷類為主的,像房地產業三千多個職位里面有65%左右都是以銷售,房產經紀人為主。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個階段,企業投入成本在人才招聘上面主要還是偏重于營銷這一塊。
另外一些行業一般來講,像醫療,教育這些行業,包括快速消費品,我們現在比較看好快消,特別是一些涉及到大家日用的這些民生比較相關一些快消,在整個經濟衰退,抗風險能力還是蠻強的。
那么我們也同時對2001年,其實就是相對于說互聯網泡沫所帶來的一個經濟的衰退的時期做了一些比較,我們可以看到說至少在2001年,2000年這個階段,跟現在有一些相同的地方,基本上都是IT領軍衰退的,現在從一些數據來看,IT現在衰的比較厲害,其實在半導體集成電路之前,像一些硬件的開發,銷售,包括維護,這一塊其實已經招聘已經是比較低迷了。
新浪財經:好的,剛才您給講述了一個非常全面的對今年整個企業用人的介紹,那么我們其實也觀察到了,像阿里巴巴,美特斯邦威這些企業,最近宣布了一個很大的招聘計劃,我們覺得這個計劃在冬天的時候,讓人覺得有點驚訝,我不知道您對這個怎么評價?
馮麗娟:的確是這樣。我順便提一下2008阿里巴巴也是我們最佳人力資源評選的一個獲獎企業,特別是他的一些招聘策略,在行家很多人看來是非常精明的。
其實2008年阿里巴巴的招聘整個量就是在五千個人以上,所以今年我們也很高興看到他延續整個招聘的需求,那么根據我們對客戶一個了解,阿里巴巴從08年已經看到了貿易特別是出口貿易這一塊的一些趨勢性的轉化。所以他們現在也提出口號,對很多的中小服務企業的貿易,出口貿易的支持。
另外我們也看到中國經濟的一個自救,除了國家自己在自主設施上面大量投入以外,國民消費力的維持其實是很重要的。我們也看了一些其他的國家在經濟衰退時候,他能夠挺住或者翻盤都是從國內消費,內需開始的。所以我們很高興阿里巴巴也好,美特斯邦威也好,他們在這一塊的這些動作也證明他們對這個市場的信心,或者說對整個經濟轉型的支持。
我想美特斯邦威所代表的服裝,阿里巴巴代表貿易服務,很好地顯示了國內企業在自我的轉型,自我提升,升級,甚至特別在抗風險能力上面的一種信心和提高,我覺得我們希望更多的企業能夠有這樣一個表現,有這樣一個信心。
新浪財經:我不知道今年的平均薪酬水平會不會有一個變化呢?
馮麗娟:其實今年形式是比較特別一點,如果你刨去他們的裁員,刨去一些企業的關閉,我們對幾千家的客戶做了一個調查,估計是在6.2%的薪水增長。
但是實際上從現在就業的情況來看,包括企業需求來看,現在很多人對加薪其實沒有太大的期望。換句話說,很多人覺得有一份工作就算是不錯了,所以薪酬反而今年來看比較低一點。
從我們現在很多企業的角度來講,我們也覺得說中國在經濟的發展過程中,企業雇主對員工這種關系的處理上,也越來越人性化,互相之間考慮比較多一點。
比如說從我們了解角度來講,通常企業會先把一些非必要的,或者說不是必須的薪酬會降低,福利也會降低。比如說我們了解到有一些像健身,有一些像娛樂的一些支出可能會降低。福利降低以后,如果還是相對來講比較難以經營的話他們會減薪,然后實在不行的話可能有一部分的裁員。
另外我們也觀察到,企業即便在這樣一個經濟比較困難的情況下,對一些關鍵性的員工的挽留還是比較到位的,特別我們叫一些關鍵或者叫核心人才。因為很多企業也是預計說公司會很快的去有一個上升或者說處理會有一個反彈,所以企業除了在面對現有的一些經濟困難的同時,也為未來的一個短期的經濟復蘇做了一些人才方面的一些準備。
所以我們雖然看到說整個的招聘量不如去年那么大,但是我們也通過跟客戶的溝通也發覺,其實從人員流動的角度,裁員,或者強制休假的角度來講,相對來講沒有那么多。
新浪財經:那我知道今年很多大學生其實他對自己的薪酬水平其實并不是期望很高了,那企業他在這方面,會不會趁這個時候,我就是給你一個很低的一個工資,把你招進來,因為現在大家都有這種擔憂。
馮麗娟:從薪酬的角度客觀來講,大學生要獲得比去年更高的工資是很困難的,但是你說能不能達到跟去年差不多,或者說接近于今年這個我覺得還是有的。那么現在的問題是你能不能找到一份工作,然后有個很好的表現。
我們從跟雇主的接觸包括我們現在做的職位分析來看,今年的職場周期性的變化還是有一些的。從我們了解的角度來講,現在企業招人更多從實際的需求出發,他很少會像前兩年由于人才的競爭比較激烈會做人才儲備,現在儲備這一塊可能企業考慮不多了,肯定從自己實際的需要。我現在可能要急于有銷售收入,在營銷這一塊有投入,研發這邊可能暫緩一邊。
從這個角度來講,大學生找工作其實難度更高一點,因為很多企業在以往對大學生的投入上更多的是為了培養他成為企業在五年十年以后,能力成為企業的骨干,但是從現在的角度,我們可以看說企業很多時候為了現在的需求來招人,那么他的需求的變化也是非常及時性的,隨著他經營狀況的波動,他對這個人才需求,對他知識對他技能,對他一些地域的一些變化,其實還是蠻大的。
所以我個人覺得大學生如果按照原定的設想,根據08年的一個狀況來講工作難度比較高一點。但是我們也建議大學生從找工作的角度來擯棄一些或者改變一些觀念,比如說我們知道很多跨國公司長期招聘的職位已經被壓縮甚至被削減了,但是他可能會有一些臨時項目,臨時的一些研發一些開發性的項目,為以后長期做準備的,那么我們也建議說靈活的就業,不一定要簽一個固定的勞動活動。
另外一個我們之前也提到過很多大學生也提出了“零工資”這樣一個就業的需求,那么我們至少從企業的反饋來講這是不太現實。因為第一個我們現有的法律也不允許無成本的一個付出的。另外一個,從企業的角度他的投入,他給這個員工的權利,他的利益一定會跟員工付出的義務相對的,否則也很難管理。
所以我們希望就是說,學生可以務實,把他期望值降低,但是也要避免太過于急躁的一個心理,匆忙去投入到一個工作當中,如果發現它真的不是那么好的話,可能還是要抽身快一點,否則真的有可能零工資也不一定,這個個人的利益還是有所損失的。另外一個在很多就業領域我們看特別是服務業,其實我們已經有調查看到說,中國這兩年,特別在一線城市,剛剛講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其實增長不管是行業收入還是整個招聘的一個人員的容量來講,服務業增長是最快的,但是我們的大學生對這些服務業,特別是基礎性的服務業,他們可能覺得金融比較高檔的,覺得娛樂餐飲比較低端的,都不太愿意去。
但是從整個需求來看,不管現在是低潮期,還是以后的高峰期,中國的服務業一定是今后具有吸納就業人員最大的力量,所以大學生趁這個機會去闖一闖去試一試。我們也相信說,相對于其他的低學歷的一些人,大學生在這方面的優勢也是蠻明顯的,可以考慮一下。
- 上一篇:裁員過頭后美國部份IT人才薪資反升
- 下一篇:2024年度中國皮革行業十佳設計師揭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