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企哈杉:跨國本土經營 全球配置資源
當前,眾多企業(yè)在國際金融危機中遭遇寒流的時候,溫州哈杉鞋業(yè)有限公司卻急速擴張,到2008年12月底,產值達到8000萬美元,銷售量比2007年翻一番。溫州哈杉鞋業(yè)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建平說,因為始終堅持跨國經營、全球配置資源的戰(zhàn)略目標,才使其“轉危為機”。
王建平1987年開辦鞋廠。從為他人做“嫁衣”,到國外擺地攤,再到創(chuàng)立自主品牌,艱苦奮斗了十幾年。他深切感受到如果不改變策略,中國鞋類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將沒有競爭力,目前所擁有的市場份額也難以保持。為此,王建平做了三件事:一是收購。他認為,在國際市場上樹立一個新品牌不如買一個老品牌,買了一個好品牌就等于買了一個市場。2004年,當王建平獲知意大利威爾遜制鞋公司創(chuàng)辦人威爾遜正在全球尋找合作者的消息時,他當即前往,收購了對方90%的股份。這一步,讓哈杉順利進入歐盟以及美國市場。
二是整合。收購威爾遜公司后,哈杉投入100萬美元與意大利合作建立了哈杉·威爾遜鞋類研發(fā)中心,將國外名企的信息、研發(fā)、品牌、工藝等優(yōu)勢資源與國內企業(yè)進行整合,不斷進行技術革新,在8個月里開發(fā)出500多個新產品,從而使哈杉的整體競爭力穩(wěn)步提升。
三是辦廠。2004年,哈杉開始在尼日利亞建廠,將國內的半成品運去組裝。2007年,哈杉在尼日利亞累計投資達到1300多萬美元,成為擁有4萬平方米廠房,年產皮鞋600萬雙的非洲最大制鞋企業(yè)。同時,哈杉還在阿聯(lián)酋投資建立進出口貿易公司、哈杉(美國)股份有限公司和哈杉(巴拿馬)貿易公司。如今,哈杉已在全球設有8個子公司、3個制鞋廠,擁有10條生產流水線,日產皮鞋1.5萬雙,實現(xiàn)了原產地多元化、采購全球化、營銷國際化,初步具備全球資源配置和跨國經營組織能力。
哈杉的盈利模式主要有兩方面:自主品牌和貼牌生產。按王建平的思路,哈杉今后就是要有一個主品牌帶多個子品牌,其主品牌就是“哈杉”,而子品牌在不同國家有所不同。王建平的理由很簡單:從原材料采購到半成品,需要在中國做半個月到一個月,然后通過海運到達尼日利亞需要兩個月,再清點、進倉需兩個月,半成品組裝需半個月到一個月,再銷售,直到資金回籠,至少要180天至240天,資金周轉率很低;但是做貼牌生產,別人先交定金30%,交貨期一般20天至30天,再付70%余款,不僅資金回籠迅速,還保證有合理利潤可賺。哈杉在溫州的工廠原來自主品牌和貼牌生產的產量為1:1,然而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貼牌生產訂單直線下降,他們及時調整了生產計劃,減少20%的貼牌生產任務,使自主品牌產量成倍上漲。
王建平高興地告訴記者,因為提前布局,哈杉2008年到處“拾遺”。例如,2007年,在意大利米蘭百貨公司的專柜,哈杉趁一位日本客商退出之機迅速進入,日夜加班推出新產品,這些新品比上年同季增加4倍。2008年7月,意大利中部一家大鞋廠倒閉后,哈杉又便宜地“撿”到了高級的設計師、工藝師,還有一批代理商。王建平說,威爾遜公司80多年在歐洲開出500家店,但是哈杉2008年一星期內就開店500家,比以前翻了一番,銷售量遞增100%。
王建平說,企業(yè)要在危機中尋求突破,第一要正確把握企業(yè)的發(fā)展方向;第二要加快技術創(chuàng)新和產業(yè)升級;第三要練好“內功”,從而提升企業(yè)的整體競爭力。
溫州哈杉鞋業(yè)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片繁忙景象。
潮童活力健康舒適與活力氣魄不謀而合時尚的配色,充滿探索樂趣一年一度令人期(開)待(心)的國慶節(jié)來啦假期除了要做旅游路線的準備...
[詳細]
- 奧康舒適無定式,陳偉霆推薦的雙11好物清單來了
- 城市守護計劃:奧康,用溫暖點亮城市之光
- 奧康步步為盈,陳偉霆化身都市行者
- 奧康國際:堅守匠心追求“匠新” 3.0系列拿捏多種穿著場景
- CELINE 推出 Huntington 運動鞋
- 被N多明星種草的意爾康板鞋,看看你和誰撞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