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營銷最后的暴利
“尾貨”這個陌生的詞語在100多天的醞釀中誕生。老百姓的關注、新聞媒介的報道讓這個本身具有“敏感體質”的產物上升為一種商業和服務的創意理念。日前,北京某服裝尾貨批發市場948個商鋪正式營業。從此,尾貨變成了老百姓的一種生活方式
當中國的服裝制造商還在為高成本、低附加值的現狀叫苦不迭時,位于產業鏈末端的服裝尾貨商們卻偷偷地笑了起來:原來暴利在這里!據悉,服裝原單生產中有20%-5%為尾貨,當生產廠家或服裝銷售商完成訂單或銷售了60%時,已經賺到了合理的利潤。
日前,備受關注的華北最大服裝尾貨批發市場———北京某服裝尾貨批發市場正式營業。5元錢的襯衫、10元錢的褲子、30元一件的羽絨服……滿場都是便宜得讓人不敢相信的服裝。北京某服裝尾貨批發市場逐漸成為“淘貨人”關注的焦點。
尋找尾貨渠道
據記者了解,做服裝尾貨批發有一個“尾貨圈”。許多人都可以給你提供尾貨信息,像黃牛中介、面料商、服裝廠甚至是運輸行業的人。這些尾貨商還在不斷地擴大自己的“圈子”,比如在各種展會中,主動和服裝廠建立聯系,打聽新的尾貨。
尾貨大戶從廠家拿尾貨的價格,會因時因人而異,通常文化衫的價格在3至4元之間,價格普遍低于成本價。每件5元錢購買的尾貨,在大商場內最高能賣到700元。所以在尾貨零售商那里,很多產品即使以10倍于進貨價的價格賣出,也似乎并不貴。
尾貨商開始集群化
據了解,目前義烏是針對出口型產品的重要尾貨市場,而北京正在興起的北京某服裝尾貨市場也已成為“淘貨人”關注的焦點,尤其是來自山東、山西、內蒙古、河北等地區的商貿公司尤為關注北京的尾貨市場動向。
令北京北京某服裝尾貨市場總經理曾群海興奮的是:目前市場內的商戶每天累計的出貨量已達到了10萬件以上。原先那些堆積在工廠里,每件只能賣0.8元的衣服,現在的批發價已經賣到了20元。
目前,北京某服裝尾貨市場已云集了900多家商戶,共接待全國各地的批發商、零售商約90萬人次,服裝尾貨出貨量已經超過1.2億件,帶動發展周邊城市服裝經營商戶2000多家,個體攤位日交易額最高達6萬元。
價格低廉只是賣點
北京某服裝尾貨市場策劃總監告訴記者:“以專業市場的形式集中經營尾貨,單純從商業業態角度來講是值得提倡的。只要所經營的商品確實是過季、積壓貨,售價低于成本的銷售方式是無可厚非的,關鍵就在于尾貨市場作為新興的商業模式,如何監管尾貨市場并保證其銷售的商品無質量問題、非假冒產品和洋垃圾,需要工商、質檢部門做大量工作。”
認為,市場產品價格低廉是由尾貨產品的自身特點所決定的。一方面一些大的服裝企業它在完成原單60%的訂單利潤后,形成了大批量的貨物剩余;另一方面是一些大的服裝企業,它要盤活資金,進行第二次生產,所以這些貨物批發出來的價格都非常便宜,甚至低于生產成本。對于尾貨產品,價格低廉只是賣點。
- 上一篇:營銷的真相
- 下一篇:2萬多雙愛心童鞋,一路向西 溫暖進西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