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者主體性得到增強
除一線員工以外,職業經理人制度和企業管理者股權激勵制度的實行,也使企業管理者的主體性得到增強。
——一批具有開拓精神的科技創新者嶄露頭角。聯想集團的柳傳志、方正集團的王選等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業者,既是科學技術創新專家,又是企業開發經營者,還是人文學者或文化人,反映了改革中所重塑的一代新人自由的全面發展的新特點。
——個體經營者和私營企業主階層的出現,并形成一定氣候。到2007年底,中國的私營企業達到551.3萬家,從業人員7253萬人;個體戶2741.5萬戶,從業人員5496萬人,私營企業和個體經濟吸納的從業人員總量達到1.2749億。這一群體主體性的釋放和增強,已成為中國改革和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鳥巢一代”(80后,90后)的迅速崛起。這一代所表現出的自信、熱情、坦率和開放,展現了中國人的精神風貌,代表著中國的希望。這都是改革開放的成果。
在社會層級結構的轉型中,自主性是推動人的解放的關鍵因素。“三十年中‘利益解放’、‘能力解放’和‘個性解放’的背后,有著人格從依附型向獨立型、從消極保守型向開拓創新型、人情關系型向契約法治型的巨大轉變。”韓慶祥說,這繼承了五四以來“立人”的思想啟蒙,就是要確立人的獨立意識,促使人的主體意識覺醒,開發民眾的智慧與能力,懷疑和反叛一切制約人的生命和思想的觀念和社會制度。
而貫穿改革30年的自主性,不僅是某一階層或群體的力量,更是包容、吸收、固化各種進步力量,打破既往的束縛,使社會自主選擇成為民族進步和人的解放的重要組成部分。三十年來,各個階層的經濟活力與要求,與國家的發展理論、政策不斷呼應,互動鮮明。從經濟體制上,個體經濟從不被承認,到成為公有制經濟的必要補充部分,繼而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政治定位上,執政黨成為代表全國人民的先鋒隊,私營企業主得以加入執政黨,并順利地進行參政議政。
具體的政策更能體現出對各個階層主體性的回應:非公經濟36條、農民工權益保護、新型勞動關系建立、戶籍政策調整,等等。這種整合社會利益訴求的自主性,使改革獲得廣泛支持,也使人的解放之路呈現為個人發展與民族進步有機結合為一體。
民族理想、時代精神、人類文明成果之集大成者
“以人為本是人的解放的升華”,韓慶祥說。他認為,直到2003年之前,中國的改革都是從某個領域、某個方面解放人,如打破政治束縛,如“三個有利于”標準著重于生產力和生活水平等等。而2003年之后提出的“人的全面發展”,內涵深刻,包括哲學基礎和政策基礎;包括對“人”的全方位理解;包括今后發展的目標、衡量標準等根本問題。
常修澤也認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一理念,讓中國與世界發展同步。他介紹,二戰以后各國人類發展理念,一開始都強調經濟總量的增長;隨著社會矛盾的突出,開始增添對“社會結構”和社會問題的關注;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隨著人口、資源、環境壓力的增大,又增添了“可持續發展”的內容;80年代后,又增添了更多的“人文關懷”。60余年來,由“物”到“人”,由經濟發展到社會發展、可持續發展、人自身的發展,這是當代世界人類文明發展的總體趨勢。
對于以人為本的內涵,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李君如特別作出了界定,他說,首先,以人為本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具體的、現實的、社會的人,是包括每一個個人在內的廣大人民群眾,包括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以及與此相聯系的個人的生命、人權和人的尊嚴,等等;二是以人為本的“本”,不是事物的本原或本體,而是發展的出發點和著眼點;三是“人”不是客體,而是主體。也就是說,不能把人民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弱勢群體單純地看作被同情、被關愛和被救濟的對象,而應看作推進改革和發展的創造性社會力量,看作推動歷史前進的真正動力;四是以人為本的“人”,是發展的主體,但不是自然的主宰。因此,“以人為本”要與“全面、協調、可持續”統一起來,把子孫后代的“人”也考慮在內。
常修澤認為,人的發展是全面的,因此,打造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體制也應該是全面的。如果按照“人本”的思路,今后的改革將在以下五大領域不斷深入推進。
一是按照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目標,繼續推進經濟體制改革,主要是推進國有經濟改革,特別是壟斷性行業改革;加快市場體系建設,特別是要素價格改革;推進財稅體制改革;推進金融體制改革等。
二是按照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要求,穩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其中,推進政府管理體制改革,實際上是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的一個交叉點。應該從以人為本角度分析,尋求能夠促進人的發展的制度安排,當前最突出的就是政府管理制度問題。包括推進政府職能的轉變,將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的著力點落實到“人”;推進政企、政資、政事和政介(中介組織)分開;尋求“釜底抽薪”式的審批制度改革安排;推動政府管理的“層級”改革和政府部門的機構改革。
三是從以人為本角度分析,為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特別是提供新的價值觀念和文化條件,需要推進文化體制改革。重點是整體價值系統的改革,也就是以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基礎,推進文化的多元化。
四是按照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加快推進社會體制改革。在這種空前的社會變革面前,需要建立一套與經濟市場化、政治民主化和文化多元化相適應的新型社會體制,以處理好國富與民生、活力與秩序的關系、多元與平衡這樣三組關系。從人的發展角度來說,應通過制度建設,使經濟發展成果更多體現到改善民生上,為人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條件。這方面的重點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這是與人的發展關系最直接、最現實的一個領域。
五是按照生態文明的要求,建立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新體制,實現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發展。
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不僅需要制度上的推進,更需要高度的智慧,融古今中外人類文明成果于一體。。
“比如人權,在我國長期被當成資本主義的東西,在政治上和思想理論上都成為禁區。”中國人權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董云虎回憶說,1980年代一段時期曾對人權的概念展開討論,但主流話語仍將其歸為資本主義的附屬品。“新時代人的全面發展,必然包含人權領域的全面進步。”
韓慶祥提出,改革喚醒了社會各類主體的主體意識,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人們在整體利益一致基礎上的利益矛盾和沖突。因此,需要確立一種具有權威解釋力、涵蓋力、包容力、整合力和凝聚力的全社會認同的共同價值觀,力求達成社會的整合與凝聚。這種整合既強調不喪失被整合個體的自身特性,又強調個體中一些要素的動態交叉與融合,從而在高度和諧的基礎上產生新的功能,最終達到整個社會在動態中的和諧發展。以人為本就是從價值觀上解決這些問題的一種大思路和一種努力。
此外,人的解放還應包含著民族特性與時代精神的有效融合。比如,中華民族傳統中勤奮、上進與現代因素的生產力相結合;比如,傳統文化中重義輕利的思想與市場經濟追求利益的本性相結合;比如,中華文化理想的“禮之用,和為貴”與現代社會對民主、法治的追求相結合。最終人的解放之內涵,應是民族理想、時代精神、人類文明成果之集大成者。
在線咨詢
快捷留言
- 請問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嗎?
- 我想了解加盟費用和細則。
- 留下郵箱,請將資料發給我謝謝!
- 我對加盟有興趣,請迅速聯系我!
- 我想了解貴品牌的加盟流程,請與我聯系!
- 請問投資所需要的費用有哪些!
- 上一篇:大企業搞垮自己的七種戰略
- 下一篇:領導一個國際團隊:3個聰明方法
-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