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營銷在于人心
顧客為什么選擇此品牌而放棄彼品牌?消費者選擇不同的品牌,其中有偶然的因素,但站在長期和整體的立場,卻有著某種規律性的東西,那就是品牌的謀劃使品牌觀念深入人心。
人們時常以戰爭來比喻現代商業競爭,如果銷售是戰爭中正面交鋒的戰斗,那么品牌的定位就是為了有關戰斗謀劃的策略。論戰爭謀略,很多人推崇三國。然而,自古及今,說到三國,人們總是存在魏與蜀誰是正統的爭論,而爭論的起源正是因為他們的品牌謀劃各自爭取了民心。曹操的定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代表漢王朝中央政府發號施令,占據“正統”位置。劉備的定位是匡扶漢室,仁義君主。其實,從本質上說,曹操和劉備的目的都是為了奪取民心、擴大勢力。
市場營銷的主要任務就是滿足消費需求,沒有需求,一切最終的結果都將成為空中樓閣。因此,尋找需求、發現需求、刺激需求便成為市場營銷的前提所在。當“同質化”競爭日益嚴重,市場需求的蛋糕日益縮小的時候,搶先占位是避免惡性競爭的好方法。先找出空白,然后勇做先驅,這是許多品牌取得成功的核心要素。
有這樣一則故事:兩個人在森林里探險,突然聽到狗熊的吼叫聲,其中一人立即打開包,拿出跑鞋換上,準備逃生。另一個人見了笑話他說:“你換了跑鞋跑得再快,能快過狗熊嗎?”這人回答說:“我不會比狗熊跑得快,但肯定比你跑得快,狗熊若是追上來,會首先抓住你,這樣我就贏得逃生的機會。”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有永遠比對手快一步,才能永立不敗之地。安踏開啟明星代言先河,柒牌創新中華元素服裝,七匹狼打造性格男裝,許多泉州成功的品牌就是通過尋找市場空白,搶占先機進而躋身行業名牌。因此,搶先占位往往是競爭的最佳策略。漢末軍閥割據讓民不聊生,但“正統”的思想仍然深入人心,“正統”還是有市場的,曹操正是認識到這一點,搶先奉迎漢獻帝,“挾天子而令諸侯”,從此他就代表漢王朝中央政府發號施令。反觀袁紹,沒有采納謀士沮授勸他奉迎天子的建議,最后錯失良機。
與曹操不同,劉備和孫權沒有“挾天子”的實力,“窮”則思變,劉備和孫權各自尋找敵人力量薄弱的環節,以“差異化”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事實上,最近幾年來流行的藍海戰略,很大程度上就是產品差異化、定位差異化的理念。當今的品牌競爭更多的是個性和定位的競爭,沒有個性主張很難在市場中尋找到空隙,于是,網上有人專門設計了題目,用消費者選擇的名牌來判斷其個性,雖然未可全信,卻似有道理。其實,縱觀世界成功的品牌,我們會發現其共同的特點是有核心的個性主張,這個品牌的廣告或者品牌符號出現在消費者的視野中,消費者很快就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因此,對應的群體、對應的性格選擇對應的品牌也就不足為奇了。
合理的戰略,是成功的開始,而偏離實際的定位只能導致失敗。我們都知道猴子撈月的寓言,一群猴子首尾相連,探著身子在河里撈月亮,一而再,再而三,始終不能成功。孫權沒有劉備漢室宗親的身份,沒有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實力,因此只能作出差異化的區域經營戰略,獲取江東六郡人心,如果東吳的定位跟曹操完全一致,那就宛如猴子撈月,恐怕連江東六郡也不保。占據淮南的袁術就沒有自知之明,擁有四世三公顯赫家世卻沒能找準定位,想通過自己的聲望和強奸民意把自己弄到“眾望所歸”的皇帝位置,最終只能是加速滅亡。“行百里而半九十”,找到定位還要準確到位。許多品牌有了明確的市場定位,同時也找了一大堆的概念支撐點,但是,最終的關鍵點始終沒有點出來,噱頭與產品有不匹配之嫌,這讓消費者感覺名不符實,從而喪失了一定的認知度和信任度。曹操奪取荊州時,劉備率軍南撤,有十幾萬百姓自愿跟他走,如果這時劉備拋棄百姓落荒而逃,其“仁義”的旗號恐怕就被人當成是噱頭,從此再無東山再起之日。雖然有所損失,劉備的品牌卻進一步得到推廣,這一點值得很多企業學習。“得人心者得天下”,無論是找位還是定位,企業都應該圍繞顧客的需求展開。只有樹立鮮明動人的品牌形象,做到面子、里子都要硬,才能贏取口碑、樹立心碑。
- 上一篇:網絡營銷成功案例:網上新人類
- 下一篇:2萬多雙愛心童鞋,一路向西 溫暖進西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