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悟空牌童鞋覓得商機說開去
金融危機席卷全球,中小企業,尤其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沖擊。同樣面臨困境的珠海千致鞋業卻從嫁接《西游記》人物“孫悟空”形象,成功找到了商機。
準備簽下40多個“悟空”牌童鞋賣單的浙江商人金良雄說,他舍近求遠就是看重“悟空”的中國傳統文化形象,其無形價值不是其他品牌可以比擬。是的,“悟空”這個內涵深厚的神話人物揮舞起的不僅是一種文化旗幟和商標,更為童鞋注入了形象活潑、俏皮可愛、值得玩賞的審美和消費心理元素。一個普通童鞋因為有了這層文化包裝,轉眼就增添很多充滿迷戀和夢幻的商業魅力。如果能走出國門,還會成為文化使者和交流載體。所以,誕生在經濟危機大潮中的這家企業,不但沒有夭折,反而如魚得水,不斷壯大。
令人遺憾的是,絕大多數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具備這種文化拓展意識的并不多。企業文化對于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性,絲毫不比金錢遜色。在某種程度上,資本的積累可以迅速完成,而文化的鋪墊和積累卻絕非朝夕之功。
市場經濟初期,憑借“大膽“和“資本積累”就能得到發展,今天,競爭已呈現國際化,如果企業仍滿足于貼牌生產、低端和重復性加工,將自己的發展命運捆綁式在他人身上,成為“藤蔓式企業”,缺乏核心技術,缺乏源遠流長的文化經營戰略和發展目標,這種競爭和發展充其量仍是一種淺層次發展,目光不夠長遠,視野不夠寬廣,決策不可能大氣,一旦危機到來,只能成為終端承受者。
中國企業聯合會副會長艾豐,曾給中國企業提出了15條競爭力對策,其中就談到“文化力”對策,發展“市場文化”,就是發展基于市場經濟產生的、又為市場經濟服務的文化形態。這就提醒我們,企業發展應從得過且過中走出來,強化文化品牌意識,強化危機感和憂患意識,輸出產品的同時,更輸出博大精深的文化理念,成為先進文化和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發揚者,追求穩健、持久和可持續發展。這才是真正的“和諧發展”,這樣的“企業公民”也才值得敬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