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增長七年來首次告“負”
11月外貿數據惡化出乎意料,出口和進口均出現負增長。受進口急劇下滑影響,中國單月貿易順差再創歷史新高,首次突破400億美元的門檻,達到400.90億美元。
12月10日,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出口總值為1149.87億美元,同比增長-2.2%,比10月增幅下降21.4個百分點,比去年11月下降25個百分點,是2002年2月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進口總值748.97億美元,同比增長-17.9%,同比下滑幅度超過2002年2月的-12.7%。

海關統計顯示,1月至11月,中國出口13171.62億美元,增長幅度仍高達19.3%,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6.8個百分點;進口10612.11億美元,增長22.8%,比去年同期高2.3個百分點;累計貿易順差2559.5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381.21億美元增長7.49%。
從與主要貿易伙伴的貿易情況看,1月至11月,到美國的出口累計同比增長9.6%,到歐盟的出口增長21.8%,到日本出口增長14.9%,到香港的出口增長5.4%。
美日歐經濟進入衰退,對中國出口的影響顯現。剔除今年2月由于季節性因素的影響,中國到歐洲的出口增速已經跌至今年最低水平,從年初30%-40%的累計高增長降至11月的21.8%。
前兩次出口退稅率上調對服裝紡織產品出口的正面影響可能正在顯現。1月至11月,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增長3.1%,比1月至10月增幅高0.3個百分點;鞋類出口增長16.2%,高1.1個百分點;塑料制品出口增長5.5%,高3.9個百分點。
進口空前下滑,一方面是由于近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降,另一方面是受國內需求低迷影響。在進口商品絕對數量中,初級產品進口步伐明顯加快,前11個月,中國進口原油1.645億噸,增長9.5%;進口成品油3522萬噸,增長13.1%;進口大豆3414萬噸,增長22.4%。原油、成品油和大豆進口量的增長分別比今年上半年下降了1.5個百分點、3.3個百分點和2個百分點,而受原材料價格下跌的影響, 1月至11月這三類產品進口值的增長更比1月至6月的增幅分別慢了12.6個百分點、8.9個百分點和18.1個百分點,進口成本的節約推高了外貿順差。

今年前11個月,進出口保持了較高的名義增長率,但考慮人民幣升值和價格上漲因素,其真實增長率已經接近于零。中國海關統計顯示,今年前10個月,我國外貿出口12023.3億美元,增長21.9%;進口9863.4億美元,增長27.6%。考慮人民幣升值因素,按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當月平均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計算得出,前10個月人民幣計價的出口增長11.73%,進口增長16.66%?紤]到前10個月出口和進口價格總體分別上漲9.3%和18.7%,這一時期出口的實際增長只有2.43%,進口已經是1.04%的負增長。
從單月數據來看,下滑的趨勢更為明顯。10月,我國外貿出口1283.3億美元,增長19.2%,進口930.9億美元,增長15.6%。考慮人民幣升值因素,按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當月平均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計算得出,10月出口同比僅增9.12%,進口同比增長5.69%。中國海關12月3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出口和進口價格分別上漲8.4%和10.8%,扣除價格上漲因素后,中國10月出口實際增長僅0.72%,進口實際則為負增長,-5.11%。
中國對外資的吸引力也在減弱。商務部12月1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3.22億美元,同比下降36.52%。1月至11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864.18億美元,同比增長26.29%,低于1-10月的35.06%。
今年1月至11月,全國新批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4952家,同比下降27.51%;11月全國新批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216家,同比下降38.32%。
中國進出口的負增長,反映了全球貿易的緊縮,這樣的緊縮對新興市場經濟的影響十分明顯。11月,臺灣地區出口較上年同期下滑23.3%,連續第三個月呈現衰退,下滑幅度也創七年新低;韓國11月出口較上年同期下滑18.3%,創下七年最大降幅。
為防止國內經濟過度下滑,近來,中國政府已采取刺激出口的措施,8月份以來已經連續三次上調出口退稅率,同時,央行還大幅降息以舒緩出口企業財務成本的壓力。近期以來,人民幣相對于美元也出現了貶值的壓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場對中國政府鼓勵出口政策的預期。
12月4日,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第五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期間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今年10月以后的生產、特別是出口,受到國際市場萎縮的影響很大,所以,中美兩國和國際社會都應該進一步堅持反對貿易保護和投資保護。
商務部11月19日發布的2008年秋季《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預計,2008年全年中國商品進出口總額將達到2.6萬億美元,增長20%左右。但該報告同時指出,世界經濟增長放緩不可避免地拖累國際貿易增長,2009年可能成為近年來世界經濟貿易最為低迷的一年,不確定因素也會繼續增加。
全球經濟動蕩和中國出口的負增長表明,中國的外向型經濟正面臨著比亞洲金融危機時更為嚴峻的挑戰。單純地依靠鼓勵出口的政策為出口企業紓困的效果可能有限,出口負增長至少可能持續到明年上半年,出口的繼續放慢最終會降低外貿順差的規模。
政府的政策需要從三方面著手解決出口企業面臨的問題:第一,通過增加國內需求的方式幫助出口企業轉型;第二,鼓勵行業并購,為行業整合和失業工人特別是農民工的再就業出臺相應的政府救助措施;第三,合理引導市場對人民幣匯率的預期,增加匯率的彈性。
在線咨詢
快捷留言
- 請問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嗎?
- 我想了解加盟費用和細則。
- 留下郵箱,請將資料發給我謝謝!
- 我對加盟有興趣,請迅速聯系我!
- 我想了解貴品牌的加盟流程,請與我聯系!
- 請問投資所需要的費用有哪些!
-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