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商品內銷遭遇商標侵權難題
零售企業試圖將出口轉內銷的商品引入門店銷售,目前卻遇到了難題。昨日,記者從物美集團了解到,由于出口商品本身帶有原品牌商標及LOGO,如果出售這些轉內銷的商品會牽涉商標侵權問題,被籌劃大規模引入出口轉內銷商品暫時擱淺。零售企業和出口企業呼吁,希望相關部門就出口轉內銷商品的商標規避問題給予幫助。
受國際市場萎縮影響,我國部分加工出口服裝、鞋類和玩具等產品外銷受阻,部分企業的成品貨物積壓在碼頭或公司庫房。國內零售商以及品牌代理商看好這些出口轉內銷商品,希望通過優惠的價格將這些商品納入自己的銷售渠道,同時也幫助出口企業解決了產品銷路問題。
“我們一直在與出口受阻的服裝企業洽談,計劃將這些廠家積壓的出口轉內銷商品引入到賣場銷售,還準備12月舉行外貿商品節,但現在遇到了商標權屬的法律問題。”物美集團相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由于出口轉內銷商品帶有國外企業的商標甚至品牌LOGO,如果在賣場銷售,可能會涉及到侵犯國外企業的商品版權問題。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超市負責人無奈表示,出口轉內銷商品如何銷售的問題,也曾咨詢過工商部門,但對方沒有給出具體辦法,只表示“不好說”。
一方面是出口轉內銷商品的商標問題使產品銷售受阻,另一方面,出口企業也急于將庫存變現。據一家代工手套的企業負責人介紹,早在10月份國外商家中途就取消了公司出口貨物的訂單,雖然公司得到了10%的賠償金,但這根本沒辦法彌補公司的損失,而且這些成品貨物積壓在倉庫也給企業帶來資金和庫存壓力,所以想把這些商品在國內低價處理回籠資金。
“現在引進出口轉內銷商品遇到了困難,我們希望政府相關部門和專家能夠盡快開出'良方’。”上述幾位受訪者呼吁。
北京市匯佳律師事務所律師邱寶昌指出,代工生產貨物出口受阻后,如果產品帶有委托品牌的商標和LOGO,則不能隨意銷售。如果未經品牌所有人許可就銷售外貿商品,則侵犯了品牌所有人的專有權,將會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零售企業銷售外貿商品遭外方起訴,這樣的事例曾出現過。”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秘書長裴亮強調,零售企業合法引入出口轉內銷商品,關鍵在于代工企業出口受阻后是否得到了外方的內銷許可權等。如果代工企業沒有得到外方的內銷許可,代工企業可以對外貿商品做“簡單調整”后再轉內銷,比如在國內重新注冊商標,換掉原來的商標。邱寶昌對此解釋,一般而言,外方企業只對商標注冊,很少對設計款式等申請保護。
相關專家表示,雖然我國已提出通過拉動內需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但出口商品轉內銷還具有一定難度,同時也需要一定的時間過渡。國內相關協會已開始為零售企業與出口企業合作搭建平臺。來自東莞方面的消息稱,國內多家零售巨頭組成了中國超市聯合采購團去東莞,與多家出口企業商談采購事項,采購團成員包括百貨、大賣場和超市等業態。
“零售企業在引入出口轉內銷商品時要謹慎,必須處理好商標問題,以避免不必要的糾紛。”裴亮提醒。
在線咨詢
快捷留言
- 請問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嗎?
- 我想了解加盟費用和細則。
- 留下郵箱,請將資料發給我謝謝!
- 我對加盟有興趣,請迅速聯系我!
- 我想了解貴品牌的加盟流程,請與我聯系!
- 請問投資所需要的費用有哪些!
-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