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清波:郴州50萬年薪能招到政府高級雇員嗎
為更好實施人才強市戰略,促進經濟和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湖南省郴州市政府決定,面向國內外招聘高級雇員,聘任到市政府副秘書長的職位并到相應單位兼任副職,分別負責相關工作,年薪高達50萬元。
此舉招來諸多質疑,譬如是否應該唯文憑論,限定應聘人員必須具有博士學位,因為博士不一定勝任實務,而勝任實務者不一定是博士;50萬元的年薪是高還是低,不僅因為高級人才未必只值50萬元,更重要的還因為公共財政是納稅人的錢,支出不應該如此隨意;如此高級人才給一個“副秘書長”的職位有何意義,究竟是屈才還是重才;既然“引進來”這種高級人才,是不是因此就應該再“請出去”那些不具備相關才干的“副秘書長”,否則是否會導致官員超編;這么多條條框框,如何洗去為某些人“量身定做”、暗箱操作之嫌疑。等等。
這些質疑,都切中要害,可謂不無道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它們都是網民在相關新聞后的跟帖評論中提出來的。這充分說明網民不僅有參政議政的熱情,更有參政議政的智慧,與當地的決策層相比并不遜色。網民也是“民”,網民有此參政議政之素養,則當地的民眾也必有此素養。這又充分說明民主之可貴之重要,有民主,才能集思廣益,科學決策,取信于民。
顯然,有關方面若能遵從民意,及時調整相關規定,則不僅不失“求才若渴”之美名,也可得“從善如流”之美譽。反之,若連民意都聽不到、聽不進,則縱有諸葛亮應聘,亦必將英雄無用武之地。那么,縱然開出1000萬年薪,真正的人才,也要慎重考慮,別成為重賞之下的“莽夫”:除非是貪圖這筆出自納稅人口袋的錢,否則,如果是想真正施展才華干點事業,則必須“良禽擇木”,斷不能去一個不懂得遵從民意的地方去。民主才是激發人才創造活力的根本途徑,若決策層不民主,人才的奇謀良策根本難以得到采納,去之何益?
哪朝哪代,沒有高官厚祿,但并不是每個朝代都有房謀杜斷,并不是每個朝代都能讓四海人才皆得其位。這就說明,“50萬年薪”之類的厚祿、“副秘書長”之類的“高官”,其實都是次要的,決策層能否真正重視民意、擇善而行才是最重要的。古代的“明主”能否從善如流聽取不同意見,完全取決于個人素養,而在21世紀的今天,更要靠民主決策的落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