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營銷” 品牌鞋服企業的新營銷模式
在商場如戰場的今天,市場競爭表面上演變為以品牌競爭為主要形式的競爭格局,現代市場的品牌競爭無論是市場領導者品牌、市場挑戰者品牌、市場跟進品牌還是市場拾遺補缺者,言必品牌戰略、品牌文化、品牌綜合實力等等,但如果沒有讓消費者滿意的商品,一切都是空中樓閣。三鹿品牌,因為產品質量問題,以前的任何榮耀輝煌、任何品牌戰略、品牌綜合實力瞬間顯得那么脆弱,這讓我們不得不對產品有了更清楚的認識。
低成本、低價格曾經是中國制造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優勢所在。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低價格的生產要素環境隨時都有新的角色產生,中國的這一優勢不可能成為一勞永逸的“殺手锏”。如今我們欣喜的看到,在“十一五”規劃中,中央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國家戰略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中國的制造業也正在經歷一次重要的轉型,實現技術和品牌的提升,以完成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跨越。
在轟轟烈烈的北京奧運會輝煌之后,許多有一定成就的品牌都出現了一定的迷茫,就是后奧運時代,怎么能夠再次刺激并引導品牌繼續下一輪的競爭?
一、“設計營銷”,中國企業下一輪競爭的發展方向
所謂“設計營銷”模式,就是把設計的著眼點從關注產品本身移開,提升到對企業長遠發展的設計戰略,把設計當作核心策略融入品牌發展中,從而實現品牌最大程度區隔其它品牌,并迅速崛起、強大的創新營銷策略模式。有人說“教授是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而教練是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大唐國際在多年品牌塑造與運作的過程中,始終堅持自己獨特的“品牌教練”的角色,始終把品牌紛繁復雜的問題剖析清楚,再淺顯易懂地傳授出去。大唐國際在長期的理論與實踐中,逐漸清晰提出了品牌下一輪競爭的營銷創新模式---“設計營銷”,為中國企業轉型指明了非常具有戰略意義的發展方向。“設計營銷”模式敏銳而明確指出:2l世紀的市場競爭,表面上是以品牌競爭為主要形式,實質上將是層次更高的設計競爭。為什么這么說呢?
1、“設計營銷”,國際品牌成功之秘密通道
在品牌撲朔迷離的發展過程中,作為品牌教練的大唐國際透過現象抓住本質,深挖出那些國際大牌成為“大牌”的秘密是什么?
世界十大男裝品牌
|
品牌名 |
產地 |
創始人 |
創立時間 |
設計師品牌 |
|
BURBERRY |
英 國 |
Thomas Burberry(托馬斯·巴寶莉) |
1856 |
是 |
|
CERRUTI |
意大利 |
CERRUTI(切瑞蒂) |
1881 |
是 |
|
HUGO BOSS |
德 國 |
Hugo Boss |
1923 |
是 |
|
GUCCI |
意大利 |
guccio Gucci(古琦歐·古琦) |
1923 |
是 |
|
GIVENCHY |
法 國 |
GIVENCHY(紀梵希) |
1952 |
是 |
|
CalvinKlein |
美 國 |
CalvinKlein(卡文克萊) |
1968 |
是 |
|
RALPH LAUREN |
美 國 |
Ralph Lauren(拉夫勞倫) |
1968 |
是 |
|
ARMANI |
意大利 |
Giorgio Armani(喬治·阿瑪尼) |
1975 |
是 |
|
VERSACE |
意大利 |
Gianni Versace(詹尼.范思哲) |
1978 |
是 |
|
DOLCE&GABBANA |
意大利 |
Domenico Dolce和Stefano Gabbana |
1982 |
世界十大女裝品牌
|
品牌名 |
產地 |
創始人 |
創立時間 |
設計師品牌 |
|
Donna Karan |
美 國 |
Donna Karan(唐納·卡蘭) |
1988 |
是 |
|
Louis Vuitton |
法 國 |
Louis Vuitton (路易威登) |
1854 |
是 |
|
Chanel |
法 國 |
Coco Chanel(香奈兒) |
1914 |
是 |
|
VERSACE |
意大利 |
Gianni Versace(詹尼.范思哲) |
1978 |
是 |
|
GUCCI |
意大利 |
guccio Gucci(古琦歐·古琦) |
1923 |
是 |
|
DIOR |
法 國 |
Christian Dior (克里斯汀·迪奧) |
1946 |
是 |
|
Valentino |
意大利 |
valentino garavani (瓦倫蒂諾·加拉瓦尼) |
1960 |
是 |
|
ARMANI |
意大利 |
Giorgio Armani(喬治·阿瑪尼) |
1975 |
是 |
|
PRADA |
意大利 |
Mario Prada and Brother(馬里奧·普拉達兄弟) |
1913 |
是 |
|
GUESS |
美 國 |
MARCIANO四兄弟 |
1981 |
是 |
世界十大皮鞋品牌
|
品牌名 |
產地 |
創始人 |
創立時間 |
設計師品牌 |
|
HERMES |
法 國 |
Thierry Hermes (蒂埃利·愛馬仕 ) |
1837 |
是 |
|
Dupont |
意大利 |
Simon Tissot-Dupont(西蒙·蒂索·都彭) |
1872 |
是 |
|
Dunhill |
英 國 |
Alfred Dunhill(艾爾弗雷德·登喜路 ) |
1893 |
是 |
|
Prada |
意大利 |
Mario Prada(馬里奧·普拉達) |
1913 |
是 |
|
Chanel |
英 國 |
Gabriellechanel(加布里埃·夏奈爾) |
1913 |
是 |
|
GUCCI |
意大利 |
guccio Gucci(古琦歐·古琦) |
1923 |
是 |
|
FENDI |
意大利 |
edoardo fendi (愛德華多·芬迪) |
1925 |
是 |
|
Ferragamo |
意大利 |
Salvatore Ferragamo (薩瓦托·菲拉格慕) |
1927 |
是 |
|
DIOR |
法 國 |
Christiandior(克里斯汀·迪奧) |
1946 |
是 |
|
Yves Saint Laurent |
法 國 |
yves saint laurent(伊夫·圣·洛朗) |
1962 |
是 |
無一例外,都是以設計開發為中心的設計師品牌!
在長達百余年或數十年的歲月中,無論世界誕生了何種先進的營銷模式,或者國際大資本如何猛砸試圖擠占服裝鞋業版圖,這些大牌始終堅守自己的秘密壁壘,專業而細致地占據著與設計實力有關的資源,如設計師資源、原輔料資源、供應商資源等,并不斷講述著娓娓動聽的品牌設計師故事,讓設計文化的魅力始終凌駕于包括資金在內的一切因素之上,品牌之旅歷久彌香。
或許更能幫助你對“設計營銷”的進一步認識的是:很多歐洲頂級品牌,大家都不清楚老板是誰,但知道設計師是誰。其中不光是像阿瑪尼、范思哲這樣的設計師品牌。還包括很多綜合品牌:比如法國的夏奈爾的老板是誰?它的設計師都知道是拉格菲。比如法國迪奧老板叫什么?他的設計師很多人都知道是最天馬行空的加里亞諾。深受國人喜歡的LV的老板、也是全球最大的奢侈品集團的老板叫什么?他的設計師很多人都知道叫馬克·雅各布斯。
相反,那些僅有品牌輸出而不能很好地傳承設計文化的品牌則遭遇了滑鐵盧。這完全可以解釋為何進入中國的PLAYBOY(花花公子)、PIERRECARDIN(皮爾·卡丹)、MONTAGUT(夢特嬌)、TUCANO(啄木鳥)等品牌處境艱難的重要原因。
再如ZARA超短的前導時間(平均只需10~15天)一直被傳為美談。但如果深入分析,隱藏在超短前導和精確預測的背后其實有一雙“巨手”,即規模強大的設計團隊所帶來的超強設計實力。ZARA擁有三位一體的設計師團隊,包括400多位的設計師、市場分析專家、采購專家,同時把所有專賣店店長視為設計師團隊的助手;同樣的,H&M擁有100多位專屬設計師,保證每天有20到55件新貨品進入店鋪。最足以佐證設計實力之關鍵的例子是——2004年,H&M和國際時裝設計大師KARLLAGERFELD牽手合作的當月,當月其銷售額飆升了24%。因此H&M早在2000年即把與設計大師的合作當作其核心戰略,而不是一味去玩前導的速度。這些后起之秀其實是把“設計崛起”定律演繹到了極致。
其他行業亦同樣如此。美國IBM公司是PC行業的“老大”,作為市場的領導者,行業的寡頭品牌,主要的任務就是維護、鞏固、發展品牌的市場地位及影響力,防御對手的進攻,它雖是領導品牌,卻能居安思危,沒有忘乎所以,感到最大的對手就是自己本身,于是敢于向自己挑戰,這才是大品牌的真正本色,不斷先人一步地設計、推出新產品,讓對手始終走在自己的后面,所以至今仍然傲立群雄,牢固占領行業第一品牌的寶座。還有著名的“吉列”公司,也是行業的“龍頭”品牌,當強勁的對手威爾金森推出新品不銹鋼刀片時,吉列當然奮起還擊,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馬上設計推出了“特拉克”剃須刀,即世界上第一個雙面剃須刀,傳播時突出了產品的獨特銷售主張(USP)——雙刃總比單刃好,很快搶回了失去的部分市場,鞏固了自己的地位,至今仍是行業的霸主。
其實,“設計營銷”的成功模式,國際品牌都在有意無意中,堅守著這樣的秘訣,只不過沒有很直白地點破而已。
2、“設計營銷”,中國品牌突圍之秘密武器
中國作為制造大國,更應當把發展設計作為一個國家戰略加以對待,制訂促進設計發展的戰略規劃,為實現中國的產業升級創造條件。對于世界制造大國中國來說,發展工業設計更是實現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蛻變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的必然選擇。事實上,中國政府也高瞻遠矚地做出了相應的戰略部署。在頒布的國民經濟“十一五”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了“鼓勵發展專業化的工業設計”這一戰略性決策,標志著國家對以工業設計創新帶動企業的集成創新能力和產品自主創新水平提升,從而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高度重視;標志著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開始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標志著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約型的根本性轉變。
正如索尼公司前總裁盛田昭夫所說:“我們相信今后我們的競爭對手將會和我們擁有基本相同的技術,類似的產品性能,乃至市場價格,而唯有設計才能區別于我們的競爭對手。”
據日本的相關調查顯示,在設計開發差異化產品、國際名牌產品、提高附加值、提高市場占有率、創造明星企業等方面,工業設計的作用占到70%以上。而據美國工業設計協會調查統計,美國企業平均工業設計每投入1美元,銷售收入為2500美元;在年銷售額達到10億美元以上的大企業中,工業設計每投入1美元,銷售收入甚至高達4000美元。
另外我們熟知的韓國三星更是依靠設計崛起的典型代表。早在1993年,三星戰略由“成本節約”轉移到“設計獨特成本”上來,對此,三星的評價是“節約成本固然可以讓三星不垮臺,但是卻無法讓三星成為全球最著名的品牌”。而“設計戰略”的制定也為三星贏得了豐厚的業績增長。2004年三星贏得了全球工業設計評比5項大獎,與此同時,其銷售業績也從2003年的398億美元上升到2004年的500多億美元,利潤由2003年的52億美元上升到2004年的100多億美元。這其中,設計的價值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當中國企業明白了品牌競爭的這一秘籍時,其實一種獨特的“設計營銷”模式已經應用到品牌發展中,同時已經取得了非凡的成功。
如聯想和海爾都是中國最早開始重視工業設計的企業,也因此他們對于設計的理解更深,對設計發展也更加重視,由此也才能取得今天不斐的成績。
1999年聯想推出了一款全新設計理念的“天禧”電腦,可以說這讓聯想第一次真正品嘗到了設計的魅力。從1999年推出截至2000年,“天禧”為聯想創下37.5億元的產值,從而使聯想在1999年第三季以8.5%的市場占有率登上亞太市場個人電腦銷量榜首、躋身全球十強,同時,良好的業績也帶動聯想在香港的股價同期飆升了100%。
海爾創新設計的例子可謂不勝枚舉,諸如海爾的意大利工廠就創新出了一種“假日冰箱”;針對日本市場設計的5公斤波輪洗衣機以及自主設計的為滿足消費者隨時少量洗衣需求的小小神童洗衣機等等。
自1994年海爾集團成立工業設計中心以來,在全球市場先后推出有影響力的設計200余項,這些產品也是海爾集團成為中國白色家電第一品牌并全面進入國際市場的利器。榮獲中國創新設計紅星獎至尊金獎的“全球U-home成套家電”都體現了全球最新的設計理念,那就是設計創造推動技術實現。
聯想和海爾的例子,都很好地佐證了設計對于企業發展的戰略意義。可以說在這兩個中國最優秀的企業的發展道路上,設計都立下了汗馬功勞,設計也成為他們不斷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當然,我們在說設計的時候并不是強調唯設計論、設計高于一切,但是我們也反對唯技術論。我們是把設計提升到對企業長遠發展戰略中,把設計當作策略融入品牌發展中,從而實現品牌最大程度區隔其它品牌,從而迅速崛起、強大。
如果說十年前中國的制造業和國際相比還主要表現在技術落后上,那么今天技術的差距正在慢慢縮小,而另一個產品競爭的核心——設計則成為我們要追趕的新方向。設計營銷,中國品牌突圍之秘。因為時下的全球消費市場,充斥著大量制造、品質相近毫無特色的商品。同質化導致的結果是企業進入惡性的價格競爭,利潤逐漸下滑。
二、“設計營銷”是繼“明星代言”和“體育贊助”之后的營銷創新
“明星代言”讓福建晉江成為中國的品牌之都,“明星代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成就了福建的眾多鞋服、食品企業響當當的知名度,而類似瘋狂的“體育贊助”,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福建的眾多鞋服、食品企業知名度的同時,贏得了其美譽度。但大唐國際認為,設計營銷更將極大程度地為品牌贏取忠誠度!
通過本次北京奧運盛會,我們更清楚地看到“設計營銷”模式的難能可貴。一個形象代言人劉翔的退賽,讓諸如NIKE、奧康、平安、上海通用、伊利等大牌措手不及,顏面盡失;Adidas投入13億作為奧運會主贊助商的“體育贊助”,卻因為精心打造的奧運主題廣告主人公得到了被“詛咒”的惡名,對不缺品牌知名度、需要提升美譽度和忠誠度的阿迪達斯而言,是有點事與愿違。
在眾企業迷茫、無所適從時,“設計營銷”模式及時提出:
1、設計營銷是品牌的優勢。
品牌的基礎是產品,而產品的來源就是設計。每個品牌都是利用產品把自己特有的品牌文化傳遞給消費者。只有擁有高端優秀的研發設計人員及其團隊打造出屬于自己個性的產品,才能不斷地吸引消費者。這已經成為消費者判斷其是否是一個優秀而成熟品牌的標志。
2、設計營銷是品牌的重點。
聰明的品牌經營者在品牌發展初期,都會把設計作為品牌發展的重點。我們可以看到目前成功的品牌中就有很多這樣的案例。如李寧公司,在李寧公司剛剛起入正軌時,時任總經理的陳義宏,就大力倡導并全力組建了李寧的設計研發中心,這在當時國內體育用品界還是絕無僅有的,因為對設計的注重。李寧公司在2002年前后,曾被晉江崛起的品牌壓的透不過氣來,銷售都急劇下挫,市場占有率被迅速吞噬,而李寧的決策層做出了最值得稱道的冷靜產品決策,堅持走自己的原創路線,堅持自己的品質和產品風格,不向片面的低單價的模仿產品模式妥協。而就在那一年,更大膽的推出了史無前例的單價接近700元由新簽約美國設計團隊設計的籃球鞋。這一系列科學決策讓李寧公司很快有驚無險的渡過難關!而同樣有左威右李的康威則選擇了向來自晉江軍團的洗牌對手妥協!放棄自己的剛剛整合清晰的產品線路,跟進推出低端的、模仿的、毫無統一風格品牌但銷售曇花一現的產品,摧毀自己剛建立完善的統一產品風格、和品牌文化結構堡壘,以至今天依然被動!
3、設計營銷是品牌文化的表現。
品牌文化是透過產品傳遞給消費者的,而品牌文化在落實到產品上時,設計是不容置疑的最主要的支撐點。設計不但使產品表現了品牌文化,更是品牌文化的創造者之一。在本質上,設計營銷是企業設計文化最重要的核心,它所關注的,不是某件產品設計的成敗,而是在融匯企業的市場定位、技術水平、生產能力、行業發展趨勢等等“非”設計元素基礎上制訂的、著限于企業長遠利益的系統設計戰略。它的成功對市場所產生的影響、在消費者中建立起的信賴感,是目前任何的單一設計媒介所無法企及的。
4、設計營銷是品牌層次更高的競爭。
消費者從對某企業的設計風格感性認知、喜愛、購買和使用,直至固定為長期購買同一品牌的產品,并成為該品牌的忠實信賴者,實際上已經認同了這種設計形象所蘊合的美學價值。一旦這類消費者形成了龐大的群體,他們一般不希望自己所喜愛的這種品牌改變設計形象。因此,即使從商業利益考慮,已建立起設計形象的企業主觀上也不愿意在產品創新中快速地改變自己的形象。
然而,市場變革的沖擊力是非常巨大的。隨著時間推移,任何一種完美的設計形象都可能在新的設計美學觀面前顯得蒼老和過時,要求主持企業設計管理的決策者作出順應變革趨勢的設計導引。而這種變革必須做到既不傷害既有的忠實消費者之價值觀,又能對新人產生吸引力。難度之大也就在此。從發展角度看問題,我們會發現:創建設計形象并不難,難的是保持這種形象、并且能夠隨市場變革作出適當的改變。
從企業戰略層面來看,對產品設計價值與運作規律,必須提升至關系企業形象的高度,如果仍將其視為一般的商業競爭工具,導致決策者不可能從“系統”高度去全面規劃設計開發工作。而且在尋求與社會上資深外援設計師合作的過程中,帶有較多的“嘗試”性和隨意性,基本屬于單項產品的設計合作性質,沒有意識到尋求與經驗豐富、專業素質高的優秀設計師建立長期的穩定合作關系、并利用他們杰出的創造力與高屋建瓴的眼界為企業創出獨特產品形象的重要性。
“設計營銷”是推崇設計特別是設計師明星化。按國際慣例,設計師職能管理架構方面大致分三種,1、基層產品設計師只負責設計創意研發產品。2、品牌的首席設計師應該既是設計專業帶頭人,還是設計團隊的管理者,更是品牌戰略的產品戰術執行者。3、品牌的設計總監——耐克公司還設有創意副總裁這樣的職位,在品牌企業里,應該是品牌文化以及產品的戰略制定者!所以一切和品牌有關的事情都應該還是設計師的研究范疇!
“設計營銷”模式敏銳而明確指出:2l世紀的市場競爭,表面上是以品牌競爭為主要形式,實質上將是層次更高的設計競爭。為什么這么說呢?
5、設計營銷是品牌突圍的良策。
如今各品牌的競爭不僅僅表現在規模與資本雄厚上,更多是在人才方面的競爭。在人才競爭的過程中,相應的人才已經被逐漸形成各類人才的市場需求標準,而由于設計人才的特殊性,到目前為止,我國乃至世界上,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評判標準。因此我國各品牌還有一定的機會。
6、設計營銷是品牌推廣的利器。
產品研發和市場推廣本是孿生兄弟,首先是產品設計要做出好東西,然后好東西要通過做市場推廣讓人知道。何況下一輪行業競爭的中心內容:就是以產品設計為核心的品牌戰略差異化定位的競爭。還要看哪家企業先意識到這一點,而且先有行動。第一輪競爭是靠生產銷售唱主角打下江山,第二輪競爭是靠產品設計和市場營銷唱主角座穩江山!
“設計營銷”模式一定是繼代言營銷、體育營銷、娛樂營銷、廣告營銷、文化營銷、贊助營銷等模式之后的新式武器,必將最大限度地幫助更多中國品牌崛起于世界品牌之林。
在線咨詢
快捷留言
- 請問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嗎?
- 我想了解加盟費用和細則。
- 留下郵箱,請將資料發給我謝謝!
- 我對加盟有興趣,請迅速聯系我!
- 我想了解貴品牌的加盟流程,請與我聯系!
- 請問投資所需要的費用有哪些!
-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