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鞋車間走出全國優秀農民工
在奧康集團車間里,從北京領回首批全國優秀農民工獎狀的張高中回來后就投入工作。相對于32歲的年齡,這個在制鞋車間忙碌了15年的漢子略顯蒼老,但他吃苦耐勞、干一行鉆一行的精神贏得了同行的尊敬。該集團宣傳部編輯劉燕飛說,“張廠長一直是公司的榜樣,此次得獎我們感受到了國家對農民工的關注,集團里的農民工兄弟都覺得有奔頭了。”
七年鉆研,自學技術成英才
張高中出身于福建壽寧縣的一個貧困家庭,1993年職高畢業后,憑著從學校學到的電子技術,他在福州的電子行業開始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但當他聽說在溫州做鞋收入可觀時,不顧家人反對,毅然隨著老鄉來到財富與傳奇并存的溫州。
初來乍到,毫無技術的張高中只得從小皮鞋廠的普工做起,有活每天忙到很晚,沒活只能到處晃蕩,工作內容辛苦乏味,掙的錢只夠解決溫飽。為此,他曾幾次想改行,但最終還是選擇了制鞋,他相信自己能在制鞋行業得到好發展。此時的他明白一個道理:出門在外,只有憑過硬的技術才能獲得更多的勞動報酬,才能擁有自己的天空。
張高中干活總是積極主動,苦活、累活、臟活搶著干。不僅如此,他開始留意身邊的師傅,下班了一個人留在車間琢磨,甚至連睡覺時還在勾畫白天的制鞋技術流程。就這樣,他在溫州的三家制鞋小廠里陸續工作了7年,掌握了夾包、錘鞋、戶底、前幫機等制鞋技術,前幫機制作技術更成為他的拿手絕活。
八年磨煉,感受成長與收獲
小廠的舞臺畢竟有限,掌握熟練技術的張高中一直夢想著能到大企業一展自己的身手。2000年4月,他在報紙上看到奧康集團招聘前幫機技術工時,毫不猶豫地報名應聘。第一天面試,憑著過硬的技術,他順利過關。

回憶剛上班時的情景,張高中滿面羞赧,因為沒進過大廠,他不敢把自己的行李拿到公司,連著一個月起早貪黑往返于公司與住所之間。奧康的質量要求很高,自認技術不錯的張高中也經常做出不良品和不合格品。經過艱難的自我調整后,他開始端正態度,虛心向他人學習,充分利用業余時間刻苦鉆研,上班虛心聽取車間主任和其他老員工的指導,下班后又通過意象來彌補工作中的不足,并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如此這般,他的制鞋技術愈加精純,加上他與人為善,很快得到公司領導的賞識,2002年和2003年連續兩年被評為公司優秀員工,2004年5月還被推選為該公司二分廠成型線主任。
當上管理者的張高中并沒有停留在管理者的角色,他對技術的熱衷沒有絲毫減退。當年,他找來了一些有關意大利制鞋工藝和流程的書籍以及音像資料進行反復研究,并結合奧康的實際情況擬定了一套工藝改革試點方案。通過車間全體人員的一起努力,經過三個月的改革試點,二分廠取得了較大的突破,試點線的產量比原來增加了30%,人員減少了10%,成本消耗明顯降低,員工收入平均提高30%,大家的工作積極性提高。之后,二分廠連續兩年實現產量、效益居全公司領先水平,張高中也多次受到公司表彰。2005年9月,由于工作業績突出,張高中被提升為二分廠廠長。
在擔任廠長的幾年里,他更是提倡“保證質量、控制成本”的八字箴言,并出臺了制鞋原料,用量規范標準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在車間里實踐操作,令員工們意識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并產生明顯的效果。這期間,他還親力培養出18名車間主任,其中一人已經當上廠長,他本人也先后榮獲“奧康軍事化優秀管理獎”、“奧康先進管理金靴獎”、“溫州市百佳新溫州人”等榮譽。
展望未來,力求不斷超越
“從小家人就教育我要踏實做人、做事,此次能被評為全國優秀農民工,是國家對我們農民工的關愛,感謝奧康給我的平臺,我不會辜負國家和農民工兄弟對我的期望,一定不斷努力,不斷超越自我。”
采訪期間,這位憨厚的全國優秀農民工反復強調這句話。其實,每一位農民工兄弟都與張高中一樣,希望自己能越做越好,最終出人頭地。但要實現夢想,一定要憑著堅毅好學的精神,自強不息,開拓進取,以自己的行動贏得他人的尊重。
張高中說,此次我國首次召開 “全國優秀農民工表彰大會”,表明農民工的地位又一次提高了。然而在金融危機和產業升級的大背景下,農民工兄弟更要有危機意識,只有更加刻苦學習、艱苦創業、勤奮工作,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質和能力,才能穩扎穩打,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社會地位。
- 上一篇:舊廠房變鞋材市場收入增兩成
- 下一篇:離職前起貪念 盜竊產品鞋被批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