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永圖:制造業是一道防火墻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上周來福建參加“海峽西岸經濟區地區合作論壇”時表示,面對全球金融風暴的沖擊,制造業是中國經濟的一道防火墻,各方面應當堅定不移地發展制造業,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的制造業。
“勞動密集型產業是中國在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優勢,而丟棄自己的相對優勢去參與世界競爭是不可取的。”龍永圖說。
觀點一:“就業優先”論
“有批評說‘中國不可能永遠都做世界工廠,不可能永遠做全球產業鏈的最低端’。但我認為,這是我們的一個長遠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不是一兩天就可以完成的,至少需要幾十年的時間。”龍永圖說。
他分析,中國不可能在經過30年的發展之后就能成為像西方國家那樣的發達國家,中國仍處于城市化的初級階段,每天需要解決很多的農民進城之后安居的問題,而解決這一問題首先就要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
“馬來西亞元首曾經對我說,他們國家的政府只做兩件事,一是就業,二是稅收,而且就業永遠是排在第一位的。為了就業,可以放棄稅收。現在我們看到,我們的政府給落后地區補貼,或給予捐贈,這些都是必需的,但最關鍵是給當地人一份工作。一份工作,代表的是自尊、自強和自立。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選擇的途徑就是大力發展‘就業優先’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他說。
龍永圖表示,現在很多地方政府把產業劃分為“朝陽產業”和“夕陽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往往都被一棒子打入“夕陽產業”之列。“我認為,只有夕陽的技術,沒有夕陽的產業。產業升級,不一定就是要把紡織服裝、鞋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變為像生物醫藥之類的高科技產業,產業的升級應該是技術的升級,而不是把整個產業都否定掉。”龍永圖說。
觀點二:“環境友好”論
龍永圖建議,地方政府應該大力發展“環境友好”型的制造業。他說,不要把產業劃分為“環保產業”和“污染產業”,實際上只有污染的技術、人才和管理制度,沒有污染的產業。政府要解決企業的污染問題,應該對個別造成環境污染的企業進行治理和處罰,而不是因為有一家企業污染環境就把整個行業給予否定。
龍永圖還提到了泉州在治理污染方面的先進做法。“在這方面,泉州做得很好,他們把那些容易產生污染的企業全部集中在一個工業區里面,進行集中管理。我認為泉州的這種做法非常值得全國各地政府的學習。”龍永圖說,去年他去瑞典,看到湖邊有個大煙囪,就問瑞典陪同的官員:“在這么美麗的風景區建造紙廠,你們不怕污染嗎?”瑞典官員說:“只有污染的技術和污染的管理,不存在污染的產業,我們今后還是要發展重化工業,特別是高端的裝備制造業。”
言下之意,企業應該在技術、人才和管理上下工夫,采用環保的技術,使用具有環保意識的人才以及嚴格的管理制度。
觀點三:上下延伸產業鏈
龍永圖認為,在區域經濟合作中,制造業最有“搞頭”,產業鏈的協調分工將成為今后中國區域經濟合作的主流,因為這是客觀經濟規律所要求的,目前的競爭已經不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產業與產業之間的競爭。
“中國的戰略發展期至少還有30年,因為我們的區域很大,接下來的產業轉移可以在國內進行。今后中國仍然有大部分的地區從事低端產品的制造,而且可能會長期做下去,但我認為同時要發展中、高端產品,如此一來才不會使產業成為被孤立的項目,從而形成完整的產業鏈。”他說。
他表示,今后的區域經濟合作,各地區應該注重產業鏈的分工合作,同時實現產業鏈招商,打破行政劃分觀念的束縛。
■相關新聞
鞋服產業加快信息化
早報訊(記者許僑欣)近來,包括安踏、匹克、九牧王等在內的泉州鞋服產業加快了信息化進程,實現IT技術對業務運營的變革支撐作用。
金蝶泉州分公司總經理王金林表示,隨著眾多泉州企業的快速發展和行業市場競爭加劇,企業原有的信息系統已無法滿足企業管理的實際需求,特別是預算管理、資金管理、供應鏈管理以及數據分析等方面開始凸現較多的難題。
九牧王(中國)有限公司近期引進了信息化項目的戰略合作伙伴,該公司總經理希望通過應用相關系統,盡快建立起統一的數據管理平臺,充分滿足個性化管理需求,提高企業競爭力。
- 上一篇:鞋企:越“冷”,越要“動起來”
- 下一篇:耐克CEO離任,中國品牌能得到什么啟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