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大學生月薪期望值降至1500
每年11月都是大學生尋找工作最繁忙的季節。對于這些即將步入社會的學子來說,第一份工作找得好不好,直接關系到未來的前途。不過,對部分大學生來說,現在的關鍵恐怕不是挑三選四,而是能不能順利就業的問題。記者采訪后最大的感受就是,金融風暴正在吹冷大學生的就業前景。面對新情況下的就業市場,記者邀請了市人才服務中心的專家,為大學生就業支招。
企業一邊裁員一邊招人
案例:王希是揚州某高校經濟管理專業學生,今年已經上大四了。他從開學到現在,在網上投簡歷已經超過50家單位,但是給他回復的單位寥寥無幾。談到他的求職經歷,他分析,簡歷石沉大海的背后可能不僅僅是自己不符合招聘單位的要求,很有可能是這些單位根本不需要人。他舉了一個例子,他向南京的一家銀行投了簡歷,投遞過去簡歷杳無音訊。不服氣的他托一個熟人打聽了這家銀行招聘的情況,對方的答復是“我們現在不缺人,雖然招聘啟事長期有效,但是很明顯,我們現在不需要新人”。這個答復讓小王心灰意冷,他覺得,很多企業一方面在各類招聘會頻頻亮相,一方面卻又在不停地內部裁員以應對經濟危機。小王說,這種矛盾的做法可能的解釋就是很多來參與招聘的企業無非就是來做個廣告,證明自己的影響力,隨意打出幾個看似很美好的招聘要求,一片熱鬧背后卻另有目的。
支招:金融風暴更多的是對中低端就業市場的沖擊。應屆畢業生應該盡可能選擇高端一些的單位和部門,選擇單位的職位是盡量選擇公司核心或者有潛力的部門就職,企業在擴張期和鼎盛期才考慮到的職位選擇時應該盡量避免。在篩選應聘地區上,從以往的經驗看來,這種經濟震蕩會突出表現在經濟發達或者發展迅速的地區,比如深圳、浙江、上海等大的中心城市,這些城市固然機會多,但變動也更大;相比而言,一些有潛力的二級城市也許有更好更穩定的就業機會。
大學生月薪期望值普降
案例:每年11月前后都是大學生找工的“黃金時間”,在席卷
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企業通過裁員或減招抵御困境,很多大學生對能否就業憂心忡忡,紛紛降低自己的就業期待。記者通過調查了解到,揚州一個本科生目前比較認可的期望月薪為1500元,比去年普降500元。
揚州大學一個QQ群上不少大四畢業生抱怨:“本以為專業不錯,英語不錯,計算機也不差,沒想到今年找工作這么難,投簡歷2000元月薪都不敢寫,其實1500元生活都緊緊的。”小郭是揚州大學的一名碩士研究生,她原來認為少說也要4000元才“賣掉”自己,但現在剛開始工作,能拿2000元左右她就能接受了。更讓人感到恐慌的是,失業的危機感還延伸到了大三學生當中。在QQ群里:“今年的畢業生如果消化不了就會積攢到明年。全球經濟未必在明年就能全面復蘇,這樣一來我們這些明年的畢業生將更慘。”
支招:一般的就業單位是不會按求職者的期望來制定月薪標準的。所以很多情況下,招聘單位提出要求求職者寫出自己的期望月薪,更多的是看中求職者對自己的水平是否自信,對自己有沒有一個比較客觀的衡量。恐慌無益于成功求職,況且今年大學畢業生的選擇面還是比較寬的。事實上在揚州,招聘形勢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么糟糕,還是有不少招聘單位和招聘崗位、報酬水平和福利待遇等并沒有太大的變化,這時候,大學生們就業就沒有必要自貶身價,但一定要實事求是,加強職業能力的培養,也就是要放低姿態,要懂得從基層做起,吃苦耐勞,這樣的態度更能獲得就業機會。
網上招聘會不可錯過
案例:對于網絡發達的時代,網上招聘和進人才市場招聘給大學生就業提供了很多渠道。從11月起至明年6月,每月都將有面向2009屆高校畢業生的大型網絡招聘會。共計13場招聘會將在全國大學生就業公共服務立體化平臺(新職業)(www.)上為畢業生提供招聘信息。即將舉行的13場網絡招聘會包括國有大中型企業招聘會、民營企業招聘會、中小企業百日招聘、服務外包等,內容涵蓋建設、鐵路、農業、體育衛生、企業等各行業領域。此外,11月20日至26日,教育部還將舉辦全國大中型企業與2009屆高校畢業生網上雙選周活動。
而在揚州,從上月25日開始,全省范圍內的“江蘇省第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百日行動”已經拉開帷幕,該行動將持續到明年的2月底。
支招:傳統現場招聘會不是
每天都有,網絡招聘正慢慢成為求職的首選。但是網絡求職不能坐等“收網”,當網絡求職成為一種習慣時,很多求職者認為,只要在人才網站上登記了個人簡歷,即可等候企業的招聘信息,如果上網方便還可以主動出擊。不得不承認,網絡求職的一大特點就是招聘信息量大,海量的職位庫中,求職者選擇適合職位的機會也越大。但求職者往往忽視了一個問題就是主動性,如果你發現了自己中意并能勝任的工作,一定要讓網絡與現實相結合,主動出擊與用人單位聯系,上門接受招聘。坐等只能讓你淹沒在求職的人海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