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皮革業發展應走集約化可持續發展之路
在當前舉國上下踐行科學發展觀的形勢下,甘肅省發展皮革業應堅持經濟效益和環境友好的協調發展,走集約化可持續發展之路。
一、行業集中發展。國內制革業較發達地區,將制革企業向某一個區域集結,形成產業中心或產業帶,向地域集中。如廣東江門;福建晉江;浙江溫州、海寧;江蘇徐州;山東濱州等。使制革企業通過有序競爭,優勝劣汰,制革加工生產與經營向實力強、規模大的企業轉移,形成區域性規模化經營。
甘肅省制革原料皮十分豐富,就目前的發展狀況,應加快對制革企業的集中,不僅有利于產生品牌效應,而且有利于提高對外宣傳甘肅省制革業力度和影響力。同時,對于制革企業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邊角廢料,便于集中處理,節省成本,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
制革廠的相對集中能產生雪球效應,加速培育市場,吸引和帶動皮革化工企業、皮革機械行業以及革制品企業的快速加入,形成配套成龍的最佳企業組合,引導甘肅省皮革行業健康、有序、快速發展。
二、建立環保工業園區。解決環保問題,就甘肅省目前的皮革加工規模而言,任何一個企業單獨建立污水處理設施,都沒有能力購置全套的設備。而將制革企業相對集中后,制革企業污水集中排放,統一處理是制革企業環境保護工作的必由之路。
將全省所有制革企業集中在工業園區內,由工業園區統一提供公用設施,由工業園區建立一個大型污水處理總廠,集中有償處理各廠的排放污水和各種固體廢棄物。其優點是多方面的:
1、可由省皮革協會牽頭,組織全省的制革、毛皮、制鞋生產企業,按照功能、產業鏈進行區位定位,充分尊重企業的自主權,共同進行產業集群的中長期規劃。對制革業相關的專業市場包括毛皮交易市場、藍濕皮交易市場、輔料交易市場等予以綜合配套,可以避免產業集群化發展的盲目性和無序性,從產業布局上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為制革業實行節能減排的策略創造條件。
2、制革企業不必為高昂的污水處理投資和日常運行費用背上沉重的包袱,避免了污水處理設施的重復建設,有效地節約了生產成本,使制革企業能夠加大產品開發和創新的投入。
3、由于污水集中處理,有利于專業化分工后的污水處理能不斷提高污水處理技術水平,降低處理成本,提高污水處理排放質量,達到了減排目的。
4、便于執法部門的監控和管理。環境監測部門只要監控污水處理總廠的排放情況,而不必面對面所有的制革生產企業,有效地控制減排的效果。
5、根據甘肅省皮革原料皮的產量和流通量,總量約折合標張500萬張,可以建成年產50萬張的大型制革廠10家;再配套建設十幾家年產100萬雙皮鞋和50萬件皮具、皮革制品;一個日處理廢水15000噸和固體廢棄物50噸以上的綜合污水處理廠;一個日供水一萬噸生產用水的供水站。以上設施的建設,需占地面積220公頃左右,項目總投資約四億五仟萬。
工業園區建成后,每天可以回收大量的制革廢棄下腳料,由于數量較大,為資源化利用創造了條件,可將保毛法回收毛用紡織、地毯和提取化妝品用的膠原蛋白;利用廢皮邊角生產動物飼料、肥料和有機化工原料;利用含鉻皮屑生產再生革、膠合板等。真正做到綜合利用、節能減排,也必將會對甘肅省皮革行業走規模化集約的行業技術改造起到示范和帶動作用。
三、采用清潔工藝,加大技術創新的力度。皮革行業的技術開發集中體現在生態皮革、無鉻鞣制、酶法脫毛、清潔工藝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研制工作上,高起點發展優質皮革化工、皮革五金件和新型配套材料。以牦牛皮為研究重點,黃牛皮、山羊皮、綿羊皮、細雜皮并舉,進一步提高皮革產品質量及花色品種,開發清潔工藝、環保型工藝,加大產品結構調整的力度,有效地整合我省的皮革資源,以節能為主導,盡可能減少排放,以期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甘肅省是全國五大牧區之一,大力發展皮革工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并能帶動相關產業同步發展。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方針的實施,必將帶動甘肅省經濟政策和產業結構的大調整;促使資源和資本的最佳配置的快速、有效地實現;加快人們思想的大解放、觀念的大更新。借助于這個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發揮自身的技術優勢,認真貫徹執行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全省節能減排工作的意見》,逐步建立和完善促進皮革科技發展的創業孵化體系;建立以生產力促進科技中介服務體系;建立穩定增長的科技投融資體系;建立相應的配套機制,以實現多層次、寬領域合作為目標的協作機制,以人為本的創新激勵機制。實現皮革行業區域化布局、市場化運作,力爭在短期內將皮革行業單位耗能和廢棄物排放降低20%。推動節能減排在皮革行業內的科技進步,加強循環經濟的發展,節能減排與生存發展相輔相成,配合相關部門完成全省節能減排的最終目標。
- 上一篇:甘肅省皮革行業亟待振興
- 下一篇:以高質量黨建引領皮革行業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