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堅鞋業演繹“鞋”的“喜劇”
輕點鼠標,電腦屏幕上的鞋樣越修越完美;按下按鈕,精密控制的壓模機將鞋幫準確壓固在楦頭上……日前,記者在華堅集團廣東東莞華寶鞋業生產車間看到的情景,徹底顛覆了腦海中對于鞋廠的舊印象。
“發展、轉型、升級”,是東莞華堅集團搏浪前行,發展壯大的“六字真言”。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張華榮表示,正是依靠這“六字真言”,華堅集團才乘風破浪,從制鞋小作坊發展成今天擁有10余個子公司,2萬多名員工的鞋業大集團。
■ 發展:一心一意做好鞋
“一心一意把鞋做好”是華堅人專注鞋業制造,從而把生意做大、做強、做精、做穩的真經。
地處廣深高速東莞石鼓出口的華堅鞋業集團,距廣州、深圳均半小時車程,作為珠三角典型的外向型加工貿易企業集團,華堅是廣東改革開放以來企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1996年,張華榮帶領80多個江西人南下東莞創業,創業伊始專注鞋業制造。不久,華堅人認識到,靠低端產品賺取微薄利潤不是長久之計。于是,華堅團隊苦心鉆研工藝技術,改革企業管理,憑著那股“把鞋做好”的決心,終于依靠精湛的技術、卓越的品質和一流的服務,贏得了多個國際知名品牌青睞。
10多年來,華堅集團先后開設多家工廠,為國際知名品牌加工中高檔女鞋,企業實力越來越強。當不少中小型鞋廠還在看客戶臉色艱難生存時,華堅已經理直氣壯地選擇客戶了。時至今日,華堅已發展成擁有42條生產線,年產1500萬雙,年出口創匯2.2億美元的中國最大中高檔女鞋出口制造企業。
2007年以來,在國內原材料價格上漲,人民幣升值等國內外大環境影響下,珠三角以加工貿易為主的勞動密集型企業面臨經營困境。珠三角近一半的鞋出口企業受到了沖擊。
華堅也面臨利潤攤薄的窘境。華堅人又一次在改革創新、內部挖潛中尋找發展出路:向生產流程精細化、工藝標準合理化要效益,使利潤提高了2%—3%;通過動員一線操作和管理員工就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節約資金200多萬元。
公司鞋材中底部的劉學鳳介紹,通過對不合理流程的調整、合并、重組、簡化,整套中底制作流程時間從幾個小時縮短到45分鐘;通過對員工放料方式進行改善,人均時產能由原來的9.8雙提高到13.8雙。
■ 轉型:打造完整產業鏈
“幾年前,還在別的企業滿足于低端代工,賺取加工費時,華堅已居安思危做起了兩件事:產業鏈一體化,生產地多極化。困難時期,這就是我們的優勢!睆埲A榮說,這種轉型使得公司在成本增加了12%,利潤率從8%—10%下降至2%—5%的困境下能挺過來。
一般認為,產業分工越細、越專業,生產效率越高,華堅卻反其道而行之──由單純的成品鞋制造,朝鞋業產業鏈一體化轉型:1999年華堅二廠投產,此后陸續開設的三廠、四廠,把企業的產業鏈從鞋材延伸到模具、制楦等環節;10年發展,華堅已把從原料、配件、模具,到生產、成品、銷售的一整條產業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打造完整的鞋業產業鏈。當時,不少同行嘲笑華堅“傻帽,花冤枉錢”。對此,華堅人秉承的卻是“十年鞋匠奠定基業”永續經營,做百年企業的理念。
事實證明:自行生產原料、配件、模具,為高品質的成品鞋制造奠定了過硬的質量基礎,由于擁有中底、PU底、橡膠底、楦頭等的研發生產能力,客戶紛至沓來;而不從外購進生產原料、配件等,使利潤鏈條變長,在困難時期,大大提升了企業抗風險能力。
華堅集團副總經理涂火保算了筆賬,假設做一雙價格10美金的成品鞋,有6%的利潤,也就是0.6美金;做一雙3美金的大底,有8%的利潤,也就是0.24美金。“如果我只做成品鞋,從別人那里采購大底,那我就只有0.6美金的利潤;如果我自己都做,那我的利潤就是0.84美金!
2002年,華堅在江西贛州投資5億元,興建贛州華堅國際鞋城,率先在行業內成功實現產業梯度轉移:在外部環境最好和企業快速成長的時候,提前完成了企業的區域布局和結構轉型。此后,華堅又先后在廣東江門、河南項城投資設廠。
■ 升級:產業永遠無“夕陽”
面對困境,一些企業不堪重負而倒閉,一些企業左顧右盼,期望政策環境改善。而在困難中求穩定,在穩定中求發展的華堅集團,已做起了產業升級的長遠打算。
“以前是客人設計,我們加工,現在是我們研發,供客人選擇!痹趶埲A榮看來,沒有夕陽產業,只有夕陽技術,不斷自主創新,提升層次,傳統產業就能不斷煥發新的生機。
“面對波詭云譎的市場,企業只有在技術、產品上革新才能生存!2005年以來,華堅先后成立7個研發團隊,研發人員2800余人,直接從意大利、西班牙等傳統制鞋強國聘請設計師,每年研發費用達到3800萬元人民幣。
華堅果斷調整市場戰略,由單一的加工貿易轉為加工貿易和自主品牌共同發展,投資4000萬元,先后引進“成龍”品牌,收購“卡佛兒”品牌,自創COLCO品牌,在北京、上海、沈陽、廣州等全國主要城市開設專店、專柜200多家,并計劃在國內開辦3000家自主品牌專賣店。
“我們有對腳進行掃描的機器,準備掃描10萬人的腳型資料,統計100個碼的標準。”華堅開始為雙腳不對稱的人群提供專門的精細化服務。華堅集團與瑞士聯邦技術與創新委員會及瑞士南方科技應用大學聯手,就產品個性化定制服務的世界行業標準(百碼標準)進行深度研究,搶占該領域制高點。
2008年7月,由華堅集團一期投資6億元,占地20萬平方米,集研發、貿易、品牌孵化、產業物流于一體,旨在為全球鞋業提供新材料應用、新技術等研究的世界鞋業(亞洲)總部基地在東莞正式開工建設。
發展、轉型、升級,是所有外向型加工貿易企業擺脫困境,化危機為轉機的六字真言。身兼亞洲鞋業協會主席的張華榮說,我們的升級不是解決當下的困難,而是為未來3年至1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演一出行業升級、永續經營的“喜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