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實錄:當白領,究竟有勁沒勁?
這幾年來,“白領”一詞頻繁地出現在各種傳播媒介中,一時間“白領”成了一道香噴噴的熱菜,如果再加上“麗人”點綴,則又演繹成另外一道誘人的風景,足以令那個圈子之外的所有女孩子們伸長脖子、瞪大眼睛地羨慕。而且“白領麗人”們的穿著打扮也可以成為一種仿效――“白領風范”。于是,一些年紀輕、學歷高,從事金融、保險、證券、計算機、房地產、廣告、報刊書籍以及在外資或合資企業工作的小姐們便成了當下的白領階層,并且眼瞧著如日中天、炙手可熱,但身在其中的諸位卻小聲嘀咕:當白領沒勁!
這份工作太揪心 (陳小姐 26歲英資公司經理秘書)
我做秘書已經快兩年了,之所以還在堅持,一是當初謀取這個職位非常艱難,甭說做秘書必需的專業技能和外語聽說讀寫速度的考核,光是體檢就進行了四次,從頭到腳都查遍了,驗血抽走了好幾管子。好不容易一路拼殺過來,座位還沒捂熱就走,對不住自己付出的辛苦;二是眼下的這份薪水足以讓我一走出這個辦公室之后就挺起胸膛;三是不能老跳槽,每跳一次就要重新開始一次,特別累心。
其實,外國老板還是很會算計的,一個外方雇員的工資是中方雇員的2至3倍,還要提供住宿和年假。西方發達國家市場經濟走過了那么多年,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的管理體系,而我們中國人的學歷再高,但生長環境提供給人們的還是計劃經濟的思維方式。我坐在秘書室經常聽到那個英國佬陰陽怪氣地給中國雇員“上課”,心里挺不是滋味。好在我和那些雇員知道有必要好好學習,否則這種文化背景的沖突就讓人受不了。
還有就是作為一個秘書必須要了解上司的心理,要學會察言觀色、機智靈活,業務上的事情好說一些,因為客戶大多是中國人,但其他方面配合起來就有一定難度,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掌握他們的思路就比較困難。女秘書和男上司之間最容易產生新編故事,如何慎重處理要花費很大心思。比如說他請我吃飯,我就要摸清他請客的原因,如果這個原因站得住腳,我會欣然前往,如果自己認為他請客的原因不合適或者模棱兩可,我會婉轉拒絕。有時候,我覺得自己是在周旋,什么時候周旋不下去了就不干了。
具體工作和整個生存環境脫節(張女士 31歲電腦服務中心客戶主管)
我是學計算機的,大學畢業進了電腦公司,后來又調到一家外國品牌的計算機服務中心負責維修工作,月收入4000元左右。表面上看我挺滋潤的,上班有統一的工服、免費午餐、冷暖空調、班車接送,下班之后穿著也比較講究。但我回到家里卻要承受這種反差帶來的心理障礙,北京胡同的那種小平房,又黑又潮,冬天取暖仍舊是蜂窩煤爐子,最讓人別扭和難以忍受的是不管刮風下雨,要方便只能上胡同里的公共廁所。
我從小就在北京的胡同里長大,按理說對這種環境能夠忍受,但工作環境的舒適的確給我帶來一種巨大的反差。我先生在一家廣告公司上班,我們一直想在外邊租一套條件比較好的樓房,但那么高的月租又受不了。買房,一下子也拿不出那么多現錢。貸款就是欠債,讓人心里不踏實。我們的收入不低,但要不斷學習,一次學費就好幾千。不學根本不成。我覺得自己和實際情況中的白領們在整體上差一大塊。而這種差距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不是我一個人努力就可以改變。有時候,我反而認為白領藍領的無所謂,關鍵是要有一份干起來順手的工作,有一個比較好的生活和居住環境就是人生的最大幸福。
不一定要什么說法(青兒 職業策劃人兼撰稿人)
有些人特別愛給別人和自己弄個名分,過去有很多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稱呼,現在又弄開了“白領、粉領、藍領”什么的。過去以政治界定,現在以經濟畫框框,說到底就是有些人的心態不成熟,好像總得給自己的名分找個位置才穩妥才踏實。有些人在名片上印滿了各種頭銜,累不累呀?我是從報社出來的,一開始出去采訪,人家問我是干什么的?我說自己會寫文章。臨別時人家說您留個名片。我說沒有,給您寫一個聯系電話吧。人家說您究竟是什么得寫清楚,我這兒的名片是分門別類。結果,我就給自己寫上了“作家”。傳統的力量太大了,分門別類無處不在,后來我還是印了名片。
我估計自己應該屬“白領”之列,因為從收入上講我屬于中高等,當然無法跟發達國家白領們年收入6萬美元比;另外我也是非體力勞動者,按這兩項標準衡量我是“白領”。其實,把我歸入哪類都無所謂,做不做“白領”又有什么意思,關鍵問題是得干活,不干活沒飯吃。青年報的記者采訪我說是“SOHO”一族,是更“白領”人群。我倒是在好多媒體見到過那個稱呼,但我還是那句老話,別給自己安裝“名分”,最重要也最實際的事情是工作。管我叫“白領”、“金領”都沒什么實際意義。
別混淆概念(杜楊 外資企業財務人員)
我是從國企考進外企的。現在這份工作特緊張,我都忘記泡上一杯茶再看會兒報紙是什么滋味了。關鍵問題還不是工作期間的滿負荷,而是工作之后的補充學習。在國企學習是為了更好地工作,單位也支持,可以利用工作時間,外企就不行了,學習是個人的事情,完全靠下班之后。在外企工作的最大收獲就是覺得不學習會被淘汰,大學里的那些知識根本不夠用,必須隨時補充。
現在,我幾乎沒有一點閑暇時間,可我看人家發達國家的白領階層是有閑暇時間的。和人家相比,我在工作上和他們一樣全身心投入,但我沒有他們的休閑方式,缺了很重要的一塊。我個人認為一個概念不能割裂開,“白領”是一個階層,應該有著比較完整和相對規范的內涵,就跟太太和婦女不是一個概念一樣,不能混淆。
- 上一篇:白領階層小心“高技術病”
- 下一篇:女白領的四大隱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