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大亨年薪9100萬美元從哪里來?
9月25日,在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求職者在州辦招聘會上等候登記。當日,美勞工部報告說,受到經濟放緩以及颶風來襲的影響,上周美國首次申領失業救濟金的人數猛增3.2萬人,升至49.3萬,達到近7年來最高水平,并遠遠超過分析人士預計的44.5萬人。 新華社/法新
去年8月31日,筆者在本欄目發表了一篇短文,題目是《“錢生錢”與辦實業》。當時美國的次貸危機剛發生不久,為文的目的是給大家提個醒:別一心想著在股票和基金上賺大錢,要多想想風險,尤其是要明白:是誰在后面長袖善舞,興風作浪。
一年多過去了,筆者沒有料到的是,次貸危機竟然那么快就引發了一場“金融海嘯”,不但小股民吃了大虧,就連威風十足的華爾街大亨也栽在了里面,哀求美國政府救市,而美國政府也呼吁世界各國救市。目前,美國國會雖然通過了8000多億美元的救市方案,但能不能填滿巨大的黑洞、擺平金融市場,還是個未知數。人們不禁要問:這到底是怎么了?
大約從上世紀60年代末開始,資本主義經濟活動的重心從實業轉向了金融。大資本家發現,由于生產過剩(其實并非真正過剩,大半是窮人買不起),在實業部分擴大再生產已無厚利可圖,于是就把大筆的資金轉向金融市場,企圖賺大錢,賺快錢。于是,期貨、期權、金融衍生產品、對沖基金等一系列眼花繚亂的創新產品登場、放大了,他們不滿足于在本國“玩”,還一個勁地壓發展中國家開放金融市場,以方便他們巧取豪奪,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就是他們的杰作。
在一段時間里,華爾街的大亨“玩”得真是得心應手,財源滾滾,那些大機構的頭兒腦兒年薪高達幾千萬美元。這次倒閉的雷曼兄弟公司的首席執行官理查德·富爾德2001年的薪酬高達9100萬美元。難怪美國議員要問:“你的公司破產了,國家處在危機之中,而你卻(在8年里)得到4.8億美元。我有一個最基本的問題:這公平嗎?”
就在大亨們享受金融盛宴的同時,美國的經濟發生了質的變化:1990年,美國廣義金融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首次超過了制造業。這就是說,美國每年的財富有一半以上是“錢生錢”生出來的,另外不到一半才是通過生產產品創造的。美國衍生金融產品的市值曾高達300萬億美元,是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23倍。這就像一個小孩吹出了一個比自己大23倍的肥皂泡。肥皂泡在陽光下是美麗的,可惜,它總是要破的。
在肥皂泡沒破的時候,這些大亨們總是譏笑別人不懂得“創新”,不敢搏,不相信“市場看不見的手”。現在,人們終于明白,他們不是嚴肅的金融家,而是敢于豪賭的賭徒,并且,沒有良心。
現在,金融海嘯還沒過去,似乎還沒到“痛定思痛”的時候,但有兩點是很明顯的:第一,一個國家僅靠“錢生錢”是強不起來的,必須要有自己的實業,有自己的高科技,有自己的核心技術。虛擬經濟是以實體經濟為基礎的,如果只有虛擬經濟,只想搞金融,那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必然要枯竭的。第二,真正意義上的金融決不是投機,而是要把社會上的錢合理配置到大有希望的產業上去,配置到高科技項目上去,以便生產出好的產品來,在市場上實現新的利潤。這樣生來的錢才是真正的財富。如果一心想暴富,一心想投機,一心想把別人口袋里的錢弄到自己的口袋里來,這非但沒有生出一分一厘新的財富,而且很可能自己也要賠光。
次貸危機是件壞事,但也可以變為好事,那就是給我們以有益的啟示:一夜暴富夢難圓,勤勞致富天地寬。
昔日華爾街“金領”今成街頭“賣藝人”
經濟寒流襲來,華爾街瑟瑟發抖。大手大腳慣了的許多美國人,也不得不開始勒緊褲帶過日子。而曾經叱咤金融市場的華爾街金領也變得無事可做,只得來到街頭玩玩雜耍,喚起人們對失業者的重視,順便賺幾個小錢。
根據美國有關部門7月份的調查,22%的美國人甚至減少了看醫生的次數來省錢。非必需類食品和飲料的銷售也在下降。大街上的自行車也明顯多了起來。據說,不少年輕人俱樂部都號召騎自行車上班,省油、環保,還鍛煉身體。金融貴族們也只能暫時收斂起奢華的生活。有報道說,一位投資商打電話給游艇公司,問能否取消他先前訂購的價值2500萬美元的游艇,但游艇公司表示,如果違約至少得賠付10%的違約費。這名投資商進退兩難。
美國失業白領槍殺全家
印度裔美國人卡爾西克·拉賈拉姆今年45歲,在同行眼中是精明的財務經理人,在鄰居眼中是疼愛孩子的慈父。
警方10月6日在拉賈拉姆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市一高檔社區的家中發現,這個家庭的6名成員全部遭槍擊身亡,兇手正是拉賈拉姆。
拉賈拉姆自殺前給警方留下信件,把自己這一舉動歸咎于“經濟困難”。
"勒緊腰帶"過日子 美國生活方式遭遇"完美風暴"
對于大多數特別是那些年齡在60歲以下的美國人來說,他們突然發現自己竟然生活在一個原本只能在書本上看到的新時代。事實上,美國正處在一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最嚴重的金融恐慌當中,這場危機完全可以與類似1907年以及1929年的嚴重金融危機相提并論,但人們目前還無法預期它對整個金融體系、經濟和社會所帶來的全面影響。摩根士丹利經濟學家理查德·伯納將這次金融危機戲稱為“完美風暴”,它雖然由次級抵押貸款所引起,但根源其實是美國人所崇尚的“舉債度日”的生活方式。一直以來,無論是普通民眾、華爾街高管還是美國政府,都在以這樣或者那樣的方式“舉債度日”。
美國需要一場改變
曾幾何時,美國人生活方式被定義為“拿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但目前的困境迫使人們對這種生活方式進行反思。美國億萬富翁索羅斯12日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采訪時表示,美國生活方式“重大調整”之日已經到來。美國《新聞周刊》國際版主編法里德·扎卡里亞認為,這場危機足以使美國以及其他風行“杠桿”交易的國家和地區警醒,如果人們能夠改變“舉債度日”的生活方式,危機將成為不幸中的大幸。
- 上一篇:汪江波:放棄10萬年薪 他回鄉當村官
- 下一篇:富士康的工人加班費該由誰來支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