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普通布鞋到名牌皮鞋
我出生于1978年5月18日,是祖國改革開放的同齡人。而立之年的我,回首30年來走過的路,感受良多。
說起路,自然離不開鞋子,那就從鞋說起吧。
我是一名教師,在市直二小就職。一天,我在課堂上講到這樣一篇文章:主人公因為下雨脫去了鞋子,光腳回家,學生們聽后十分詫異,而我卻感同身受。小時候,我穿的都是母親做的布鞋,夏天一雙單布鞋,冬天一雙棉布鞋。每逢雨天,放學時總是脫掉鞋子裝進書包,光腳回家。夏天還好,秋冬天,那刺骨的冷也得忍著。因為鞋子濕了,就不耐穿了,做一雙布鞋是很不容易的。
1994年,我考上了大學。到大學報道前,母親給我做了一雙塑料底的布鞋,穿上那雙鞋,我興奮不已,走起路來,鞋底和地面摩擦的“嚓嚓”聲也成了美妙的音樂。穿上這雙鞋,我從窮山村走進了城市,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它是那么不起眼,甚至有些土氣,但我卻感到無比喜悅和自豪。
第一雙旅游鞋是我在上大學時買的,因為要上體育課,那雙塑料底的布鞋顯然不能勝任,于是,我省吃儉用買了一雙質量低劣的旅游鞋,就這還新奇不已。
那時在老家,每逢有城里人來,我們最關注的是那走起路來“咔咔”作響的皮鞋。因為我在城里上學,父母就給我買了一雙皮鞋,那是1995年,當時正流行“三接頭”皮鞋。聽說皮鞋是要擦油的,我趕緊買來鞋刷和鞋油,一陣猛擦,把大半管鞋油全擠到了鞋上,結果把鞋弄得一塌糊涂。同學笑話我:“哥們兒,你真大方呀!”現在想起來,臉還熱熱的,心中難免有些酸楚。
1999年大學畢業,機緣巧合,我留在城里工作,鞋柜里的鞋也越來越多,但還沒有名牌貨。在這個“男裝看品牌,女裝看款式”的著裝時代,我顯然是不入流的。
女朋友送我一雙皮鞋,我也不覺驚奇,隨便穿上了。后來,女友告訴我,那雙鞋價值近千元。我當時確實吃驚不小,趕緊脫下來仔細端詳,反復撫摸,沒有發現特別之處。女友提醒我看看牌子,我這才注意品牌!你還別說,穿名牌的感覺就是不一樣。
去年裝修房子,妻子執意要把舊鞋扔掉。我挑選了幾雙執意留下:一雙母親做的布鞋、一雙旅游鞋、一雙“三接頭”皮鞋、女友送我的第一雙名牌鞋。我在鞋柜的最上層辟出一格,整齊放好。等我的孩子長大了,我要給孩子講講這幾雙鞋的故事。
一晃30年,這些鞋子記錄了我成長的足跡,折射出了我國改革開放帶來的滄桑巨變,我深深感受到,個人的命運總是和祖國的發展緊緊相連的。
- 上一篇:擦亮擲過來的鞋
- 下一篇:戰疫·秀洲丨小紅鞋完成了使命 但抗擊疫情的腳步不會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