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來過的鞋企,主動轉型俏“寒冬”
“只要用正面、積極、陽光的心態面對困難,能夠居安思危,通過發展、轉型、升級,勞動密集型產業就會成為中國經濟強勁增長不可或缺的‘發動機’,制造業在中國永遠有春天。”
也許國內消費者對廣東省東莞市華堅集團華寶鞋業有限公司并不熟悉,但全球排名前50位的中高檔女鞋國際知名品牌中有15個品牌的女鞋是在這里生產的,它是全球中、高檔真皮女鞋規模最大的制造企業之一。
今年7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華寶鞋業視察調研時,董事長張華榮向總理匯報了自己的經營思路:“發展、轉型、升級”。六個字反映了企業所走過的道路,是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
先機轉型增強抗風險能力
正是靠著這六個字,當傳統制造業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和低迷時,作為傳統勞動密集型企業、外向型出口制造企業、民營企業典型代表的華寶鞋業卻以自己的實踐發出了“中國制造業永遠有春天”的強音。
近兩年,當國內制鞋業普遍遭遇最難熬的寒冬時,華寶鞋業也面臨著同樣的困難和壓力,但它的經營業績卻頻現亮點,仍然保持著持續、健康、穩定的發展。
華寶鞋業2007年出口數量1451萬雙,比2006年同期增長10%以上,預計2008年實際出口數量仍將超過1400萬雙,保持著較大規模。與此同時,受匯率、成本、退稅政策等因素影響,2007年企業利潤一度大幅度下滑,但通過積極主動轉型和升級,2008年不但訂單數量沒有減少,利潤預計比2007年上升20%左右。
張華榮認為,這得益于企業在外部環境最好和快速成長時,提前完成了區域布局和結構轉型,大大提升了抗風險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空間。
張華榮說:“對制造業來說,制造環節直接影響到產品價格和行業效益。”從2001年開始,企業開始進行產品轉型升級,由單純的成品鞋的加工制造,全面轉型為集研發、貿易、皮革制造、鞋材制造、鞋機配套、成品加工、物流配送等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擁有完整的產業鏈有效地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使企業掌握更大的話語權,在今天激烈的競爭中形成明顯優勢。
另一方面,從2002年開始,企業主動進行了產業結構調整,由一地經營轉變為多地經營,投資贛州,進軍越南,北上項城(河南),布點江門,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從單一型向復合型提升,從簡單的空間分布到跨越時空的整合。
結構調整的前3年,企業在運營過程中效益并不明顯,投入很大,但是從2005年以后,效益開始顯現,由于成本優勢,同等的價格下,利潤就會比以前增加3%至5%。
著眼未來創百年高效強企
張華榮始終認為:“產業有差異,行業有分工,但是沒有高、低端之分。做得好的,能為社會帶來正面積極效益的就是好企業。沒有夕陽行業,只有夕陽企業。沒有低端產業,只有低端產品。無論人類文明發展到何種程度,無論經濟好或壞,只要有人就要穿鞋,有人穿鞋就要有人賣鞋、有人賣鞋就有人做鞋,制鞋行業是永遠的朝陽行業。”
面對著近兩年中國制造業遭遇的發展危機,張華榮始終堅信:危機背后孕育著更大的機遇。從歷史的經驗來看,每一次危機在淘汰一些企業的同時,往往也能夠給那些有遠見、有準備的企業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機遇。
因而,在華寶,著眼于未來創造百年高效強企的腳步始終沒有停歇:
由單一的國際品牌代工向品牌代工與自主品牌經營相結合的方向拓展,先后投資4000余萬元,引進“成龍”品牌、收購“卡佛兒”品牌、自創“COLCO”品牌,現已在北京、上海、沈陽、廣州等全國主要城市開設專賣店、專柜200多家;
通過創造新技術,參與新標準制定,推行個性化定制服務。現有女鞋碼數分級無法解決因人的雙腳不對稱造成的差異需求,經過深度科研,對數萬個不同腳型數據的采集,重新進行女鞋“百碼標準”的設定,全面推行女鞋的個性化定制服務。
為了順應世界鞋業發展趨勢,有效推動中國制鞋業的轉型升級,2008年,華寶擬投資6億元打造世界鞋業(亞洲)總部基地,項目建筑面積20萬平方米,集材料研發、技術創新、產品研發、品牌孵化、國際貿易、物流配送、商務服務、人才培訓、信息發布于一體,為全球鞋業新材料應用、新技術研究、新產品發布、新工藝培訓提供全方位服務。
張華榮說:“華寶通過自身10多年的發展歷程證明,只要用正面、積極、陽光的心態面對困難,能夠居安思危,通過發展、轉型、升級,勞動密集型產業就會成為中國經濟強勁增長不可或缺的‘發動機’,制造業在中國永遠有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