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環境是上海吸引金融人才的關鍵
根據今年最新一期《全球國際金融中心指數》所羅列的指標,建設金融中心最重要的因素是吸引一流的金融人才。因為金融主導權的爭奪完全是一場知識集約型要素的較量,因為高附加價值的創造只有精通金融業務的高端人才才能勝任。
除了最重要的“人才”因素以外,《指數》中還包括其他十二個重要因素。這里,根據國際金融機構對影響金融中心建設的諸因素所做的重要性評價,按序排列如下:
第二,金融業務順利展開所需要的寬松的制度環境。這對實體經濟發展放在首位的東亞國家來說是最大的挑戰。第三,要能夠成為各個洲際或國家及地區金融服務的中樞,即非常便捷的能夠把每一筆交易都及時地通過有效的“網點”,在成本最低、質量最高的地方迅速完成。第四,要具有良好的外部網絡效應——隨時能夠匯集需要服務的廣大客戶。第五,在開展一切金融業務的活動中,要能夠享受完全同等的國民待遇。第六,改善經營環境過程中所需要政府的迅速和及時地回應,政府的行政效率,決定金融中心的發展能量。第七,要具備合理的企業稅制度。但這并不意味著稅負越低越有吸引力。第八,要使開展金融中心業務所需要付出的運營成本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內。其中,當然包括最關鍵的人力資本的成本因素。第九,能夠及時提供最好的專業化后勤服務。
第十,保證一流的生活環境和質量。金融人才由于超強的工作壓力,在閑暇時間能否通過舒適的生活環境來緩解身心疲勞這一點,也看得較為重要。比如,在日本,很難簽發為外國金融人才提供后勤服務的專職保姆所需要的入國簽證。這一問題在日本國際銀行協會撰寫的“東京應該作為全球范圍的金融中心” 報告中還被重點指出。
第十一,是否具有容易融入的文化和可以交流的語言,也是金融人才評價自己的能力能否正常發揮的一個重要因素。第十二,開展金融業務所需要的房地產質量和數量。如果沒有一個現代化的金融街乃至金融城,很難形成金融業務所需要的集聚效應,從而發揮不了其規模經濟性的比較優勢。
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要素多達13個,而稅收優惠政策并沒有我們想像的那么重要
最后,才是考慮個人所得稅的優惠程度。所以,中國政府在吸引人才政策上,更應該關注上述金融人才所需要的投資環境。
作為中國,我們應該盡最大努力去發揮國際金融中心所需要的六大基本功能這才是改善投資環境最有效的切入點!它們包括:價格發現(良好的投資環境需要放開利率和匯率等要素價格的管理)、風險分擔(它取決于市場的金融創新能力)、流動性保障需要盡快在資本賬戶項下的自由兌換方面做出重大突破、信息生產具有一流的現代化信息披露平臺和包容的信息披露的胸懷、公司治理(它需要規范的監管體系和崇尚公平競爭的企業文化)和價值創造(實體經濟的強勁發展充分反映在投資者的收益上)等。這六大功能之間不是替代關系、獨立關系,而是互補關系、協調關系。
只有發揮和協調好這六大基本功能,上海,才能以它優良的投資環境來吸引來自全球的高端金融人才,才能從真正意義上建立起一個具有支撐亞洲乃至世界的強大實體經濟所需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從而才能在國際舞臺上擁有較高和較穩定的金融主導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