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營銷:李寧在模仿中超越
李寧和他的品牌在北京奧運會上又一次大放光彩。作為一個體育品牌,借助奧運似乎是一種必然,品牌營銷第二章第二節附有關于李寧品牌的案例分析,這個案例原本是剛出版不久《整合營銷傳播典例》中分析其品牌價值的,適逢奧運用于品牌營銷也很妥當。
與國際品牌耐克的輝煌相比,李寧品牌最多只能算是一個剛剛起步的追隨者。不論是商標符號還是廣告語,抑或是體育營銷模式,李寧都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耐克模仿者。可以說是耐克為李寧引導了走向成功的道路,而李寧也正是在對耐克的模仿和追隨中不斷創新,才逐步建立了中國體育品牌的個性,并進而開始了國際化的跨越。2005年在中國中央電視臺舉辦的“CCTV我最喜愛的中國品牌”評選中,“李寧”成為唯一入選的運動品牌。李寧品牌的成長,印證了一個中國體育品牌從傳播手段到核心價值整合的完整過程。
1990年李寧有限公司在創立之初即與中國奧委會攜手合作,通過體育用品事業推動中國體育發展,并不遺余力贊助各種賽事。“推動中國體育事業,讓運動改變我們的生活”,這是李寧有限公司成立的初衷。李寧相信:人有無限潛能。運動讓人更加自信,敢于表現,不斷發掘潛能、超越自我。如果說廣告語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個品牌的內涵,那么“一切皆有可能”就是李寧品牌在過去的15年不斷積累和完善的結晶。多年來李寧公司的廣告語曾經不斷變化:從最早的“中國新一代的希望”到“把精彩留給自己”到“我運動我存在”、“運動之美世界共享”、“出色,源自本色”,直到現在的“一切皆有可能”,李寧品牌在變化中逐步積淀出它獨有的內涵。
“一切皆有可能”不是一個單純的廣告口號,它需要很多東西來支撐,同時也需要讓更多消費者真正感受和體會其內涵,為此李寧選擇了通過體育營銷凸現品牌價值。體育營銷是一項精心構建的系統工程,企業在體育贊助的時候,必須使體育文化、品牌文化與產品推廣三者和諧統一,融入到企業運作的各個環節中共同發展,從而形成一種獨特的企業文化,達到一種企業與消費者的共鳴狀態。而體育用品的核心消費群體是年輕一代,一個體育品牌品牌只有得到年輕一代的認同,才可能真正實現它的價值,為此李寧把品牌傳播的焦點對準了大學生一族。“80后一代相對而言并不在乎做事的結果,他們更看重體驗的過程。所以我們的產品和品牌策略一方面強調過程的‘享受’,另一方面營造‘挑戰’的平臺,希望他們通過李寧的活動和產品,實現心中的英雄夢。”李寧公司品牌營銷部經理這樣概括李寧和80后的情感溝通。80后消費者中,更在乎產品本身,對價格不是那么敏感,所以除了提升產品的時尚外觀和高科技含量之外,李寧更加注重產品的國際化風格,更加強調重量級代言人對品牌影響力的提升。
2004年10月,李寧公司作為唯一指定運動裝備贊助商,贊助大學生3對3籃球賽,其賽制和“一切皆有可能”的品牌定位十分貼切,在比賽中提出“不服就單挑”,比賽過程中先安排8分鐘團隊作戰3對3打,剩下2分鐘每隊選出最強的人進行單挑,而且單挑環節是雙倍記分的,就算團隊賽比分落后,也有可能在一對一中扳回來。這一賽制將“一切皆有可能”演繹得淋漓盡致,此項賽事戰火燃遍北京、上海、廣州、天津、哈爾濱、南京、杭州、成都、武漢全國9大城市,賽事轉戰120所高校,共有2536支參賽隊伍、萬余名大學生,進行了超過5300場的較量,受到在校學生的熱烈歡迎。這種活動不但加強了品牌的親和力和認知度,而且增加了品牌與消費者面對面的溝通機會,比起簡單運用“明星+廣告”營銷模式更加有利于建立品牌關系。奧運會作為最大的國際體育盛會,一向是李寧公司展示形象的窗口。自從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起,每屆奧運會上李寧公司都會贊助中國體育代表團,此后李寧公司開始贊助國外代表隊,啟動自己的國際化進程。從贊助法國體操隊、捷克體操隊、俄羅斯大學生代表隊、西班牙女子籃球隊。2004年6月,李寧公司與西班牙籃協簽約,當年8月李寧籃球裝備伴隨著西班牙籃球隊揚威雅典奧運會,這次成功使李寧及李寧籃球品類受到空前關注;一個月后李寧公司趁勢推出專業籃球鞋FreeJumper系列,成為國內第一個進軍專業籃球市場的品牌。2005年年初李寧正式成為NBA合作伙伴,李寧公司以體育為載體,逐步擴大了自己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真正使李寧品牌與巨人并肩的是2006年8月14日。這一天贏得過四枚總冠軍戒指的沙奎爾·奧尼爾和李寧公司簽約。當體操王子李寧站在身高2米16的NBA明星奧尼爾面前時,他的高度正好到達奧尼爾的胸膛。簽約這位NBA歷史上最偉大的中鋒之一,對李寧公司來說是品牌國際化的一次巨大勝利。大鯊魚奧尼爾是美國名人堂中唯一一位NBA現役球員,幽默而霸道,是NBA塑造的完美“NBA式球星”。為了捉弄姚明,他花大力氣學說中文“你好哥們”;為娛樂大眾,他硬著頭皮約會庫爾尼科娃;在2006年的NBA總決賽前,他還嘆息著說:“像我這樣既傷感又性感的老家伙真是不多了。”正因為如此,奧胖在體育界和球迷心目中的影響力非常大。而這些又都在一定程度上契合李寧所倡導的“一切皆有可能。”也許是從喬丹與耐克的結緣中得到了信心,雖然34歲的奧尼爾面臨退役,但是李寧公司相信球星的價值會得到延續。對此歐美主要媒體也格外關注這個來自中國的體育品牌,紛紛對其發出采訪請求。
雖然李寧與世界超級體育品牌的距離還很遠,其品牌宣言在模仿中還不十分成熟,但是它所堅持的專業化精神和運用體育營銷模式,都在傳達著一個確切的信息:隨著一個東方民族的復興,本土體育品牌的崛起已經不遠,從中國走向世界“一切皆有可能”。
這是一個品牌營銷時代,任何商品一旦失去了品牌支撐都將失去持久的生命力。正如著名的星巴克CEO霍華德·舒瓦茨所說的那樣,以寶潔公司為代表的傳統的品牌推廣模式——即以大規模分銷和鋪天蓋地的廣告來占領市場,然后再集中全力從的競爭對手中搶奪市場份額——正成為過時的模式。一個耗費巨資的廣告計劃并不是創立一個全國性品牌的先決條件,即它并不能說明一個公司有充足的財力就能創造名牌產品。作為體育用品市場的一個新興品牌,李寧經過10多年的市場磨練,在模仿和學習中一步步走向成熟,并逐步形成了屬于自己的品牌價值和整合傳播模式。
1.通過品牌定位構建品牌內涵
整合營銷傳播在建構品牌過程中,同樣也面臨著品牌定位問題。品牌定位意味著對品牌內涵和品牌價值的確認,是實現整合傳播的必然步驟。作為耐克品牌的模仿者,李寧品牌在起步階段曾經試圖在中國復制耐克,專業于體育品牌這使其獲得了前期的巨大成就。但是隨著競爭的深入,李寧品牌面臨著一個老化和缺少活力的威脅。蓋洛普公司為李寧品牌所能做的消費者調查顯示出一系列嚴峻問題:李寧品牌目標消費者不清,品牌面臨被遺忘的危險,品牌的個性不鮮明。顯然李寧的品牌力在衰減,所以品牌重塑勢在必行。公司的市場部、營銷部以及營運支持部承擔了這次品牌定位任務,在廣告商配合下一個新的品牌理念得以確立:一切皆有可能。“一切皆有可能”意味著沖破極限,一切剛剛開始,一切都可以從無到有,它不僅體現了體育價值而且體現了年輕樂觀的人生追求。這一品牌定位雖然仍舊沒有完全擺脫對耐克的模仿,但是它改變了以往的定位模糊,賦予李寧品牌清晰而又清新的價值內涵,同時也給李寧品牌創造了確切的傳播可能。可以說,李寧品牌定位經過了一個S形的發展過程,這個過程恰好表現了一個品牌“興起——低落——復興”這么一個過程。李寧品牌經過這個過程,實現其了品牌定位從模糊走向清晰。
2.運用體育營銷傳達品牌價值
整合營銷傳播需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營銷傳播手段,對此李寧品牌選擇了體育營銷。體育營銷作為一種事件營銷,超越了簡單的廣告傳播模式,它集熱點關注、公關宣傳、人際傳播等營銷傳播手段于一體,堪稱是一項精心構建的系統工程。它需要將企業自身的特點與體育賽事有機結合,品牌定位,企業文化,管理風格等和體育賽事聯系在一起是否貼切,能否真正體現品牌的價值都決定體育營銷的成敗。而體育營銷也不止是停留在單純的體育贊助和“體育明星+廣告”的營銷策略,它還必須滿足大眾對品牌認知的渴望,有力地達成品牌傳播的效果。從2004年以來李寧公司正式調整運營策略,重新規劃體育營銷,以籃球作為主要載體在傳播品牌價值方面奏響了一個個的精彩樂章。從大學生籃球賽到贊助西班牙隊獲得世錦賽冠軍,從簽約達蒙·瓊斯到攜手沙奎爾·奧尼爾,李寧在不斷向世界展示自己品牌的同時,也不遺余力地對它所參與的事件推波助瀾,這些似乎都在向世界宣告:只要你足夠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3.營造品牌文化保持品牌張力
對于現代營銷而言,當產品質量不再成為技術瓶頸,售后服務也不再是消費障礙時候,品牌自身所包涵的文化內涵將決定它的市場命運。品牌不再僅僅是營銷部門的問題,而是一個涉及公司上下各個部門的問題。品牌被看作是“公司DNA”,它決定公司的壽命、公司的品格以及公司未來的生長形態。在整合營銷傳播視野里,品牌關系并不僅僅是公司外部形象,也是公司內部那種無形而又可感的文化。只有在企業和員工中建立一種清晰的、引以自豪并自覺維護、全力改善的品牌文化,才有可能使之實現強有力的外部擴張。在遭遇成長的上限之后,李寧公司投入更多的熱情激活業已老化的品牌,使品牌成為一種包涵高度文化認知的價值承諾:李寧品牌所展示的決不僅僅是體育用品,而是一種生活品質和生活境界。“一切皆有可能”雖然剛剛開始,但是它在一定意義上是一種人類奮發進取、超越現實超越自我的追求象征,用體育精神對此加以闡釋,正是一種理想與體驗的完美結合。它不僅屬于李寧公司和李寧品牌,也屬于那些積極進取尋求超越的人們,正是在這一點上李寧創新性地構建了品牌文化的張力。
- 上一篇:經典營銷管理理論薈萃
- 下一篇:2萬多雙愛心童鞋,一路向西 溫暖進西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