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馬下油鍋
一個農場主買了一匹千里馬,回到家中發現實在沒有什么大事需要千里馬去完成,便把馬養在那里。時間長了,家里人開始埋怨農場主,說他好草好料養了一匹沒用的馬。農場主也覺得大家說得有道理,便決定給千里馬安排工作。可農場里除了耕田、拉車、拉磨外,根本沒有其它工作可以用到馬,于是農場主決定用千里馬去耕田。
千里馬馳騁慣了,一到田里便開始奔跑,把扶犁的農人拉著摔了好幾個跟頭,再沒有人愿意用千里馬耕田了。
農場主又用千里馬去拉車,可千里馬跑得太快,很快就把車輪子拉掉了。看來千里馬也不適合拉車。
農場主沒有辦法,就把千里馬送到了磨坊,讓它和一頭驢子一起拉磨。開始千里馬總是走得太快,驢子根本就跟不上,農場主就讓伙計們用鞭子抽打千里馬。只要千里馬走得稍快了一點,伙計的鞭子就落到了千里馬身上。慢慢地,千里馬適應了拉磨,和那頭驢子配合得非常默契了。
農場主看到千里馬終于派上了用場,很高興。可不久他又覺得千里馬既然干著和驢子相同的活兒,就要享受與驢子同樣的待遇。于是千里馬好草耗料的特殊待遇沒有了,每天吃著和驢子同樣的草料。
千里馬越來越老實、溫順了,拉磨時也不再高昂著頭了。
有一天,農場主上山巡視,不慎被獵人布置的打狼的夾子夾住了一條腿,隨從的人好不容易把他弄回家里。當地的醫生說農場主傷勢很重,需要立即送到城里救治。農場主當即想起了那匹千里馬,他讓家人從磨坊里拉出那匹千里馬,由醫生護送自己去城里救治。
千里馬終于又有了馳騁的機會,一上路便開始奔跑,雖然身上載著兩個人,但它的速度還是很快的。可沒跑出多遠,千里馬就因為體力不支而放慢了速度,最后索性在原地轉起圈來了。
等醫生回去找了別的馬把農場主送到城里,因為延誤了治療,農場主的那條腿只能被截掉了。
從城里治療回來的農場主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宰掉了那匹千里馬,把它下了油鍋。
讀了這則有趣的寓言故事,筆者深為千里馬的可悲下場痛心,它引發我們進一步思考的是:在我們企業當中,我們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應當如何對待人才?
首先千里馬的悲劇也是農場主(企業)的悲劇。千里馬,日行千里,夜行八百,是一匹千里挑一的寶馬,它的長處是奔跑,本應該馳騁沙場,“沖鋒陷陣”,或去賽馬,或去傳遞信息,而偏偏被農場主買去去做普通馬能做的事,去干耕田、拉車、拉磨等農活,做不適合自己的事。農場主在用人、選才方面有大問題,企業要用合適的人才,而不是最優秀的人才,最優秀的人才成本高且不說,也不一定適合自己的企業發展,“小廟”養不了“大神”,“大材小用”,浪費資源,不能和企業發展相匹配。
其次最悲哀的是千里馬,沒有遇到“伯樂”,沒有派上好用場,結果給弄到農場去做普通馬匹都能干的農活,并被改造的失去了原有的秉性和特質,受環境影響極大,變成了一匹普普通通干農活的馬匹,有朝一日到該顯示自己身手的時候,卻“身材臃腫”失去應有本領,“跑不動了”,因為它已經不是往日威風凜凜的千里馬,其下場可想而知,“故雖有名馬,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不是戰死沙場,而是死于槽櫪之間,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和價值,愧對自己。
文章《馬說》中寫道: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的是: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千里被埋沒的具體表現是:策之不能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懷才不遇的人常慨嘆的兩句話是:千里馬常用,而伯樂不常有。
故事給企業經營者最大的啟示是:在用人的時候一定引以為戒,要學伯樂會識馬,或選合適的人才進公司效力,或把優秀的人才放到合適的崗位上,發揮他應有的作用,不要“大材小用”,也不要“小材大用”,要量才而用,使人才發揮最大價值,為企業創造更多績效。
- 上一篇:后OEM時代:制造業人才面臨轉型
- 下一篇:領導一個國際團隊:3個聰明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