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人才為何 “曲線救國”
簽1-3年的合同,最高拿14萬甚至更高的年薪;不是公務員,但像公務員一樣面向社會公開招聘,錄用后占政府部門編制……從7月起,江蘇省揚州市在全省率先全面試行“政府雇員制度”,凡確實需要“政府雇員”的部門、單位,都可提出申請,不過“審批時會從嚴控制,預計下半年產生的‘政府雇員’不超10名。”揚州市日前出臺的《政府雇員管理試行辦法》,引起眾人的關注并產生諸多爭議。
對于揚州的做法,有專家表示,這是“真正意義上的政府雇員”,“有助于改善機關公務員的人才結構。”然而,記者日前在當地采訪時卻聽到了許多“不同的聲音”,這些“聲音”,卻沒能給“專家”的“樂觀表態”提供支撐。
政府雇員拷問招錄制度
揚州大學一位資深教授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出現“政府雇員”甚至“高級雇員”的現象,首先需要拷問的是我們的公務員招錄制度。政府出臺相關《辦法》的理由非常明確:缺少法律、金融、經貿、城建、規劃、信息、外語及高新技術等方面的專門人才。那么,年年都搞、規模漸大的“公務員招考”究竟都干了些什么?稀缺人才為什么無法通過“正常渠道”進入政府序列?
據介紹,揚州市把“政府雇員”分為“普通雇員”和“高級雇員”。“普通雇員”須有本科以上學歷和3年以上專業工作經歷,或有中級職稱。“高級雇員”須是特殊的高級專才,有碩士、博士學位或高級職稱,本專業領域有較高知名度和較大影響力,“而符合這些條件的公務員報考者并不鮮見。”該教授說。
該教授同時認為,揚州市要在全省率先全面推出“政府雇員制”,“全面”二字值得推敲——既然“雇員”的初衷是尋找“稀缺人才”,那么,少量的、短期的、項目型的、合作型的都可以考慮,而一旦“全面”了,便失去了制定政策的意義。
高薪未必能招來真人才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機關干部這樣告訴記者,“政府雇員制”揚州并非“試水者”,上海、吉林、杭州、武漢等地都有不少政府雇員。事實上,早在幾年前江蘇無錫市就曾高薪招募過“首席對日招商代表”,一時雖轟動全國,但結果卻不盡如人意,那位年薪50萬的“代表”未獲續聘。他認為,現有的機關干部中有很多“能人”、很多想干事的人,為什么不創造條件、制定政策讓已經端上“鐵飯碗”的同志尤其是年輕人充分發揮作用?另外,新招公務員的時候是可以“按需定制”的,不應當存在“鐵飯碗”反而找不到“千里馬”、“合同工”卻引來“金鳳凰”的怪現象。另外,有人認為這也是一種“與國際接軌”,但哪個國家的公務員能有我們國家的比例高?
記者在街頭隨訪時,一位與機關打了多年交道的印刷業張姓老總說,政府一邊在削減冗員,一邊卻變通著“占用政府部門編制”,不知道實際意義究竟何在?他認為,新中國成立已經幾十年,現在的機關干部早就不是當年的泥腿子,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公務員招錄體制下能夠進入機關做了“公家的人”,都是有文化、有特長的,為什么我們的領導卻偏偏迷信外來的和尚?如果認為現在大量吃著皇糧的干部都是尸位素餐的,那么,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把這些干部淘汰出局,騰出位置來讓真正需要的人才進入政府機關。
人事干部建言慎行此舉
一位已經退休的某企業人事科長接受采訪時說,不管現在的干部錄用及晉升體制存在多少瑕疵,它畢竟已經形成了相對嚴密的管理和監督機制,相對而言,“政府雇員”就可以公然地繞開各種“屏障”,為領導所“欣賞”的人謀取高薪崗位。他同時認為,公務員與普通百姓的工資水平差距已經成為社會安定的負面因素,現在政府還要推出比公務員待遇更高的“官位”,希望政府能夠慎之又慎。
對于新聞報道中“有專家表示”政府實行雇員制“可以最大限度彌補政府機關在法律、金融、規劃、信息等專業領域里的結構性人才缺失”的說法,該受訪者表示不能接受,他認為,國家對機關用人一向是優先考慮的,不應當存在“結構性人才缺失”的問題;即使真的存在這種“缺失”,簡單地調整一下公務員招錄的技術路線就可以了。如果正常的公務員招募“有些崗位招不到合適的人才”,“高薪”為什么就可以“試行”呢?
- 上一篇:研究生人才不足千人
- 下一篇:2024年度中國皮革行業十佳設計師揭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