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部門“歇著”的背后
“除了投資部,現在公司其他部門都閑多了,特別是營銷部門。”相比2007年,基金公司的銷售部門反差最大。與此相對應的是,近期,基金首發規模的數據實在有些難看,大批基金首發規模在5億上下徘徊,其中不乏所謂的一流大型基金公司。基金發行又恢復到牛市之前的狀態,甚至“比2005年還難!”基金業對當下發行基金的難度如此評價。
不過,數據雖然難看,但比之2005年卻更加真實。由于2008年股市行情急轉之下,基金的公信力受到極大質疑,其生存環境比之經歷了多年的熊市后的2005年更糟。基金公司對新發基金采取的態度也頗為消極:減少廣告投入、減少投資者講座、減少因發行而來的差旅費用。有人將這種“少投入式的發行”稱之為“干發”。 有基金公司表示,并不想花太大力氣去做大首發規模,“只要不是太難看”就行了。因此,在基金公司無心促銷的情況下,做大首次發行規模、相互攀比的現象也就弱很多,2008年新發基金的首發規模更能顯示出當下的真實狀況。
基金公司在首發規模上去除攀比心,顯然是件好事,似乎基金公司已經開始吸取過去的教訓。然而,事情并不是這么簡單。有基金公司銷售人員表示,現在不用搞基金銷售,做再多廣告也沒有用,不如歇著。等牛市來了,不做廣告老百姓照樣買。甚至還有基金業人士表示,現在先發多幾只基金,首發規模多少不計,等牛市來了,基金只數多就是“本錢”,光是做“持續營銷”都可以“黃金萬兩”,管理層就算不批新基金,基金公司照樣可以過得很風光。可見,經歷了一個“牛熊”的輪回后,基金營銷仍然停留在“賣基金”的層面上,而不是樹立投資者客觀正確看待基金,進而理性選擇基金上。
一位多年從事基金營銷的人士很悲觀的說,在熊市,老百姓盲目地以泄憤的方式對待基金,到牛市又會出現2007年那種盲目地崇拜基金,蜂擁而上,從此進入下一個“惡性循環”。近期,很多媒體和基金業人士都在為基金績效不佳向投資者作出解釋,但這是一個短期的應對投資者在極端市場情況下的做法。而真正的投資者教育是一項長期任務,市場低迷就“歇著”的做法,只能給牛市“瘋狂鼓吹基金”埋下禍根。事實上,有基金業人士已經意識到,2008年基金銷售之所以比2005年還要難,其重要原因就在于2007年瘋狂鼓吹基金傷害了太多的投資者,其打擊面遠遠超過以往年份。
市場低迷時堅持,市場亢奮時冷靜———不僅基金投資部門應該如此,營銷也同樣應當如此。
- 上一篇:最具生命力的五種營銷方式
- 下一篇:2萬多雙愛心童鞋,一路向西 溫暖進西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