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份聚酯行業回顧與展望
內容:2008年已過半,化纖行業從一輪景氣周期的波峰迅速墜落到了谷底,在市場、價格、成本的夾擊戰中,眾多化纖企業的盈利水平每況愈下,部分中小企業只得黯然歇業。與去年的牛氣沖天相比,今年的聚酯市場的整體表現著實平淡,企業在成本與需求的兩頭夾擊下艱難度日,而油、電、汽等的全面漲價還將帶來更大的考驗……
一、行情回顧
6月份聚酯市場整體呈先揚后抑走勢,各類產品價格均出現較大幅度的波動,從市場表現來看,行情轉折點基本處于中旬末期,上半月的穩步上揚走勢主要是成本支撐所致,然而過快的推漲與難以承受的成本壓力最終引發下游的抵制,下半月時聚酯產品陸續進入弱勢調整格局,截至目前半光切片累計漲幅仍在400元/噸附近,滌綸長絲在200-600元/噸不等,滌綸短纖累計漲幅則達到750元/噸左右。
(1)滌綸長絲
在自身供求關系偏向賣方、聚酯工廠負荷未明顯下調、聚酯產銷仍然總體強勢、PX現貨持續暴漲的情況之下,PTA現貨的大漲已不可阻擋,月初時內盤價格輕易突破9000元/噸關口,短短幾日內的漲幅高達數百元,此外MEG現貨亦放量上行,整體表現甚為強勢。
受原料成本的強勢拉動,上半月國內滌綸長絲行情穩步上揚,其中FDY類產品的上漲幅度最大,DTY和POY的上漲幅度相對緩和。市場表現方面,粗旦FDY銷售仍相對較好,而DTY絲銷售繼續受阻,下游常規全彈坯布庫存較大,織造廠對DTY采購滯緩。此間企業產銷率多維持在100%以上水平,前期積壓的庫存得到有效消化,FDY和POY庫存降至10-15天左右,DTY庫存尚在20天上下。
在人民幣升值、面料漲少跌多、織造開機率不高等因素的制約下,聚酯工廠在成本的轉嫁方面存在巨大的壓力,特別是進入中旬以后,很多聚酯工廠前期相對較低的原料儲備已經使用完畢,高價原料的使用已經到來,這種情況下這部分聚酯工廠的生產無疑是“賠本賺吆喝”。面對日益高漲的原料,聚酯工廠的抵制聲音開始出現,一些廠家開始進行減停產,PTA現貨因此不斷下跌。
近來大眾面料以及庫存面料均呈穩中下跌走勢,僅部分新品面料略具優勢價格小幅上漲,面料市場整體已處于銷售淡季,因需求無起色同時還要面臨二季度銀行還貸壓力,下游紡織企業或利潤微薄或虧損,運行是相當吃力,停、關現象日益增多,整體開機率在七成左右,部分下降到了四成。
隨著織造企業采購力度的下降,紡絲廠家的產銷率快速下滑至3-7成,加之上游原料已處于下跌態勢,受此影響滌絲的上漲之勢也被遏制,企業庫存有再度上升的趨勢,讓利優惠措施再出江湖,市場人士對后多持看空心態,聽聞近期還有企業計劃下調生產負荷。
(2)滌綸短纖
由于救災帳篷急需,加之上游原料表現強勁,5月中下旬以來滌綸長絲市場氣氛漸暖,而隨著油價不斷創造歷史新高,下游市場的買漲心態也有所體現,滌短企業產銷率回升至8成上下,產品價格亦開始小幅回升,不過紗線產品并未明顯跟漲,其銷售情況依然不理想,紗廠生產積極性還是不高。
在油價驚人漲勢的帶動下,6月上半月石化芳烴產品連續暴漲,PTA、MEG現貨價格亦堅定上揚,加之產銷表現持續較好,從而推動聚酯產品行情穩步上抬,此間滌短企業庫存得到有效消耗,江浙地區1.4D直紡滌綸短纖由月初的11150-11200元/噸漲至12100-12200元/噸,漲幅高達1000元/噸左右。
受滌短漲價影響,同期下游純滌紗價格也出現跟漲,但是整體銷售依然較為困難,廠家由于缺少訂單支持,對后市普遍信心不足,在產品提價方面較為乏力,截至中旬末期江浙32S純滌紗大廠主流價小幅回升至15000元/噸水平,漲幅在300元/噸左右。
進入下旬,盡管油價繼續創造著奇跡,但是下游紡織市場的抵觸情緒卻日益明顯,滌短市場貿易商及廠家報價均有松動,成交優惠措施重新在市場上出現。盡管目前滌短平均庫存水平僅在一周左右,但是滌短企業多處于虧損經營狀態,產品已無空間可讓,減停產現象有所增多。
二、生產消費
(1)產量
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08年5月我國滌綸纖維產量為170.60萬噸,與上月基本持平,環比微增0.04%,較去年同期增長5.93%。本月浙江、江蘇、福建三省滌綸產量分別為85.70萬噸、60.89萬噸、9.30萬噸,分別占全國總產量的50.24%、35.69%、5.45%;從增速變化來看,浙江省產量環比有2.96%的增長,江蘇、福建兩省產量分別較上月減少13.56%、2.70%,其他省市當中,廣東省產量環比增長13.93%,四川、上海兩省市產量亦呈正增長狀態。
今年前五月我國規模以上企業累計生產滌綸纖維802.64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9.47%。分省市來看,前五月滌綸生產依然高度集中于浙、蘇、閩三省份,合計占比高達91.38%,廣東、上海所占比重分別為1.46%、1.40%,為第四、第五大產地。上述五省市當中僅上海市前五月產量現負增長,同比降幅為-15.27%,浙江、江蘇、福建、廣東同比增幅分別為12.04%、11.44%、5.35%、7.76%。
進入6月份,油價不斷創造歷史新高,石化芳烴產品持續暴漲,PTA現貨漲勢亦相當強勁,聚酯產品產銷好轉價格穩步上揚,至中旬時企業的庫存壓力已得到緩解,同期生產負荷并未明顯下降,進入下半月,因下游抵觸情緒漸增聚酯產銷快速下滑,而隨著高價備料的使用,聚酯生產成本不斷增加,不少廠家因經營壓力陸續下調開工負荷,有統計數據稱目前已下降至70%附近,預計6月份滌綸產量將會有所回落。
(2)消費
為了避開國內激烈的同質化競爭,部分企業將拓展國際市場作為發展主方向,近年來切片、滌絲和滌短已逐步轉化為凈出口商品,且貿易逆差整體呈逐年放大趨勢,目前出口已是緩和國內產需矛盾的最佳解決方式。海關數據顯示,2008年5月我國滌綸纖維出口量為10.88萬噸,較4月份略增0.04萬噸,同期進口量為2.73萬噸,較4月份減少0.33萬噸,凈增量為-8.15萬噸。綜合產量數據,我們可以得到5月份國內滌綸纖維表觀消費量約為162.45萬噸,較上月略減少0.3萬噸。
分品種來看,2008年5月份我國滌綸短纖出口量為3.89萬噸,較4月份增加0.11萬噸,環比增長2.80%,較去年同期增長14.77%;進口量為1.10萬噸,環比下降13.80%,同比減少39.97%;凈資源達-2.78萬噸。5月份滌綸長絲出口量為6.99萬噸,較4月份減少0.86%,同比增長55.41%;進口量為1.63萬噸,環比減少8.46%,同比減少22.99%;凈資源為-5.36萬噸。
三、盈利情況
(1)PX單位成本=MX+180~200美元/噸
由于油價高漲以及供應緊張,6月份亞洲石腦油始終維持著上漲走勢,價格從月初的1093美元/噸一路飆升至月底的1240美元/噸,累計漲幅高達147美元/噸;6月上半月,亞洲MX現貨價格不斷刷新歷史記錄,從月初的1275美元/噸振蕩上行至1420美元/噸高點,累計漲幅高達145美元/噸,下半月時進入調整狀態,小幅回落至月底的1380美元/噸;本月亞洲PX現貨表現亦相當強勢,從月初的1490美元/噸持續暴漲至月中的1685美元/噸FOB韓國,累計漲幅達195美元/噸,下半月小幅調整至1640美元/噸FOB韓國水平。
分析來看,石腦油和MX的高價格是導致PX高居不下的重要原因,此外多套PX裝置陸續出現意外停車導致7月供應異常緊張,這也直接刺激了價格的一再飚升,然而隨著成本的向下轉移,不堪成本壓力的織造企業及聚酯工廠紛紛抵制,進入下半月PTA現貨出現下跌走勢,亞洲PX現貨亦因此進入調整格局。MX是PX的直接生產原料,PX生產商認為PX和異構級二甲苯之間的價差應在180-200美元/噸才能保證利潤空間,目前亞洲MX現貨價格在1380美元/噸附近,PX現貨價格為1640美元/噸,二者之間的價差高達260美元/噸,可見PX生產商的收益水平正常。
(2)PTA單位成本=PX×0.665+150~170美元/噸
月初,主流PX供應商陸續出臺6月PX合同執行價格,埃克森美孚、新日本石油均結算于1440美元/噸(CFRL/C90天),較5月結價上調150美元/噸,以該執行價進行成本核算,6月份PTA廠家的生產成本集中在1108-1128美元/噸附近。
在前期PTA現貨價格緩步上漲同時,由于對合同貨結價存在補救可能的盼望,聚酯工廠多選擇了相對高價的外盤PTA合同貨來抵制當時相對低價的現貨,意圖通過采購合同貨來遏制現貨的需求從而打壓現貨而為合同貨結低鋪平道路,目前聚酯工廠6月PTA外盤合同全部履行完畢,開證價基本處于1150美元/噸水平,因此本月PTA廠家的理論利潤為22-42美元/噸。
6月中旬,7月PX亞洲合同報價高調出臺,埃克森美孚、日本出光和新日石都均報在1750-1760美元/噸,大大高于6月的1450美元和1460美元/噸,如此巨大的月度報價漲幅在近幾年來都是相當罕見。按目前的趨勢看,7月PX合同結算價格很可能在1680-1700美元/噸附近達成,那么推算下去,7月PTA的保本價格也當在1280-1300美元/噸,與目前現貨市場價格相比,還將有80-90美元/噸的上漲空間才足以保證自身利潤。
(3)MEG單位成本=乙烯×0.65+120美元/噸
盡管很少有MEG工廠采購乙烯來生產MEG,但由于乙烯的價格或者說利潤大大高于MEG,其對MEG的潛在影響還是存在的。隨著油價的大漲,6月份以來亞洲乙烯價格也出現較大漲幅,目前亞洲乙烯價格收穩于1640-1650美元/噸CFR東北亞,假定MEG工廠100%采購現貨乙烯,那么MEG的生產成本應該在1186~1193美元/噸。
目前MEG外盤現貨價格暫穩在1180美元/噸附近,因此其理論利潤約為-13~-6美元/噸,可見MEG廠家生產經營狀況已明顯變差。
(4)聚酯產品
以1.4D直紡滌綸短纖為例,其生產成本=0.86×PTA+0.34×MEG+950元/噸,由于原料購買與使用存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差,以下將以5月份PTA、MEG合同及現貨價格進行成本核算。
6月初1.4D直紡滌短生產成本約為11203元/噸,同期滌短市場均價已回升至11150元/噸附近,測算得到理論利潤為-53元/噸;至20日,滌綸市場均價已漲至今年以來的最高值12000元/噸,但是滌短生產成本也有所增加,其理論利潤回升至500元/噸左右;下旬時滌短行情略有回調,目前滌短市場均價暫穩于11900元/噸,而生產成本上升到了11646元/噸附近,理論利潤逐漸縮小至254元/噸附近,從理論上來講,6月份滌綸企業經營狀況略好于5月份,但是隨著高價備料的使用,多數企業實際上已處于虧損狀態。
目前下游的形勢仍然令人擔憂,聚酯工廠即便采購9500元/噸的PTA現貨和8800元/噸的MEG現貨,原料成本都在11200元/噸,以目前POY12200元/噸附近的價格,DTY13300元/噸附近的價格,半光聚酯切片11200元,滌綸短纖11800元/噸的價格,幾乎沒有一個品種存在正現金流,更何況相當多的聚酯工廠原料成本遠遠高于11200元/噸,而達到了11500元/噸以上。如此的虧損狀況之下,聚酯負荷的下調成為必然,目前國內聚酯負荷下調至七成附近,而且還有繼續下調的趨勢。
四、后市預測
6月中旬以來聚酯工廠的產銷率大幅回落,目前很多廠家的產銷率不足5成,低者甚至只有2成左右,產銷的不平衡嚴重挫傷了聚酯廠家原本想靠成本支撐價格的信心,加上低產銷率帶來的庫存壓力,更讓聚酯工廠如坐針氈,降價出貨由此成為一些聚酯工廠的首要選擇。近期聚酯原料的下跌并不是很明顯,且其多頭氣氛依然活躍,但是聚酯產品價格卻并沒有理會成本的作用而掉頭向下,這足以表明目前聚酯工廠承受的壓力是非常巨大的。
由于盈利狀況不佳加之上漲無力,目前聚酯工廠似乎已堅定了減停產決心,據悉平均負荷已下降至70%附近,且仍有進一步下滑的趨勢。近期國家統計局公布了1~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在總體上升20.9%的前提下,化纖行業的利潤卻同比下降了26.8%,增速更是大幅回落了246.8%。而從行業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聚酯產品整體需求較之2007年同期水平相比基本持平甚至出現負增長的局面,可見需求的嚴重不足是聚酯行業景氣度下滑的主要原因。
6月20日,國家發改委將成品油價格每噸提高1000元,油價上漲無形之中對于紡織行業運輸等成本增加不少。而將于7月1日對全國電價平均每度提高2.5分錢,這一舉措也使得化纖全行業一年增加的用電負擔就將超過5億元,而這一過程中對于下游加彈企業、紡織廠影響尤其明顯。而5月中旬以來,在油價大幅上漲、國內環保等因素共同作用之下,國內紡織品印染成本大幅提升30-40%左右,折合每噸布匹需增加印染費用1500-2500元/噸不等。一系列基礎生產成本的大幅上升,包括前期的人力成本、包裝輔料等也大幅上漲的情況下,終端企業整體運營狀況一片慘淡。
如今下游織造企業的日子已經過得是“生不如死”,甚至有報道稱目前中國最大的兩個紡織基地——紹興和盛澤大部分紡織企業的利潤為零,雖然報道有失真實,但也從側面反映出目前紡織企業運行的確十分艱難,如代表行業景氣度高低的織造開機率在最近就持續下降,根據有關方面的統計,紹興地區的整體開機率目前已經下降到了5-6成左右,其中圓機開機率45%附近,盛澤噴水織機約55%,福建一帶圓機、經編開機率大約在40%-55%。而江浙綜合開機率目前只僅僅維持在55%附近,且按照目前的市場趨勢,織造開機率還有不小的繼續下降的空間。
近日有消息稱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回調已獲通過,并將擇日公布,若屬實無疑會對紡織行業起到利好作用,但是從當前的形勢來看,上游市場不能再無視下游的處境,減產降負是目前最佳的自救方式,預計聚酯市場短期內仍會維持弱勢格局。
- 上一篇:浙江鞋革企業直視困難不做鴕鳥當鳳凰
- 下一篇:以高質量黨建引領皮革行業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