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究竟少了哪塊“皮”
隨著門簾卷起,杭州大廈的LV專柜于6月16日重新開業。在杭城傳得沸沸揚揚的LV涉嫌售假一案終于有了定論。近日,路易威登(中國)商業銷售有限公司對外發布聲明,稱接受浙江工商行政管理局對其銷售不合格產品處以的76.11萬元罰款,并將努力使中國大陸的所有產品都符合行業標準。
LV的產品出了問題!這個消息對經受過洋品牌輪番“水土不服”的消費者而言,既正常也不正常。說正常,那就是市場再次以鐵的教訓告訴我們,品牌迷信終究是要付出代價的,奢侈品消費也沒有安全島;說不正常,LV如此馳名而愛惜羽毛的國際公司,光是在中國本土,就曾多次狀告過家樂福等單位售假,質量意識竟然跟不上“合格”的節拍?
事實就是事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輕工行業標準——背提包》中“外觀質量要求”項目要求,LV的三款背提包(M32488,M40121,M51154)缺少主體材質標樣,通俗地說,就是缺少一塊表示包材質的皮標。LV少的這塊皮,邏輯上說并不存在技術或國別性的難題,何以如此不自知?早在2006年12月,浙江省工商局公布的一份抽查報告顯示:路易威登(中國)商業銷售有限公司杭州大廈店,被抽查2批次,均不合格。抽查中有幾百雙產自西班牙、意大利等國的進口名牌皮鞋,屬于質量不合格商品,認定為“偽劣商品”,被依法在杭州市郊某垃圾處理中心燒毀,其中就包括杭州LV店的皮鞋。
沒有東方不敗的洋品牌,只有品牌迷信下的無辜埋單者。LV少的這塊“皮”,是市場經濟自發性的體現,利潤永遠是市場主體的澎湃動力,至于企業社會責任或者意識形態方面的真善美,還是哈耶克的那句話:壞的制度使好人做壞事,好的制度使壞人做好事。如果沒有浙江工商行政部門的督察,LV少的這塊皮,也許就給其無限價值魅力“一俊遮百丑”了。LV的出事,只不過是還原了國際品牌制造企業的真實面目。效益最大化、利潤至上永遠是市場的不竭動力,市場經濟的本質是誠信經濟、法治經濟,可是品牌天生只姓資本不姓誠信,免檢也好自律也罷,都抵不上制度化的監管和剛性的規范。
大凡著名品牌,都有自己的忠誠度,而且我們處在一個文化交融、觀念整合的時代,信仰的真空、價值觀的多元為品牌價值觀的塑造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這個時候,會由自發的品牌忠誠,發展到專業的品牌崇拜——但如果消費環境不規范、誠信機制不健全、品牌意識不重視,則少數強勢品牌很容易制造品牌迷信。LV少的這塊皮,未必會對其今后在中國的銷售有多大影響,甚至是工商部門先于消費者察覺,這種非專業的缺憾越難辨識,則說明其背后的品牌迷信越有強悍的市場。這是LV的驕傲,也是我們在笑話人家折翼之后應有的反思。
據LV的說法,在5月15日-30日之間購買被抽檢認定為不合格的三款背提包的消費者,路易威登中國商業銷售有限公司接受其換貨或退貨的要求——“因為我們是15日接到三款背提包產品不合格的報告的,在此之前沒有任何機構對產品缺少主題材料標識提出過異議。在15日之前購買的需要視具體情況而定。”這種處理問題的姿態顯然經不起推敲,也非常不合乎LV領航奢侈品市場的做派和風格。但這種腔調顯然和洋品牌在中國出事后的傲慢與偏見一脈相承——是到了我們把罰單開得更剛性、更法制化的時候了。
- 上一篇:范跑跑代言耐克鞋?惡搞帖作者道歉
- 下一篇:離職前起貪念 盜竊產品鞋被批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