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百萬年薪CEO 又是一次炒作?
20歲,天才音樂人,網絡公司CEO,這些名號集中在張伯宏一個人身上,想不引起關注,都難。
2008年4月19日,張伯宏亮相長沙,不過這次他的主打身份不是一個IT行業的CEO,而是一位歌手,帶著自己最新的專輯《復生彌撒》,用新人的態度做著宣傳。難道此舉意味著這位年輕的CEO撐不下去了?
去年,1988年出生的張伯宏被上海張江高科天實網絡科技公司相中,出任該公司CEO.聘約上的年薪有7位數。海歸、網絡音樂人、百萬年薪、CEO……張伯宏身上一切充滿了噱頭,惟獨缺少的是運營、管理公司的經驗。當時,這一現象讓很多媒體重復使用這個詞——炒作。
因為,把CEO寶座交給一位當時還不滿20歲的少年,天實網絡科技收獲的不僅僅是風險,還有迅速攀升的知名度。相信如果不是因為18歲的張伯宏,也許現在正在閱讀這些文字的你并不會知道中國還有個叫做天實網絡科技的網游公司,還有個叫做《自在飛車》的在線賽車游戲……
今年的3月,年輕的CEO已經有了失敗的前車之鑒。不久前突然關停的龍訊網CEO李宋曾經憑借出色的IT技術和創意瞬間登頂成為CEO,最后卻無法解決公司難題,被董事長夏興隆在網絡上宣布開除。而年輕的CEO竟然還蒙在鼓里,去上班時才發現公司關閉了。已經忙乎了7個月的李宋只拿到了一張寫有"欠薪"50萬的證明。
其實是張伯宏的創意打動了我
上海天實網絡科技公司的創始人江宇:
炒作?我不會認同這個詞的。我覺得張伯宏的年齡靠近游戲的客戶群,能更好地知道客戶群的想法,把握游戲的方向,而且以前提出的一些建議我也很認同。之前,天實的游戲是在3D場景的北京街道上玩賽車,"本來只是想做'極品飛車'的網絡版",但在張伯宏的建議下,游戲內容驟然擴張,"你可以在虛擬的'國貿'買東西,虛擬的三環兩側也會有廣告牌".正是他的這一系列想法最終打動了天實網絡科技。張伯宏以學音樂的資歷進入IT圈,雖然沒有行業背景,此前也沒有管理經驗,但他手下的員工卻是從索尼、盛大、九城等成熟網絡游戲公司中高薪挖來的。
張伯宏從小隨父母游歷各國,有著同齡人不一樣的生活經歷,其思維遠遠超前于同齡人。天實公司起初聘用他的時候也是考慮的"音樂總監"這一職位。因此他出唱片也沒什么奇怪,公司是支持他的。不過,張伯宏的百萬年薪是要根據業績來定的,這個我們在合約里有規定的。
自己將利用平臺把事情做好實現自身價值
上海天實網絡科技公司張伯宏:
知道公司要聘請我做CEO的時候,我媽說,是個很好的機會,但要我當心別人目的不純潔。我也想:公司為什么要請我?我能不能適應這個角色?很多人質疑公司是在炒作,我覺得總是質疑別人的動機不好。老板當然有老板的考慮,這不是我能控制的。我能做的是用這個平臺去把我的事情做好,我就實現了自己的價值。雖說現在比起單純做藝人的時候,壓力增加了很多,對我來說,這畢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有人說現在IT界的CEO年齡越來越小了,我覺得這是必然的,CEO越來越年輕很正常。網絡涉及的年齡層越來越小,CEO的年齡當然也要越來越小。人太大的話,他根本不知道網絡面臨的客戶群到底想的是什么,那怎么能生產吸引他們的商品呢?我現在不到20歲,難道我再老10歲,會有更好的想法嗎?
我也不覺得管理比我大的人會很難。我的公司又不搞軍事,如果他們說得有道理,我會聽從,但年齡絕不是挑戰的借口。我會把我能做的事情都做好。如果最后沒有成功,我也沒什么遺憾的,那我就繼續做我的音樂。
其實,做一個出色的音樂制作人這個理想我一直沒有改變。目前,我最大的目標是擁有一家自己的唱片公司,現在管理這么大的公司,對于我來說是非常有益的嘗試。
很有創意,但性格上還是孩子
張伯宏的經紀人肖家:
張伯宏的看法總讓人覺得角度很新。有一次聊到油價,張伯宏從全球的石油價格形勢聊到美國的儲備油,再到油價增長的原因,讓我很佩服。但是他終究還是個孩子。他喜歡玩玩魔獸,抓緊吃飯時間玩玩手機游戲。他喜歡南方公園,碰到喜歡的人,會握手表示知己的意思。喜歡車,看到保時捷會走不動路,自稱有熱血沸騰的感覺。
有創意、懂音樂就一定要當CEO嗎?為什么不能把CEO的職位交給更有管理能力的人,而讓張伯宏專心做一個創意總監或者音樂總監呢?事實上,在此之前張伯宏擔任的一直就是音樂總監一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張伯宏也多次談到了他對于音樂的興趣。只可惜,上海天實網絡科技公司最后交給他的是他未必能坐穩的CEO寶座……
不放棄夢想,也別放縱野心
創業新銳MaJoy總裁,23歲的茅侃侃:
"長江后浪推前浪",這句話曾讓我自豪,但沒想到,自己這么快就變成"前浪"了。互聯網為無數的創業沖動找到了出口,年輕人建立起五花八門的網站,幫人錄制網上卡拉OK,在網絡游戲中把虛擬廣告換成真金白銀,這些點子,光是其想象力連王志東這樣的互聯網老兵都表示過欽佩。巴菲特8歲開始炒股,他錯了嗎?他錯了就不會成為股神了。不管什么年齡,有機會就要抓住。
不過,"80后"能夠實現創業愿望,創業過程卻不輕松。別以為IT圈比娛樂圈好混,那些流言蜚語、業績壓力都很傷人,要做好準備。我已經實實在在承擔起創業的煎熬。不要放棄夢想,但也別輕易放縱自己的野心,接觸夢想需要成本,而能力多大,責任就有多大。
前途未卜,卻很會保護個人品牌
《新前程》觀察員李樂天:
音樂總監與主管企業運營的CEO之間的能力要求,完全就是兩股道上跑的車。可能張伯宏的音樂天賦很高,但他的經歷和背景顯然還不足以驅動一大批音樂行業以外的專業人才。
在我看來,這更像是一幕雙方都事先溝通過之后上演的雙簧。留心高科天實網絡對外發表的言論,就能看出高管們已經在給外界打預防針,這似乎擺明了公司方面對使用張伯宏做CEO多少有些底氣不足。
而張伯宏在長沙為自己的新專輯做宣傳時,完全是一副新人的姿態,閉口不言CEO的任何事情。在這個炒作盛行的年代,有這樣的一個可供媒體發揮的素材被束之高閣,于情于理都說不過去。
站在個人職業品牌的角度來看,是否將CEO和歌手的兩重身份進行捆綁,完全取決于唱片公司以及張伯宏本人對自己未來發展前景的預判。如果張伯宏能夠很好地勝任CEO的角色,兩者之間的捆綁將完全是錦上添花的事;但如果張伯宏的CEO職位無法持續下去,CEO的身份只會對其本身的歌手形象產生負面的作用。試想一旦一個娛樂圈中的新人身上有了失敗者的標識,其未來的發展之路將會怎樣?
顯然,張伯宏回避CEO身份的做法只有一種解釋,就是在有意識地保護自己的個人品牌,即使CEO經歷不愉快,也不太會影響到自己演藝事業的發展。不過由此可見,張伯宏本人對自己出任CEO的信心的確不足。
- 上一篇:油價漲 銀行分析師鬧跳槽 年薪四百萬
- 下一篇:富士康的工人加班費該由誰來支付?










